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的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T,GGT,TG,TC等各项指标对比,分析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1%,两者对降低患者的血船、血清转氨酶均有明显的作用,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疗,回顾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历程,通过归纳整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体质学相关研究的文献,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合适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近年来文献的总结和整理,总结了近年来中医方面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常见慢性肝脏疾病,现代医学尚无治疗的特效药。文章搜集了近5年来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子机制研究的文献,总结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子机制及中药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子机制研究需要结合当前高新技术手段,从系统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精确药物作用机制,从分子层面规范证候评价标准,深入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加,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尚无较理想治疗特效药,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对脂肪肝治疗颇具成效。文章搜集了近5年来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就脂肪肝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药复方及中医特色疗法展开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整理、综合分析的方法,概括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和现代基础药理研究。认为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有良好临床效果,同时也发现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和现代基础药理均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其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已成为我国肝病和代谢性疾病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文章旨在研究与探讨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的应用价值。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与研究、思考与展望等方面展开综述,得出采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中,要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肝胆相表里”理论,从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归属、辨证分型及病机的认识,“肝胆相表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该理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运用概况,表明以疏肝为主加以利胆的治疗原则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辨证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和科研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了解不够,构建动物模型进行吻合度评价是其研究基础。现基于脂肪肝中西医病证特点,参照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的脂肪肝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拟定脂肪肝中西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吻合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现有模型主要是非酒精性和酒精性2种模型,非酒精性动物模型主要是西医模型,酒精性主要是中医病证模型。西医治疗处于临床早期阶段,缺乏较好的防治方法;中医治疗时间长久,对于脂肪肝了解透彻。未来应完善酒精性西医模型、非酒精性中医病证模型,为研究新的治病方法,以及新药的开发、疾病早期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苘软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肝脏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用丹苘软胶囊进行干预治疗28 d,观察该药对大鼠血脂、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并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药物对大鼠肝脏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空白组、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组肝脏甘油三酯(TG)、T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而ABC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对肝脏组AB-CA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丹苘软胶囊改善NAFLD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116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气虚质痰湿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116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血清酶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合格调查员,在调查对象获得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和相关项目的体检。结果:①气虚质和痰湿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主要病理体质。②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痰湿质较气虚质更易出现体重指数异常、血脂异常及血清酶学异常。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有益参数。方法:符合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9例),经中医辨证后作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并以不嗜酒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脂肪肝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证型间,痰瘀互结型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明显高于脾虚痰湿、湿热内蕴两型(P<0.05,P<0.01),而透明质酸(H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提示痰瘀互结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中医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揭示两病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22例,按其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同时测定身高H、体重W、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各项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ALT、AST),空腹C-肽(FCP),2,C-肽(2hC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病毒性肝炎检测,并进行空腹肝脏彩超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空腹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1)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多见,其次为阴虚热盛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2)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各理化指标相比较,T2DM伴NAFLD组的BMI、WC、HOMA-IR(CP)、FCP、TG、TC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T2DM伴NAFLD组的2hCP、HbA1c、FBG、2hPBG、ALT、AST、HDL-C、LDL-C与单纯T2DM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MI、TG、CP是NAFL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特点为虚实夹杂为主,湿热困脾证为最常见证型。(2)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蒋俊民 《世界中医药》2009,4(5):246-247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汤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8),治疗组口服枳实消痞汤12周,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脂(TG、TC、HDL-C)、肝功能(ALT、AST、GGT)、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TG、TC、HDL—C、ALT、AST、GGT、BM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枳实消痞汤治疗可显著降低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TG、TC、HDL—C水平,改善肝脏功能,使体重指数及腰臀围比降低,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瘦素及Ghrelin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用丹参进行干预治疗4周,观察药物对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TG、TC水平,及血清瘦素、Ghrelin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TG、T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血清瘦素水平下降,Ghrelin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参可以明显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脂肪沉积,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瘦素抵抗及升高血清Ghrelin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B组)。然后对其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T2DM患者FBG、2hBG、HbA1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较无脂肪肝组ISI、HDL-C降低;TC、TG、FINS、2hiNS、BMI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2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脂联素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体征计分均明显降低,血脂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脂联素水平明显上升,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脂肪肝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重大疾病。通过对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治法方药的概括,从而阐述中医药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