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祝勤 《淮海医药》2008,26(2):138-139
随着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不断深入,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中,此种现象更值得关注。本文观察了我院原发性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及住院第7个24h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变异性与病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变异性增大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病情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日间与夜间运用ABPM分别每隔30、60 min对其血压状况监测1次,主要含有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监测时间每日均以早8:00至次日8:00为准。结果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是夜间血压显著低于日间血压,极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之间血压波动较大。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昼夜监测,密切的在护理过程中观察其血压状况,对临床治疗及疾病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毅  赵成元 《贵州医药》2006,30(7):650-651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调整血压治疗在整体治疗过程中占重要地位,而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为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提供了简单而可靠的方法。经临床观察,一部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存在不  相似文献   

5.
赵静  韩卫星  胡华青 《安徽医药》2013,17(12):2089-2090
目的 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选取40~91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18 例进行24 h态血压监测,其中男性68 例,占57.6%;女性50 例,占42.4%.并将年龄分为中年(40~64岁)、老年(65~79岁)和高龄(80~91岁)三组.结果 男性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舒张压都高于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随年龄组增高而上升,舒张压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5.1%、75.0%和93.5%,随着年龄组增高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 =7.759,P〈0.01).结论 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异常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昼夜节律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LVH)影响。方法:对确诊的60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EH伴LVH与无LVH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及昼间平均S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夜间平均SBP、平均舒张压(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24h收缩压负荷(SBP load)及舒张压负荷(DBP load)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SBP load及DBP lo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收缩压标准差(ABPVs)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ABPVs及舒张压标准差(ABPV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其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明显增大。夜间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部分有家族聚集倾向,从分子水平研究该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康庭  门琛  贾坚  茆丽娜  占伊扬 《江苏医药》2012,38(13):1526-152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硬化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检测118例EH患者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并分为非动脉硬化组(28例)和动脉硬化组(90例)。采用Snapshot技术比较两组ACE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在携带ACE基因的三种基因型(II、ID、DD)EH患者之间,臂-踝脉搏传导速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点,我们将220例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并发CHD分为两组,并对其血压昼夜节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应用无创动态血压分析系统监测120例正常人和各期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观察到除Ⅲ期E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改变1外,其它各组的SBP,DBP和心率夜间均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24h无创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二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入选高血压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并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并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非勺型高血压组在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组,P〈0.叭。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就诊的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在调整了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 BMI)、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杓型的患者,昼夜节律为反杓型、非杓型和超杓型的患者患有心肌缺血的风险都明显升高,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8(1.15~1.61)、1.24(1.09~1.39)和1.57(1.36~1.7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预防并发心肌缺血的关键除控制血压外,还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波依定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对血压变异性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46±10.3)岁,男女各30例,为高血压组。30例健康人,平均年龄(45±10.8)岁,为对照组。高血压组治疗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直接测定血浆CGRP,用动态血压计测患者24h动态血压,通过计算机算出血压变异性。并给予波依定5~10mg/d治疗1个月后重复以上检查。对照组检查做1次。结果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健康人(P<0.05)。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血压变异性与CGRP呈负相关(P<0.05)。波依定具有明显降压作用。同时,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尤其是24h收缩压变异性(P<0.01)。并提高患者血浆CGRP水平(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增大、血浆CGRP水平降低是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特征。钙拮抗剂波依定通过降低血压变异性,提高CGRP水平达到降压、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按照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A组(杓型血压)、B组(非杓型血压)、C组(反杓型血压),在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中随机抽取100名作为D组,对比各组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并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A组、B组、C组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D组(P<0.05),且B组、C组高于A组(P<0.05);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会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定  仲肇舒 《江苏医药》1995,21(10):696-697
  相似文献   

16.
杨文珍 《哈尔滨医药》2012,32(2):109-10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380例高血压痛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48.04%)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1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导致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治疗高血压不仅要降压,更应关注24h的血压是否获得平稳控制,应合理选取降压药物及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对脑卒中发病时间的影响。方法 :详细记录脑卒中患者 2 4h动态血压 ,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夜间下降幅度 ,统计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发病时间明显相关。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弱或消失是导致脑卒中清晨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35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分为TOD组82例和非TOD组53例,以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SBP、DBP)及血压昼夜节律值为参数指标。结果两组的血压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压及其昼夜节律性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将老年高血压患者251例按年龄段分为老年1组(60~69岁,n=50)、老年2组(70~79岁,n=88)和老年3组(≥80岁,n=113),分析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3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 老年3组高于老年1组(P<0.01),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1),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老年3组和老年2组均低于老年1组(P<0.01和P<0.05)。3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8.00%、89.78%和92.04%。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老年3组显著高于老年1组(P<0.05)。表明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并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与否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脑损害、左室肥厚、心血管事件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不同,昼夜血压曲线消失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