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皮肤准备方法对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术前采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 、不同皮肤准备时间手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切口感染率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交叉设计方案,在4个临床科室7个病区不同时间对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 ,即术前晚清洁、剃毛,术前2h清洁、剃毛,术前晚清洁、不剃毛和术前2h清洁、不剃毛,所有患者均沐浴并用肥皂清洁术区两遍.结果 共收集病例1505例,术前晚清洁、剃毛364例;术前2h清洁、剃毛375例;术前晚清洁、不剃毛374例;术前2h清洁、不剃毛392例.统计结果 显示,剃毛与不剃毛组闻切口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切口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皮肤准备时间组间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彻底清洁皮肤后,与剃毛方式相比,术前皮肤准备只清洁不剃毛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不剃毛备皮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有效清洁是术前皮肤准备的关键;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皮肤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滴露沐浴露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清洁皮肤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1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1 d晚用肥皂重点擦拭手术部位3遍,观察组患者在术前1 d晚用含对氯间二甲苯酚滴露沐浴露进行沐浴,使用海绵反复擦拭手术部位3遍。在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术后24 h行术野皮肤采样,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感染情况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术后24 h的术野皮肤菌落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清洁选用滴露沐浴露可显著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的皮肤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四肢骨折病人手术前不剃毛备皮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对四肢骨折病人手术采用不剃毛备皮法替代传统剃毛备皮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四肢长骨及邻近关节骨折的择期手术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不剃毛备皮的实验组和按传统方法提前1d剃毛备皮的对照组各60例,分别在术前30min和术后24h内予术野皮肤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两种备皮方法在培养微生物数和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四肢骨折病人术前不剃毛备皮法并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而且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具有省时、省力、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对手术部位皮肤清洁程度和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将 420例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实验组采用术前30 min入手术室洗浴房内沐浴,不使用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 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对两组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做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数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常规手术区剃毛并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而术前30 min手术室内沐浴不剃毛方法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皮肤的细菌存留、增加患者舒适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妇科腹部手术前皮肤准备剃毛与不剃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估价妇科腹部手术前备皮剃毛的效果,将144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的观察。其中72例为术前皮肤准备不剃毛组,72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发热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都无明显差异。初步结论为:对于妇科中、小型腹部手术前皮肤的准备,剃毛不能减少感染的发生。因此,术前剃毛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赵琦  董菊  曲亚明 《护理学报》2014,(15):51-52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耳周备皮法满足患者需求。方法选择耳科行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患侧耳周剃除头发备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备皮方法,即患侧耳周不剃除头发,按切口设计编发辫,消毒头发及头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备皮时头皮损伤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及术腔感染发生率;患者自我形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均为无菌生长;两组头皮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腔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耳科术前备皮方法,对耳科手术患者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术前皮肤准备的质量,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好,无头皮损伤且不剃除头发能满足患者的爱美需求,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手术前备皮方法-剃毛与不剃毛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术前清洁皮肤剃除手术野的毛发,被列为外科手术前常规,其利弊如何,已有学者提出异议,笔者做了一组临床实验证明:剃毛备皮组24h后皮肤表面细菌存留数明显高于不剃毛备皮组。剃毛备皮组每平方厘米细菌菌落数在8个以上者有17例,不剃毛备皮组仅4例。两组备皮后24h表面单位面积菌落数有显著意义(P<0.01),为此,剃毛备皮法易增加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普外科手术术野皮肤状况及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以不剃毛备皮法和剃毛备皮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皮肤损伤情况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在放大镜下可见皮损23例,占38.3%;肉眼可见皮损3例,占5.0%;实验组无皮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3.4%;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部分普外科手术前的皮肤准备中,可以采用不剃毛备皮法能减少对皮肤的损伤,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手术野不剃毛备皮与剃毛备皮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日只清洁手术部位皮肤不剃毛备皮,对照组术日用一次性备皮刀剃除手术部位所有毛发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手术部位剃毛备皮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不剃毛备皮法既能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还具有省时、省力、简便、快捷、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正切口感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痛苦、加大护理难度,为了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外科手术前皮肤准备成为必要。术前手术区剃毛备皮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作为护理常规一直沿用至今,然而随着对术前皮肤准备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术前剃毛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观点受到质疑。1971年Seropian等~([1])首次对这种备皮方法提出了质疑,此后不剃毛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VAC)用于皮肤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评判其价值。方法选择68例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VAC辅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之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植皮后,对照组常规外用碘伏清洗、油纱包扎处理,治疗组使用VAC辅助治疗。10~14 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植皮后总成活率、上皮化程度、创面细菌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C可提高烧伤后残余创面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陶传敏  李萍  肖锡俊 《华西医学》1999,14(4):397-398
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前 1天及术后 5天于咽部及手术切口区域采集标本 ,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四区划线培养计数菌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2 9例咽部菌群总量明显减少 (P <0 0 1) ,菌群构成比明显改变 (P <0 0 1) ,6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细菌定植 ,其中 5例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而先心病手术患者 4 2例咽部菌群总量和菌群构成比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17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细菌定植 ,其中 16例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体外循环手术后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咽部菌群明显变化 ,这种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切口皮肤的有效消毒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4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以常规方案行消毒铺巾,试验组则以0.5%聚维酮碘药物先进行预消毒。对比两组手术切口有关部位存菌量,不同时间段菌落计数以及术后感染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细菌培养后除菌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使用不同消毒方案后菌落计数均明显降低,但试验组抑菌效果的术中维持时间为(1.8±0.2)h长于对照组的(0.9±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前对患者切口皮肤以0.5%的聚维酮碘药物实施预消毒,能够明显减少区域存菌量和菌落计数,同时还可降低感染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全程应用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维持而于缝皮时改为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两种全麻方法对胸科手术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程应用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维持且于缝皮时改为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R+F)组,记录病人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后即刻(T3),开胸探查(T4)、缝皮(T5)、拔管(T6)时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在T0、T1、T2及T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无差异(P〉0.05),而R+F组在T3、T4及T5时前述指标均明显低于F组(P〈0.01)。②两组在T0、T1及T2时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3、T4、T5和T6时F+R比F组NE及E水平明显低(P〈0.05)。③两组各时间点IL-6水平及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伤口疼痛和烦躁情况相比较均无差异。【结论】胸科手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可以使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减轻应激,但对细胞因子生成无明显影响;于手术结束前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单次注射芬太尼并不影响患者麻醉苏醒,且可有效防止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引流管拔除时机对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8例,根据术后引流管拔出时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B组98例),其中A组术后24h拔管,B组术后48h拔管。将两组患者术后的随访资料、术后远期伤口恢复程度等进行分析对比,并对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天血红蛋白水平有所恢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丙级愈合程度均为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甲级愈合程度57例(95.00%),B组甲级愈合程度87例(88.78%),A组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A组乙级愈合程度3例(5.00%),B组乙级愈合程度11例(11.22%),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比较,A、B两组患者术前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均比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管拔出时机对患者失血量影响不大,术后24h拔管伤口愈合程度较好,48h拔管术后换关节恢复程度最好,48h拔管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是否清洁灌肠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100例,术前均饮食控制,术前1d上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恒康正清),实验组患者(n=50)当晚不清洁灌肠,对照组患者(n=50)当晚清洁灌肠,比较两组术后发热天数、伤口愈合级别、使用抗生素天数、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拆线天数、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热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清洁灌肠的结肠癌患者较未灌肠者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手术前后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手术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8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术前100 d开始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直至手术时和术后停止;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6个月;空白组患者仅给予安慰剂处理,处理结束后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初诊时子宫肌瘤大小、孕酮及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前的子宫肌瘤及孕酮明显小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现发热例数、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水平(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可显著抑制肿瘤的发展、缩小子宫肌瘤大小、降低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术后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ntion of preoperative skin antisepsis i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s through the prevention of contamination of the wound site from the patient's skin flora, and to provide a sterile work area. This pilot study aimed to compare warm versus cold skin disinfection with a chlorhexidine solution on bacterial growth, skin temperature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isinfection. Ten healthy volunteers without any association to Sweden's healthcare services were included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with crossover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rm (38°C) disinfection seems to be comparable with cold (20°C) disinfection in reducing bacterial growth. Experiences differ, but warm disinfec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more pleasant than cold as a result of heat-loss to the skin.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with larger sample sizes and o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式对肝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治疗的220例肝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所有患者术前1d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包括皮试、配血、术前宣教),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不剃毛备皮,而对照组患者术前1d按常规方式给予剃毛备皮。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前准备满意度、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护士的工作量及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术前及术后肝功能、血浆蛋白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和种类无差别的情况下,其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换药次数平均为(2.80±1.003)、(2.34±0.595)次,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1,P<0.001)。结论肝择期手术患者采用不剃毛备皮,能保护皮肤完整性,增加患者舒适感,减轻医疗护理的工作量,降低护士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