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持续性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策略与常规镇静策略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哈尔滨市第四医院ICU病房中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入组,对照组50例,试验组40例。实验组采用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进行持续浅镇静,对照组应用常规镇静方案,记录并比较两组干预实施前、实施后48 h记录所有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Cdny、Pplat、Ppeak和VT。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策略实施后48 h,实验组Pplat、Ppeak明显降低,而Cd、V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较常规镇痛镇静策略能够更快降低ICU病房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更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肺动态顺应性和潮气量,能够更有效的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方敏  余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2022,(4):467-471,476
目的 探讨持续浅镇静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标准镇静方案进行镇静,试验组则实施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策略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记录脱机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镇静48 h时的血清C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抽取方式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镇静护理,探究组采用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探究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探究组ICU入住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舒适化浅镇静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ICU入住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运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目标浅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沭阳仁慈医院ICU收治的10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镇静方案,观察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目标浅镇静方案。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浅镇静时间、停药后唤醒用时、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实施目标浅镇静,可缩短浅镇静时间、停药后唤醒用时、机械通气时长,同时降低患者谵妄、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48 h内)深度镇静对脱机时间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ICU中机械通气时间≥24 h并且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入组后每4小时评估一次镇静状态,并对180 d病死率进行随访.深度镇静为Richmond镇静躁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评分≤-3分.结果 268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3.5±14.3)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为(20.6±7.8)分.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0.5%,180 d病死率为47.0%.共随访患者ICU住院日2821 d,接受13896次RASS评估.185例(69.0%)患者在首次镇静评估时出现镇静过深,在入院48 h内196例(73.1%)患者出现镇静过深.多元相关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早期镇静过深是脱机时间延长(风险比为0.91,95% CI 0.87~0.95,P<0.001)和180 d病死率增加(风险比为1.06,95% CI 1.04~1.1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排除镇静药物选择的因素,早期镇静过深与脱机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高独立相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的规避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配合镇静麻醉剂抢救重症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兰 《四川医学》2001,22(7):687-688
我院呼吸内科从 1997~ 2 0 0 0年间抢救重症哮喘 10例 ,在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无缓解的情况下 ,采用机械通气配合镇静麻醉剂治疗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重症哮喘患者 (按中华医学会1997年制定标准 ) [1] ,其中男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0±10岁 ,平均病程 15.1± 5.4年 ,急性加重平均 2 1.6±19.4小时。7例危重发作均在 72小时内出现呼吸衰竭 ,另外 3例哮喘发作后用药物治疗 1周以上不缓解 ,病情加重。10例患者皆为重症哮喘发作 ,在机械通气前均表现神志不清或恍惚 ,5例肺部满布哮鸣音 ,5例表现为沉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CASH)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eCASH理念下镇痛镇静管理策略,对照组采用ICU常规镇痛镇静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镇痛镇静药物累计剂量、谵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王晓兵  张湛  王佩双  凌萌  张琳琳 《安徽医学》2018,39(12):1470-1474
目的 观察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200例,按照入科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操作流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镇痛镇静药物(舒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意外拔管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及转出后1个月内定向力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丙泊酚用量为(5 652.00±526.45)mg、右美托咪啶用量为(1 640.50±387.22)μg、机械通气时间为(4.56±0.77)d、ICU住院时间为(5.98±0.8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为(3.32±0.55)分、RASS评分为(-1.32±0.85)分,更接近镇静目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发生率、定向力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可以降低镇静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行机械通气重症急性胰炎患者的的镇静作用。方法:选择30例入住重症医学科需要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组:电针刺激神庭、印堂穴加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镇静。通过调整咪达唑仑微泵泵速,控制脑电双频指数为60-80分。观察两组患者镇静6小时的咪达唑仑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6小时的咪达唑仑的平均用量分别为对照组为0.08±0.03mg/Kg.h, 治疗组为0.05±0.02mg/Kg.h, 治疗组咪达唑仑用量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在镇静开始时(第1h)两组间的咪达唑仑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h~6h治疗组的咪达唑仑使用剂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对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镇静可减少咪达唑仑的用量,进而表明针刺神庭、印堂穴并留针加电刺激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4月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ASS评分,n=40)与试验组(BIS监测,n=40),两组均采用常规咪达唑仑注射液或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镇静处理。对比分析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试验组镇静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的持续镇静时长、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上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AP)及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监测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理想,镇静效果良好,有利于调节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镇静深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机械通气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56 例需机械辅助通气ACS 患者,随机分为浅镇静组29 例(M 组,RASS 评分0 ~ -2 分),深镇静组27 例(D 组, RASS 评分-3 ~ -4 分),所有患者使用地佐辛镇痛,使用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镇静,以镇静评分目标调整药物 剂量。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48 h 连续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 谵妄发生率及28 d 生存率。结果 两组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阵次、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阵次及急性心肌缺血阵次的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均低于M 组;两组谵妄发生率、 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28 d 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S 并机械通气患者,早 期深镇静可以有效减少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缺血的 发生率,且不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住院时间,不影响28 d 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轻度和常规镇静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100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选取同期该院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100例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实施轻度镇静。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丙泊酚、咪唑安定的人均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轻度持续镇静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及总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并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5-2016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观察组,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2组发生情况、管路脱落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管路脱落事件、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儿科PICU中需要镇静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56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28例,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组(P/F组)28例。两组均在负荷量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量。监测用药初期0rain、60rain呼吸和循环参数的变化,以后每2h根据Ramsay镇静评分3-4分,人机顺应性评分≥3分,观察镇静评分调整药物输注速度,以达到最佳的镇静程度;镇静结束停药后观察苏醒时间、并发症、记录药物的剂量、镇静满意度和人机顺应性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参数基线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60min后心率、呼吸频率和气道蜂压都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P组血压比镇静前降低(P〈0.05);P/F组镇静满意度和人机顺应性满意度都明显高于P组(P〈0.01);P停组恢复时间短于P组(P〈0.05);P/F组总通气时间短于P组,并发症少。结论机械通气患儿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镇静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减少人机对抗,改善机械通气效果,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达到PICU机械通气患儿所需的镇静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54-57
目的 探讨镇静对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EICU行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A组维持RASS在-2~1分,B组维持RASS控制在-3~-2分。比较两组镇静前、镇静后气道峰压(Ppeak)、动态顺应性(Cdny)、潮气量(VT)、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记录两组谵妄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 (1)第5天、第7天A组Ppeak显著低于B组,第3天、第5天、第7天A组Cdny、VT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SaO2、PaO2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aCO2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第3天、第5天及第7天A组SaO2、PaO2显著高于B组,PaCO2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以及28 d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静有利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而轻度镇静效果更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并降低低血压、心率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云浮市中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认知功能、舒适状况、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评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RASS评分、CPOT评分、总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镇痛24h,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可达到最佳镇静、镇痛效果,促进苏醒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提高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9.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入选20例成年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维持镇静深度至Ramsay评分2~3分或SAS评分3~4分,每0.5h进行Ramsay和SAS评分及记录BIS值,观察6~48h,共监测Ramsay和SAS评分及相应BIS值358组.结果:BIS值与Ramsay和SAS评分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53(P<0.05)和0.771(P<0.05).BIS值在各不同镇静深度患者中的离散度均较大.结论:BIS监测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评价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