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垂体肿瘤与4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4例正常脑组织中全部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表达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功能类型的垂体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在无囊变、卒中垂体腺瘤组中高于有囊变、卒中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基因失活现象,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4.06,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的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正相关(r=0.9974,P<0.01)。结论 PINCH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5.
阎颖  南平 《医学争鸣》1994,15(3):177-179
作应用单克隆抗体AB-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和25例正常涎腺石蜡包埋组织中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进行检测,15例涎腺形性腺瘤显示c-erbB-2蛋白产物表达阳性,25例正常涎腺组织均显示阴性,c-crbB-2蛋白表达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细胞分化程度及患的预后关系密切,提示:原癌基因c-erbB-2蛋白产物的表达可能成为估价涎腺多形性腺瘤预后的指标之一,表达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结肠腺瘤与腺癌Fas,FasL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杨  凌奇荷 《湖南医学》1998,15(6):330-332
  相似文献   

7.
垂体腺瘤P16蛋白及Ki—6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中P16蛋白、Ki-67的表达及其在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1例垂体腺瘤标本中P16蛋白和Ki-67的表达。结果 31例肿瘤都与P16抗体反应。在检测的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P16阳性细胞百分率(LI)≥10%,6例P16 LI<10%;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2例P16 LI≥10%,10例P16 LI<10%。31例肿瘤中25例与Ki-67抗体反应,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Ki-67≥1.5%,6例P16 LI<1.5%;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1例Ki-67 LI≥1.5%,11例Ki-67 LI<1.5%。P16蛋白与Ki-67表达相关。结论 P16蛋白与Ki-67的表达和腺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并都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1、PTTG和Cyclin D1蛋白在2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组垂体腺瘤标本MMP-1、PTTG和Cyclin D1蛋白均有阳性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呈低表达,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P-1、PTTG和Cyclin D1均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雄  刘运生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3):93-99,100
垂体腺瘤手术一般分为经蝶手术及开颅手术。 经蝶入路包括:经口-鼻-蝶入路,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和经鼻-筛-蝶窦入路。目前最常用的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经蝶窦入路及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56例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经蝶入路15例,经额下或额下-经蝶入路28例,经额颞或翼点入路10例。经额-眶-蝶联合入路3例。微腺瘤4例,大腺瘤52例,并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技巧进行讨论。结果:全切除及近全切除肿瘤46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1例病人手术后死于颅内感染。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治  相似文献   

13.
采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对垂体瘤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初步讨论了差异表达基因在垂体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对于在3种垂体瘤中高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按照基因功能分类,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相关和发育、分化相关。PP4R2,GHRHR和clusterin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中明显高表达,并经RTPCR,实时定量PCR等证实。结论PP4R2,GHRHR,clusterin可能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是腺垂体细胞来源的颅内常见良性肿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和激素检查方法的普及,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达15%~20%。垂体腺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者居多。垂体腺瘤的总体治疗目标是:切除或减少肿瘤的压迫效应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短期(6个月)和长期(2年)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青春期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肿瘤病理类型或直径大小分组,大腺瘤(直径>10mm)为A组,小腺瘤和微腺瘤(直径≤10mm)为B组。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结果青春期垂体腺瘤48例,其中催乳素(PRL)腺瘤23例,非功能性(NF)腺瘤11例,生长激素(GH)腺瘤9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5例。术后6个月A组治愈和控制率为73.0%(27/37),B组为90.9%(10/11);术后2年A组治愈和控制率为64.9%(24/37),B组为81.8%(9/11),2组比较治愈率和控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RL腺瘤术后2年治愈率为60.9%(14/23),控制率为21.7%(5/23);GH腺瘤术后2年治愈率为66.7%(6/9);NF腺瘤2年治愈率为54.5%(6/11)。结论对青春期垂体腺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大腺瘤术后放疗和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但放射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防止出现延迟性垂体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春期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短期(6个月)和长期(2年)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手术和病理证实青春期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后通过门诊预约复查、电话调查和信访对手术效果随访,统计术后6个月、2年治愈率、未治愈率及垂体功能变化。结果本组生长激素腺瘤13例,男9例、女4例。微腺瘤5例,大腺瘤8例。手术全切率为84.6%(11/13),术后1周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浓度降至正常为84.6%(11/13)。术后6个月治愈率为84.6%(11/13);术后2年治愈率为76.9%(10/13);复发率为7.7%(1/13)。术前垂体功能低下占18.2%(2/13),术后占23.1%(3/13)。结论青春期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与成人组患者临床特点略有不同,显微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未全切除肿瘤术后放疗和药物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但放射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延迟性的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了解MGMT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 共138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大部分病变为无功能瘤(71%)和垂体大腺或巨大腺瘤(92.8%);43例(31.2%)病变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2例为复发性垂体腺瘤(8.7%)。79例病变判断为MGMT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垂体腺瘤的大小、是否复发或侵袭生长无明显相关。MGMT在泌乳素瘤中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功能瘤组(P=0.025)和生长激素瘤组(P=0.043)。 结论 MGM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无复发无明显相关;其在泌乳素瘤中的低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垂体腺瘤,提示替莫唑胺可能是难治性泌乳素瘤的另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 MRI表现 ,并就其诊断价值与 CT扫描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 :2 4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5岁。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 2例术后复发 ,余均经临床、内分泌检查及 CT扫描诊断。结果 :3例为小于 1.0 cm的微腺瘤 ,大于 1.0 cm者 2 1例 ,最大 1例为 3.0 cm× 4 .0 cm× 3.2 cm。结论 :垂体微腺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信号为等 T1 或略长 T1 略长 T2 ,大小应小于 1.0 cm ,垂体柄偏斜及腺体上缘偏侧隆凸是诊断微腺瘤的重要征象。大于 1.0 cm的腺瘤一般为稍长 T1 和稍长 T2 信号 ,当有囊变或出血时 ,信号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IL-17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IL-17、IL-17R的表达。随机选取其中50例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组25例、非侵袭性组25例),采用RT-PCR法检测IL-17、IL-17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IL-17、IL-17R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38.0%和83.0%、49%和86.7%,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20.0%和52.5%、20.0%和62.5%。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IL-17、IL-17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吴亮 《医学综述》2012,18(1):64-66
侵袭性垂体瘤是垂体腺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有向周围结构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但从组织学或生物学上仍属良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作为功能性腺瘤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甚至可作为巨大腺瘤的首选治疗。多巴胺激动剂和生长激素类似物均可用于侵袭性生长激素腺瘤和侵袭性促甲状腺腺瘤的治疗。现就功能性腺瘤治疗的药物选择以及难治性腺瘤的化学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