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射精症临床少见,现将所治2例功能性不射精报道如下: 例1:王某某,男,38岁,军人.因同房时不射精,于1996-03-06来院初诊.患者结婚10 a,夫妻在一起生活5 a.婚后同房不射精,无快感,对性生活无要求.其妻因此未孕.间有梦遗,每15 d左右1次.化验结果:精子数量及成活率均属正常范围.在几家大医院泌尿生殖系统专科检查,医师都认为:系功能性疾病.无特殊办法,建议中医治疗,求余诊之.余见其体质肥畔,腰以下有冷感,舌尖红,口渴不欲饮,脉沉迟尺脉弱.考虑为肾阳虚弱,拟温补肾阳.以右归饮加味10剂.处方:附片9 g,山药30 g,杜仲12 g,枸杞12 g,当归15 g,肉桂6 g,熟地15 g,萸肉10 g,菟丝子15 g,川续断15 g,韭子10 g,肉苁蓉12 g,巴戟天12 g.  相似文献   

2.
当归四逆汤见于《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是仲景治疗厥阴寒证之方。笔者用其治疗高血压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常获良效。举例如下。1 高血压病男,64岁。患高血压病5年余,经中西药治疗,病情不稳定,血压偏高。此次就诊时患者自述经常巅顶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纳差,形寒怕冷,四肢不温,神疲倦怠,健忘,大便时干时溏。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弦。血压22.7/16.0kPa。辨证为血虚寒凝,治以温经通络、养血散寒。处方:当归15g,桂枝9g,细辛4g,通草10g,白芍20g,炙甘草6g,大枣5枚,吴茱萸9g,黄芪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服…  相似文献   

3.
赵某某,男,40岁,1989年10月就诊。患者黎明前腹痛泄泻,泻后痛减2年,虽经数医叠进西药和中药以肝、脾、肾论治之剂亦罔效,求治于余。症见:面色晦滞少华,形体瘦,腹痛泄泻,急不可待,泻后痛减,纳可,舌淡暗、边有瘀点、苔白、舌下系带青紫,脉沉细涩。证属久病人络,瘀阻肠道。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化气。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68,当归10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丹皮6g,赤芍6g,乌药12g,玄胡3g,香附9g,枳壳9g,甘草68,肉桂3g,吴茱萸3g。水煎服,日1剂。服  相似文献   

4.
徐辑明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2):755-755
近年来 ,笔者运用李东垣《脾胃论》中所创的治胃方化裁治疗多种疾病 ,皆取得了满意效果。1 补中益气汤案女 ,5 3岁 ,1 998年 9月 4日诊。自述近四五年来 ,头痛频作 ,以巅顶及后头部为甚 ,伴倦怠乏力 ,气短懒言 ,纳呆 ,痛剧时呕吐涎沫。经当地医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诊见面色苍白无华 ,声低气怯 ,畏寒肢冷 ,舌质淡 ,苔薄白滑腻 ,脉沉细 ,迟而无力。治以升阳益气 ,温中降逆止痛。补中益气汤化裁 :炙黄芪3 0 g,人参 1 0 g,炒白术 1 2 g,当归 1 2 g,陈皮 1 0 g,柴胡 6 g,升麻 6 g,葛根 2 0 g,吴茱萸 6 g,藁本 1 0 g,茯苓 1 0 g,半夏 1 2 g,炙…  相似文献   

5.
多形红斑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红斑类皮肤病,皮疹呈多形性,典型皮疹为虹膜样红斑,常对称发于手、足背及关节附近,多见于青年女性。笔者近3年来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化裁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3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6例,女30例;年龄12岁~40岁;病程5天~3年。反复发作者20例,伴关节疼痛者26例。2 治疗方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化裁为基本方:当归、白芍、桂枝、吴茱萸、通草、茯苓各10g,细辛3g,鸡血藤15g,干姜、炙甘草各6g,大枣5枚。加减:伴冻疮结节者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15…  相似文献   

6.
病例1:孙某,女,34岁,天津市人.2011年05月28日初诊,症见:患者食欲不振半年余,稍多食后胃脘部即胀满,反酸、烧心等症状,偶有腿脚抽筋,四肢不温,二便均正常,睡眠差,经期延后1周.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沉细.辨证:中焦气滞湿阻,气血不足.治以行气化湿,和胃畅中.予:陈皮6g,清半夏15g,茯苓30g,枇杷叶10g,白豆蔻10g,荜拨10g,紫苏梗10g,木香5g,枳壳10g,厚朴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麦芽30g,鸡内余10g,吴茱萸3g,生黄芪15g,石菖蒲20g,广藿香15g,生姜3g.7剂,水煎服.另予胰酶肠溶胶囊,快胃舒肝丸等.  相似文献   

7.
1 痛经李某,女,18岁,未婚,1996年6月20日初诊。主诉:经行小腹疼痛3年。患者14岁月经初潮,曾有经期触冒风雨及饮冷史。每次月经伴少腹疼痛,经行不畅,经期延长7~8日方净。本次经前1天,即感小腹隐痛有冷感,来诊时小腹疼痛加剧,甚则呕吐清水,饮热或暖腹后痛减,经来量少,色暗红,腰酸,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紧。诊断:痛经,证属寒湿凝滞、血行不畅。治法:暖宫止痛。处方:桂枝6g,白芍24g,生姜3片,当归20g,吴茱萸、艾叶、炙甘草各3g,香附15g,丹参30g,大枣10g。3剂,水煎服,1剂/d。二诊:腹痛明显减轻,经行较畅,面色转华,舌淡苔薄白,脉沉…  相似文献   

8.
1 病因煤油久渍 治用温经散寒王某,男,28岁,工人,已婚。1990年1月4日就诊。患者以往性功能正常,20天前因与他人撞车,致所携煤油泼于阴部达3小时之久,尔后自觉阴部发冷,阳举不能,诊时尚诉阴部有拘挛感,阴茎短缩,舌淡红、苔薄,脉细。诊断阳痿,良由寒袭厥阴所致。治拟温经散寒兴阳。药用熟附子10g,肉桂(后下)10g,巴戟天10g,菟丝子10g,仙茅10g,仙灵脾10g,当归10g,白芍10g,枸杞子10g,吴茱萸3g,蛇床子10g,柴胡6g。进药5剂后,阴部冷感消失,阳事能举,继拟上方去肉桂、柴胡、吴萸,加蜈蚣6g,7剂后房事正常,随访数月未见复发。按:本例实属罕见,初遇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遇到服“没药”引起过敏反应二例。现报道如下: 例1:赵××,女,18岁,1985年11月4日就诊。自述每逢经期来潮,少腹剧痛难忍,月经色黑有块,畏寒。诊见脉沉弦,苔薄白,舌质暗有齿痕。根据脉症相参,此证属寒凝经脉,瘀血停滞,方药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g,赤芍10g,红花6g,玄胡10g,制没药  相似文献   

10.
3年来,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并举,治疗因眼疾所致的头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充血性青光眼急性发作头痛 毛某,男,63岁,1996年3月10日初诊,因情绪不舒,复感外寒,突然发生左侧偏头痛,伴呕吐数次,左眼视物不清,两天未进食.眼科检查诊断:充血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左眼),经眼科处理后,眼压下降,头痛呕吐稍减,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肝胃虚寒,升降失调,寒浊上逆.治以温经散寒,降逆止痛,方选吴茱萸汤加减.药用吴茱萸、川芎各15g,干姜、桂枝、法夏、防风、荆芥、陈皮各12g,蒿本20g,党参30g,细辛3g,甘草6g.服2剂后眼部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唯左眼视力仅有光感,继续眼科治疗,内服吴茱萸汤加减.10天后,眼压瞳孔正常,左眼胀痛及偏头痛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1 荨麻疹 王某 ,女 ,42岁。自诉 3年来每遇阴冷天气 ,头面四肢即出现米粒大小样淡红色丘疹 ,痒甚 ,某医院诊断为“寒冷性荨麻疹”,经服用、注射抗过敏药物后好转 ,停药后或遇寒冷即复发。来诊时见头面、四肢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丘疹 ,脉沉缓 ,苔白质暗淡。证属血虚生风 ,风寒外袭所致。治宜养血行血 ,祛风止痒。方用当归四逆汤化裁 :当归 2 0 g,桂枝1 0 g,白芍 1 5 g,细辛 6g,通草 6g,炙甘草 6g,蝉蜕1 0 g,丹参 1 5 g,荆芥 1 0 g。日 1剂 ,水煎服。3剂服后 ,身痒大减 ,药已中病 ,又守方服用 2剂 ,诸症消失。随访病未再发。2 头痛 王某 ,…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     
原明忠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三叉神经痛临床上大体可分为寒凝络阻,风热阻络,瘀血阻络三个证型: 寒凝络阻型:多由寒邪客于少阳、阳明之脉络,留而不去,寒凝络阻而致。症见:面部或偏头部刺痛,遇寒则甚,舌苔白薄,脉多沉弦或迟细,治宜散寒通络,方用四物合吴茱萸汤加味;当归、白芍各30克,川芎20克,吴茱萸10克,党参9克,细辛6克,生姜6克,大枣二个,熟地9克,水煎服。风热阻络型:多由风邪客于阳明、少阳之脉络,久羁不去,郁久化热,瘀阻脉络而作痛。其痛如刺如灼,舌质偏红或苔微黄,脉多见弦象。治宜祛风清热疏通脉络,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味:川芎、  相似文献   

13.
赵某某,男,57岁,1998年8月17日诊.患者一年前出现言语謇涩,本院外科治以大活络丹,症状消失.今年年初,出现病情反复,经口服大活络丹、复方丹参片、维脑路通片,静点脉通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均不效.特来我科就诊,诊见舌强,言语不利,伴有头晕、上肢麻木,舌喑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之舌喑,治宜滋阴行气,活血祛瘀开窍.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6g,桔梗10g,生地20g,元参20g,枳壳10g,柴胡12g,赤芍10g,当归15g,川芎10g,土元10g,丹参30g.3剂后诸症减轻.9剂后舌强语涩消失.为巩固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增减,更进药10余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14.
抑反汤     
祁宏 《江苏中医药》2008,40(11):8-8
组成:代赭石(先煎)20g,柴胡6g,枳壳10g.菜菔子10g.黄连3g,吴茱萸0.5g,甘草6g  相似文献   

15.
赵某某,男,57岁,1998年8月17日诊.患者一年前出现言语謇涩,本院外科治以大活络丹,症状消失.今年年初,出现病情反复,经口服大活络丹、复方丹参片、维脑路通片,静点脉通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均不效.特来我科就诊,诊见舌强,言语不利,伴有头晕、上肢麻木,舌喑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之舌喑,治宜滋阴行气,活血祛瘀开窍.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6g,桔梗10g,生地20g,元参20g,枳壳10g,柴胡12g,赤芍10g,当归15g,川芎10g,土元10g,丹参30g.3剂后诸症减轻.9剂后舌强语涩消失.为巩固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增减,更进药10余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16.
袁勇  戴永江 《中医药导报》2012,18(4):103-104
当归四逆汤源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厥阴病篇,相关原文见于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和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遇到服“没药”引起过敏反应二例。现报道如下: 例1:赵××,女,18岁,1985年11月4日就诊。自述每逢经期来潮,少腹剧痛难忍,月经色黑有块,畏寒。诊见脉沉弦,苔薄白,舌质暗有齿痕。根据脉症相参,此证属寒凝经脉,瘀血停滞,方药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g,赤芍10g,红花6g,玄胡10g,制没药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白芍、细辛、通草、桂枝、甘草六味药组成。此方来源于《伤寒论》。其原文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宜当归四逆汤,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剖析原文,本方主治厥阴伤寒,症见四肢厥冷,脉细欲绝。但是造成此种四肢厥寒的是因为阴血不足,寒邪内侵,致使气血运行不利,不能温养四末。所以应用当归四逆汤温散寒邪,养血通脉,以除厥冷。后世对此方的应用有发挥,不仅局限在治疗厥阴伤寒,也用来治疗内科杂病。现将我在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几种病案,介绍如下: 一、风湿痛  相似文献   

19.
刘军  郑立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5-315,316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 ,有安蛔止痛之功。原主治蛔厥及寒热错杂之久痢等症 ,现临床医师在此基础上谨守病机 ,辨证施治 ,随证化裁 ,收到显著疗效 ,故总结如下 :1 治疗头痛、眩晕1.1 血管神经性头痛梅和平[1 ] 用乌梅丸养血疏肝 ,和中止呕 ,平调寒热治之。处方为 :乌梅 30 g,细辛、柴胡、黄连各 6 g,干姜、黄柏、桃仁、当归、制附子、桂枝各 10 g,党参、白芍各 15 g。服 3剂 ,头如释重负 ,余症减轻。用上方加吴茱萸 6 g,连服 6剂 ,诸恙皆除。何红…  相似文献   

20.
病例白某,男,56岁,1991年4月22日初诊。患牛皮癣多年,曾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来病情加重。诊见语言低微,全身白屑满布,皮硬且坚,瘙痒,消瘦乏力,食欲差,舌淡而少津,苔薄白,脉沉细涩。治以补气养血,润燥祛风,解毒灭菌。方用当归饮子加味:黄芪50g、当归10g、川芎5g、白芍8g、熟地10g、首乌10g、荆芥6g、防风6g、白蒺藜10g、连翘15g、金银花1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土茯苓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共10剂。同时予灰黄霉素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5月3日二诊:白屑开始脱落,硬壳变薄,皮肤稍变软,微有瘙痒,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