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垂体肿瘤与4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4例正常脑组织中全部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表达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功能类型的垂体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在无囊变、卒中垂体腺瘤组中高于有囊变、卒中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基因失活现象,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5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组)、1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组)及15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组的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4.06,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中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程度与Ⅰ~Ⅱ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的PINCH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Knosp分级呈正相关(r=0.9974,P<0.01)。结论 PINCH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程度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5.
作应用单克隆抗体AB-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和25例正常涎腺石蜡包埋组织中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进行检测,15例涎腺形性腺瘤显示c-erbB-2蛋白产物表达阳性,25例正常涎腺组织均显示阴性,c-crbB-2蛋白表达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细胞分化程度及患的预后关系密切,提示:原癌基因c-erbB-2蛋白产物的表达可能成为估价涎腺多形性腺瘤预后的指标之一,表达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7.
垂体腺瘤P16蛋白及Ki—67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中P16蛋白、Ki-67的表达及其在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1例垂体腺瘤标本中P16蛋白和Ki-67的表达。结果 31例肿瘤都与P16抗体反应。在检测的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P16阳性细胞百分率(LI)≥10%,6例P16 LI<10%;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2例P16 LI≥10%,10例P16 LI<10%。31例肿瘤中25例与Ki-67抗体反应,19例侵袭性肿瘤中13例Ki-67≥1.5%,6例P16 LI<1.5%;12例非侵袭性肿瘤中1例Ki-67 LI≥1.5%,11例Ki-67 LI<1.5%。P16蛋白与Ki-67表达相关。结论 P16蛋白与Ki-67的表达和腺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并都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研究人类甲状腺癌中肿瘤抑制基因 p16、E 钙粘素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4 8例甲状腺癌及 12例甲状腺腺瘤标本中 p16、E 钙粘素 2种癌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 ]在E 钙粘素检测中淋巴结转移组的E 钙粘素阳性表达率为 2 3%,非淋巴结转移组中E 钙粘素的阳性率为 7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E 钙粘素的缺失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在肿瘤抑制基因 p16检测中甲状腺癌组中 p16阳性率为 31%,对照组甲状腺腺瘤组中阳性率为 83%,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说明p16的缺失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结论 ]p16在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而E 钙粘素则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