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法在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74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Banmann角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总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肘内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相比,可获得更早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更满意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典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术前查体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5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肱骨远端形态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组2例,切开组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但屈伸功能受限<10°;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迟发型尺神经麻痹,术后3.5个月逐渐恢复。两组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先行闭合复位,两次复位不成功者则改用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从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组治疗费用多于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组(P0.05)。结论: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理想,综合评价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1年7月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行闭合复位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要针对不同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才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8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前者实施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不同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X线片评估结果、术后关节活动情况、肘关节功能、复位后肿胀程度以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促骨折愈合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6年2月~2020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56例,术中根据复位后骨折稳定性采用不同克氏针固定方式进行分组,其中A组18例,采用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B组26例,采用外侧三枚克氏针固定;C组12例,采用内外侧三枚克氏针交叉固定。观察三组患儿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25.5±7.3)min,较B组与C组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透视次数(12.1±2.2)次,较B组与C组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日和术后3个月的Baumann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袁毅  杨华  蔺占彪  王杰  彭选文 《重庆医学》2016,(26):3671-3673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来自该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急诊收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给予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后定期复查肘关节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是否出现感染、Volkmans挛缩、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肘内翻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肘外翻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2%,对照组为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化肌炎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优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经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病历资料。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将其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长、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长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再转移、切口感染以及骨化性肌炎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骨折愈合,改善患儿心理弹性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小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21+123-121,12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复位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6月于本院骨科收治入院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1例,按ID数分为对照组(n=80)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实施手术。观察组优良率为96.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肘内翻、骨化性肌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效可行,相比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年至2019年1月中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患儿,均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儿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6±0.37)周,没有患儿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的情况,仅有1例患儿闭合复位期间出现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提携角丢失角度、肘关节伸屈度减少角度为(5.21±1.69)°、(4.89±1.57)°,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好,安全性高,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248例,先采取闭合复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4例。甲组采用石膏后托外固定治疗法,乙组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法。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4个月,甲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2.6%,乙组为99.2%;乙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儿童三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三型髁上骨折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儿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为(1.56±0.6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09±3.12) ml,手术时间(29.04±8.92) min、住院天数(3.33±0.45) d、骨折愈合时间(4.01±0.45)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6.50±7.11) min、(6.26±1.13) d、(4.99±0.91)]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儿童三型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患儿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双骨折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前臂双骨折患儿伴发抑郁症状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予以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石膏固定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前臂双骨折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更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612-614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8例,其中36例给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32例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外固定组),对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aumann角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内固定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8.9±6.4)min、(53.1±3.4)d,外固定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2.4±12.8)min、(76.3±5.5)d,内固定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患儿术毕时、术后3个月时Baumann角分别为(70.9±11.2)°、(68.5±10.2)°,差值为(2.4±1.2)°;外固定组患儿术毕时、术后3月时Baumann角分别为(71.6±10.5)°、(65.4±8.4)°,差值为(6.2±2.0)°;内固定组患儿术后3个月Baumann角变化显著小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患儿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1%(31/36)、62.5%(20/32),内固定组患儿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χ~2=4.816,P<0.05)。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2/32)、5.6%(2/36),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南阳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0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外侧3根克氏针固定,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恢复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3~24个月。对照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6.0±1.0)周,观察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5.6±1.0)周;2组患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07%(51/5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4.00%(37/5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61,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2/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24,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3根克氏针单纯外侧交叉固定治疗相比,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3根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更加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谭兴春  李飞 《医学综述》2014,20(17):3228-322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后遗症情况。结果5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6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0.6)周;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9例,良18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90.4%;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年,期间未出现肘关节僵硬、缺血性痉挛、肘内外翻等后遗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吕乔  刘卫华  阮安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57-158,160
目的评价几种常用的穿针方式在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近6年来经我院手术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74例,均经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依据穿针方式分为三组。通过对各组正位平片中Baumann角进行比较,评价各种穿针方式的稳定性,并应用Flynn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经比较,各组术中及骨愈合时正位片的Baumann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与侧位片肱骨干的关系亦均未发生变化;各组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评分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既往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历的回顾分析,总结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2016.9-2017.12期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历98例。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需满足条件为:①入院后术前行早期骨折牵引简单复位。②如术中手法复位不满意,可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③手术时机选择在患肢轻度肿胀期间(受伤后8小时内或3天消肿后),对于以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与上述三个因素相关。结论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行骨折简单复位,在肿胀较轻时段进行手术,如术中手法复位不满意,可采取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后继续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基本可避免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20.
刘亮洪 《中外医疗》2011,30(20):33+35-33,35
目的了解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30例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Ⅱ组30例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Ⅰ组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