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踝关节和后足活动度及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3%(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和足活动度、AOFA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能显著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患者踝关节和后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 26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均在踝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术后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的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时,应用Tegner运动评级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88%。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距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两种方式进行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研究。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8例56足手术治疗,分为经跗骨窦小切口组(A组)和"L型"切口组(B组)。A组SandersⅡ型18足,SandersⅢ型7足;B组SandersⅡ型9足,SandersⅢ型22足。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先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复位后经跗骨窦切口行螺钉固定术;"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面,复位后以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观察跟骨宽度、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9~48个月),术后两组Bolh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相比术后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AOFAS评分(74.4±6.7)分明显低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附骨窦小切口切开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疗效确切,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朱俊  王培  李文祥 《安徽医学》2018,39(1):105-107
目的 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外侧切口组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AOFAS评分优良率(90.91%)比传统外侧切口组(73.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小切口组患者切口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跟骨交叉角随时间不断增加,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角度均大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中度以上受限率40.91%,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的78.26%(P<0.05).结论 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在修复骨折损伤的同时,能够达到更佳的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52-1653
目的:观察腔镜甲状腺手术对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从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疼痛评分、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美容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美容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且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患者疼痛轻,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研究组)32例,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等指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8月瑞金医院骨科采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方法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84例,年龄18~72(38.6±14.2)岁。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医师协会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 HA score)对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疼痛情况和功能进行评价,部分患者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对距骨软骨进行评价。结果 9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10.3)个月。VAS从术前的(4.51±0.84)分下降到术后的(0.98±0.90)分;AOFAS H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75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1分。25例患者记录了术后核磁共振影像,软骨修复情况均较术前影像有改善。结论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简单、安全,效果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8.
廖正文  黄承夸  文能 《右江医学》2022,(12):917-920
目的 探讨克氏针“No-touch”技术在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SandersⅡ、Ⅲ、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利用3枚1.5 mm克氏针分别于距骨、腓骨、骰骨植入,折弯,将皮瓣向上掀开显露术野。对照组则为常规助手拉钩牵拉皮瓣显露术野。比较两组术中切口显露范围、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实验组术中切口显露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55.68±8.90)min明显少于对照组(71.96±10.11)min(P<0.001);实验组AOFAS评分(88.28±7.37)分高于对照组的(83.76±7.1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No-touch”技术在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中可明显扩大切口显露范围,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加植骨"与"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宁波市第六医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76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均为单侧骨折),行"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或+植骨"的40例患者设为A组,行"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36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评分、MFS (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平均28个月)。与B组相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2年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AOFAS评分和M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相对"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距骨骨折合并距骨脱位采用外固定架与克氏针联合治疗的手术疗效,为距骨骨折合并距骨脱位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24例距骨骨折合并距骨脱位患者,其中4例合并内踝骨折、3例合并外踝骨折、5例合并跟骨骨折,12例单纯距骨骨折合并距骨脱位。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明确骨折情况后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合并开放性损伤进行一期清创并复位,并采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术后6个月、18个月后采用美国足踝学会AOFAS踝 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18个月参照Kenwright评分综合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23±323)月,术后18个月手术效果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7500%;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与术后18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创伤性关节炎1例,切口感染2例,2例长期踝关节疼痛,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结论距骨骨折合并距骨脱位经外固定架与克氏针联合治疗手术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术后需严格注意感染及距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4):2401-2402
20世纪40年代至今是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胸心血管外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统理念上的外科技术已十分成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胸心外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进步使新型诊治手段不断涌现,传统禁忌不断被突破,复杂高危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胸心外科必将会沿着微创和“巨创”的两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机械力学、计算机学、远程数据分析技术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方兴未艾,多年来逐渐形成以达芬奇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和宙斯遥控机器人手术装置(ZEUS system)为主体的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装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可进行的心脏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心房颤动消融术、起搏导线植入术、心内肿瘤切除术等,本文就其现状和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荟元 《医学争鸣》1999,20(11):S093-S096
由于对胎儿的检测技术的进步,对某些非致命性胎儿疾胎儿外科处理是可能的。当然,对大多数诊断有先天畸形的胎儿,最好在出生后再作治疗。但是某些病例可以选择性地在胎儿期间进行手术。本文就是介绍胎儿外科目前在实验与临床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在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已在普通外科各领域大量应用,以其更小的创伤、卓越的美容效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现就国内外单孔腔镜普通外科手术开展现状、发展过程、手术难点、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全球已有1 750多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服务于临床,早期主要用于心脏外科、泌尿外科,近年来也广泛用于普胸外科、普外科、妇科,在普胸外科手术中,主要用于肺外科切除及肺癌淋巴结清扫、食管外科、纵隔肿瘤切除等.  相似文献   

18.
在外科手术中把手术切口做小,并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是千百年来外科医师的梦想.早在18世纪,奥地利维也纳的外科医师Philip Bozzini(1773-1809年)就因发明了最原始的内镜而被誉为"内镜之父",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纪念已故的Philip Bozzini医学博士,他,一个德国人,第一次看到人体中空脏器的内部."至此,人类不断地改进并发明新的内镜和腹腔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69-72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10月在本院妇科非恶性肿瘤疾病住院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腹泻、腹胀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非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部分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安全、有效,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