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针灸处方学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针灸组方理论与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历代针灸学专著记载的针灸处方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处方是针灸理论的结晶,临床治疗的基础,是贯穿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针灸处方是针灸理、法、方、穴、术的综合体现。1针灸治则的体现针灸组方是在治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指导下严谨合理的配伍。古代文献中不乏这样的论述,如《灵枢·五邪》云:"阴阳俱有余,  相似文献   

2.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刺方法,探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等优点,普遍为人群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一部分,尤其中韩两国都很重视针灸的发展。通过简要说明中韩两国针灸史的特征及其差异点,对于了解两国针灸史的发展、强化针灸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操作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何改进并制定适应现代要求的针灸教学模式是学生能否胜任针灸医疗工作、能否提供高质量针灸服务的关键,甚至关系着针灸学科的继承和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针灸教学中的问题及其根源,探索了提高针灸教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验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它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来研究传统针灸学的一门学科,结合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及其机理,探索针灸调整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为提高临床针灸疗效提高实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灸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针灸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针灸学科不断吸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了自身的科学内涵,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学科,率先走向世界,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成立,标志针灸医学成为世界医学。那么针灸学科的现状如何,怎样才能使针灸学科在新世纪充分发挥其医疗保健作用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1针灸学科的发展状况近30年来,针灸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融入了现代科技的针灸医学得到…  相似文献   

6.
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创建,  相似文献   

7.
针灸器材与现代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元 《针灸临床杂志》1994,10(4):55-56,20
针灸器材与现代技术200030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杨华元现代针灸器材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随着各门学科向针灸领域的不断渗透,在科研临床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并显示其特点,也标志着针灸器材已趋向成熟,它将成为现代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8.
赵志伟  范磊 《中国针灸》2023,(5):600-604
回顾与评价《中国针灸学学科史》,认为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研究注重内外史结合,结论严谨;以古代、近代、当下的学科史分期为代表的叙述体例和架构颇具特色和启发性;参考资料详实前沿,对针灸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针灸研究的内在路径选择有着深刻思考与关切;讨论了针灸技术背后的文化属性在针灸理论研究过程中的独特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针灸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通过对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策略与技术及在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对于发展针灸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数术学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对包括中医针灸在内的各个学科领域都产生过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经脉数目、经脉长度、针灸时忌、针刺手法及时间针法等方面探讨数术对针灸学的影响,发现数术对针灸学各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至今还有其深刻的印记。研究数术理论对针灸学的影响、深入挖掘这些针灸学背后的理论,对全面了解针灸学各层面内容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晓英  周杰 《中医药导报》2013,(11):144-145
本文从案例式教学在《内经选读》课程中的应用入手,提出古今医案的合理布局可以增强案例式教学的效果,并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现代医案作为引入,增强了学生学习内经的兴趣;古医案作为理论发挥,增强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古今医案合理布局,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最后强调《内经》案例教学对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临床经验的丰富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教师与学生都承担着更多教与学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现今临床普遍认同“针感”等同于“得气”,并将之视作针刺取得疗效的标准。本文从中医学基础,临床疗效,现代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得气与针感的关系,即有针感一定得气,得气不一定有针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梳理古今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出针灸治疗癃闭证的主要穴位,归纳出针灸治疗癃闭证的常用处方及其配穴原则与规律。[结论]治疗癃闭证以循经远端取穴为主;重视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的配伍,多取特定穴;其高频用穴处方多由阴陵泉、三阴交、中极、关元等穴组成。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古今多有丈献记载,而且针灸治疗本病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笔者将近二十年相关文献阅读和分析,针对本病的主症、兼证、患者体质进行选穴,并对体针结合头针疗法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要弄清楚中医理论与思维方法,必须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源头入手,才能探本求源,把握住理论根本。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与古代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从古代天文学角度来审视才能看清中医基本理论思维的原点。因此,文章从古代斗历历法天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产生的古天文学背景,阐明中医五行理论思维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思维框架尝试动态解读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揭示中医药理论的思维核心和中医原创性思维的优势,为科学的理解中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现代解剖学原理结合中医学理论,针刺合并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结合现代解剖原理的针刺配合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现代解剖原理的针刺配合健脾和胃化痰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肾主骨"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其说出自《素问》。而对其深层的原因,古今医家鲜有论述。中医所谓"肾主骨",主要是从气化层面,讲的是"用"。而从"体"的角度来看,骨色白、坚凝、质重;五行之中,金最坚固,密度最高,其色白。二者非常相像。正因为这个原因,古代文献中还存在着"骨象金"之说。此说长期为中医界所忽视。"骨象金"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接骨方中广泛使用金石药的原因,并有助于从中医象数思维的角度解释西医补骨当补钙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 theoretical medical system founded about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originated from the richness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astronomy and philosophy. It has illuminated many mysteries of nature and the human body. This has not always been easy for the layperson to understand. In modern times, some of these processes have been gradually discovered or confirmed by frontier science. The experiments of quantum physics have shaken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conventional science, refuting criticism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CM theories. The new discoveries have triggere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CM theories. For example, the theory of quantum mechanics interfering with certain human functions helps explain a series of phenomena that were previousl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veil of many wonderful phenomena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CM acupuncture has not yet been fully pierced. For example, the body's energy system, the invisible qi, and the phenomenon of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 function remain mysterious. However, quantum theory and numerous scientific experiments can lead to the explanations of difficult problems which were not understood in the past. For example, the nature of the changes in yin and yang, and associated principles; the five-element principles;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ness which might affec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qi and qi field; and the essence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he human body and the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TCM and acupunctur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and acupuncture position themselves as Eastern cultural treasures. The authors endeavor to strengthen readers’ confidence in theoretical TCM and believe that it is a major step in integrating TCM acupuncture into modern science and medicine.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的古代认识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古代医家针药并用的经验与认识.通过对古代医家论著文献的梳理,从古代中医针药并用的思想和具体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历代医家对针药并用作为医家必备素质的学术思想极为推崇,在针药并用临床治疗方法模式运用规律以及针药的作用特点效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认识,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针灸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20.
就热证用灸的理论渊源、禁灸的由来、热证用灸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古代、现代文献,对热证用灸的病症进行了分类概述,以期对热证用灸的理论与实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完善灸法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