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方法反复sc吗啡建立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以ip纳洛酮诱发其戒断症状。分别在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同时或建立后ip给予不同剂量的丹参提取物,观察长期预防性给药和急性给药对小鼠纳洛酮催促后戒断反应症状的影响,并且观察丹参提取物自身潜在的身体依赖性。结果和吗啡模型组相比,丹参提取物长期预防性给药(100~200 m g/kg),小鼠跳跃数减少(P<0.05),预防性给药(200 m g/kg)组体重下降也显著改善(P<0.05);急性给药(500 m g/kg)能明显减少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数(P<0.05),急性给药(200~500 m g/kg)能一定程度改善体重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丹参提取物长期给药不存在自身的身体依赖性。结论丹参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鼠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可以缓解吗啡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且自身无潜在身体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扶正口服液(以下简称FZY)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血清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sc吗啡建立14d大鼠吗啡依赖模型,观察FZY对纳洛酮催促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①FZY两个剂量(5.48、10.96g生药/kg)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分值(P〈0.01),且10.96g生药/kg能明显抑制戒断引起的体重下降(P〈0.01);②FZY两个剂量(5.48、10.96g生药/kg)可显著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效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扶正口服液能缓解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NOS活性,进而下调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小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模型,用纳洛酮催促戒断。结果:ip给药,TMP20mg/kg抑制“湿狗”样抖动、打洞、前爪震颤症状;TMP40mg/kg抑制跳跃、“湿狗”样抖动、上睑下垂、前爪震颤、体重下降等症状。结论:TMP能抑制大部分吗啡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5.
甲氧氯普胺对吗啡依赖小鼠血清一氧化氮和cGM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Meto)对吗啡依赖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模型,分别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NO和cGMP含量。结果 吗啡依赖小鼠血清cGMP显著升高,NO含量轻度下降;Meto(20mg/kg,腹腔注射急性给药可使吗啡依赖小鼠血清cGMP降低至正常水平;Meto(40~80mg/kg,腹腔注射)可使吗啡依赖小鼠血清NO显著升高。结论 NO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可能不通过cGMP信号机制;Meto可降低吗啡依赖小鼠血清的cGMP含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阿片产生的耐受、依赖导致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的上调,cAMP通路的上调受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及受体与其偶联的刺激型G蛋白的调节。长期阿片作用通过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A(PKA)、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2+/CaMKII)等蛋白激酶系统而影响神经分子的信号转导通路。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诱导受体内吞、下调、脱敏及AC超敏等效应导致了阿片耐受、依赖的产生。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第二信使依赖的蛋白激酶对受体的磷酸化调节是产生阿片耐受、依赖的重要步骤。本文讨论了多种蛋白激酶在阿片耐受、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Jingzhaotoxin-V敬钊毒素-V(JZTX-V)对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吗啡成瘾小鼠模型,分别测定4组不同剂量5,50,500,1000μg/kg JZTX-V对小鼠戒断后跳跃次数的影响。结果 JZTX-V在戒断后的15min内能减少小鼠的跳跃次数,而且5、50和500μg/kg JZTX-V对跳跃次数的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JZTX-V在5-500μg/kg范围内能显著抑制小鼠戒断后的跳跃次数,有可能成为一种戒毒先导分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在吗啡依赖及其戒断症状中的作用,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吗啡腹腔注射制造小鼠吗啡依赖模型,剂量从10mg.kg-1.次-1逐日递增至第7天时70mg.kg-1.次-1;L-NAME和纳洛酮同期干预,每次吗啡注射前5min,分别皮下注射纳洛酮1mg.kg-1.次-1和L-NAME2mg.kg-1.次-1,观察小鼠位置偏爱(CPP)产生情况。用药1周后皮下注射纳洛酮催瘾,观察戒断后小鼠的戒断体征,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实验组小鼠在吗啡腹腔注射1周后产生了CPP[(457±304)s,F=7.967,P<0.01];吗啡注射同时给予L-NAME干预阻止了吗啡依赖的形成[CPP(148±108)s],并且减轻了吗啡戒断时的戒断体征跳跃次数减少[(18.40±22.61)次]、体质量丧失增加[(0.25±0.07)g],起跳潜伏期缩短[(14.10±11.29)min]、直立次数增加[(4.87±1.74)次]、躯体拉伸次数增加[(1.52±1.34)g]、腹泻加重[(0.38±0.48)次]。结论L-NAME能有效对抗吗啡所致的小鼠吗啡依赖,并且能有效减轻吗啡撤药时戒断体征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肽1(bovineacidicneuropeptide1,BANP- 1)对吗啡成瘾小鼠脑内γ 氨基丁酸(γ ami nobutyricacid,GABA)及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 组,前10d,吗啡成瘾组、戒断组和BANP -1治疗组每d按100mg/kg注射盐酸吗啡,对照组每d注射生理盐水。第 11d,对照组在注射生理盐水后8h断头处死;吗啡成瘾组在注射盐酸吗啡8h后处死;戒断组在注射盐酸吗啡7.5 h后按4mg/kg注射盐酸纳络酮,0.5h后断头处死;治疗组在注射盐酸吗啡6h后按15mg/kg注射BANP- 1,1.5h 后按4mg/kg注射盐酸纳络酮,0.5h后断头处死。取脑组织匀浆,应用滤纸电泳法测定GABA,应用放射免疫法测 定cAMP和cGMP。结果:吗啡成瘾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戒断组cAMP、cGMP 较对照组升高(P<0.05);BANP 1治疗组GABA及cGMP均高于对照组及戒断组(P<0.01)。结论:BANP- 1可能 通过调节吗啡成瘾小鼠脑内GABA及cGMP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减弱小鼠对吗啡的精神和身体依赖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褪黑素(m elatonin,MT)对吗啡依赖小鼠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ce,CPP)模型及吗啡身体依赖进行观察。结果:单纯MT组小鼠在偏爱侧(黑箱)的停留时间给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与吗啡同时ip MT10 m g/kg 5 d,显示出抑制吗啡精神依赖性反应的作用(P< 0.01)。单次ip 给药,MT10和20 m g/kg,或连续与吗啡一同给予MT 10和20 m g/kg,可剂量依赖地减少小鼠的跳跃次数(P< 0.05)。结论: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MT具有抗小鼠对吗啡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的作用,且本身未显示精神依赖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Pubmed收集了丹参相关的文献600余篇,整理了近年来与丹参药理机制研究相关的文献报道,归纳出丹参的药理活性成分,揭示单味中药丹参中多成分、多靶点的整合效应,并试图找出丹参中发挥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结构母核,提出以结构母核为基础研究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三倍体丹参培育及其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组多倍化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将二倍体白花丹参人工诱变成同源四倍体(4x=32),然后与栽培或野生二倍体(2x=16)丹参进行杂交,转育成三倍体(3x=24)丹参。结果 4x♀×2x♂或2x♀×4x♂均能获得三倍体丹参,三倍体丹参具有多倍体和杂交种双重优势,根条数增加94.23%,根部鲜质量增加215.33%,主要药物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酚酸B均达到或超过《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水平。三倍体丹参杂交一代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永久杂种,长期保持不变。结论 三倍体丹参的培育是我国丹参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纯化丹参中丹参酮的方法。方法 丹参粗提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F1、F2,分别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醇-水(4∶3∶4∶2)、(8∶5∶8∶3)的溶剂系统进行HSCCC分离,下相为流动相,体积流量2.0 m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采用ESI-MS、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80 mg组分F1分离得到丹参酮I(14 mg)、二氢丹参酮I(22 mg)、丹参酮IIA(26 mg);80 mg组分F2分离得到二氢丹参酮(11 mg)、三叶鼠尾酮B(15 mg)、隐丹参酮(30 mg);6个化合物进行HPLC分析,质量分数均大于96%。结论 硅胶柱色谱结合HSCCC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制备丹参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热胁迫下丹参转录组cDNA-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吴先军  陈新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0):2083-209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9-dihydro-1,6-dimethylfuro[3,2-c]naphtha [2,1-e]oxepine-10,12-dione (Ⅰ)、丹参二醇C (Ⅱ)、鼠尾草酚酮 (Ⅲ)和1,2,6,7,8,9-hexahydro-1,6,6-trimethyl-3,11-dioxanaphtho [2,1-e] azulene-10,12-dione (Ⅳ)。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花丹参酮(salmilalbanone),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7.
丹参是活血化瘀类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功效。丹参作为单味药或配伍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以及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及其所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均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ER)、促进细胞凋亡等方式抑制乳腺增生、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户外晾晒、恒温鼓风烘烤3种方式干燥鲜丹参,并对制备样本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户外晾晒有利于丹酚酸B和丹参素成分的保留,恒温鼓风烘烤有利于醇溶性浸出物成分的保留,真空微波干燥有利于总酚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保留.[结论] 真空微波干燥方式处理鲜丹参,干燥效率高、有效成分损失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丹参提取液对球形红细菌(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常规培养基和丹参提取液,培养球形红细菌,考察球形红细菌的活菌数、生长曲线、脱氢酶活性及光合色素吸收光谱,研究丹参提取液对球形红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培养基中添加丹参提取液后可使球形红细菌活菌数增加到之前的1.6倍,并缩短球形红细菌生长的延迟期,提前进入指数期及稳定期,可使球形红细菌脱氢酶活性提高到之前的6.6倍。低质量浓度丹参提取液基本不影响球形红细菌中光合色素的形成,高质量浓度时吸收均变低,且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形成,其红外光谱855 nm处红移至863 nm。结论 培养基中添加丹参提取液可影响球形红细菌生长,缩短球形红细菌生长周期,提高球形红细菌的活力,高质量浓度时影响光合色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