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关于中西医如何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药学问题,目前各地正在深入进行探讨。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怎样才能把辨证与辩病有机地结合?这里选摘一部分来稿以笔谈形式发表。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希望开展争鸣,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全国精神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座谈会,于1981年5月5日在广西贵县解放军第191医院召开。代表回顾了建国三十年来精神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了经验:如湖南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及四平、绵羊等精神病院,对祖国医学中有关精神病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初步整理,北京、上海、哈尔滨、天津、广州等地在辨病与辨证分型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治法上,华  相似文献   

3.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总被引:320,自引:19,他引:30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5月13日至17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上对1982年本专业委员会在广州制订的虚证辨证标准进行深入讨论,并作了第一次修订。一、前提1.本标准适用于虚证辨证,主要指久病而虚损,辨证时宜注意。2.本标准专为科研选择具有典型"证"的病例而用,对临床诊断仅作参考。3.在选择某一证的典型病例时,应力争选没有兼  相似文献   

4.
神经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初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5月10~13日在烟台市召开了神经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研讨会,讨论并制定了神经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初稿)。神经症的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精神科基层医务人员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水平,中同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科学组委托开滦矿务局精神病院于1985年7月22日至8月2日在唐山开滦举办了《精神卫生·标准化精神检查与量表讲习班》,为期两周。参加讲习班的76名学员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自治区。讲习班邀请了华西医科大学刘协和教授,北京医科大学许又新、刘涛教授、罗和春主任、贾云奎主治医师、护理部王述彭主任,华北煤炭医学院崔杰成教授,天津市精神病防治院周正保副主  相似文献   

6.
躁狂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躁狂抑郁症的诊断,按198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委员会黄山会议《躁狂抑郁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按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7.
1984年10月6日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江苏省分会、中华中医学会江苏省分会精神科学组在南通召开成立大会。大会传达了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科学组成都会议精神。与会代表经过协商推选了学组的组成成员。省内有关单位及名老中医发来了贺电,贺信,上海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和南京中医学院还派代表专程到会祝贺。会后在南通市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举办了为期六天的精神病学讲习班。上海、南京等地的部分精神病学者作了"老年性精神病"、"精神病中西医结合的探索","精神病辨证论治回顾与前瞻"、"儿童学习障碍"等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8.
1985年6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在江苏省丹徒县召开了首届全国农村基层中西医结合学术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召开这样的会议,是我国农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盼望已久的。这次会议,交流了农村基层医务人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交流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学会、研究会分会如何组织、领导或指导农村基层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经验。更可贵的是很多基层医院,多年来坚持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贵刊于2002年第2(15)卷第9.21期刊登了“探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临床意义”的文章,这是一个值得医务人员长期探索的问题。当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不是整个中西医结合的内容,但为当前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理论研究是一条途径。辨证是中医之长,辨病是西医之长,但是由于它们都是从疾病的不同侧面来认识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会注意了一个侧面而忽视了另一个侧,单用中医或单用西医认识疾病,往往会造成对疾病认识上的片面性。只有通过辨证与辨病现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疾病进行对比、分析、辨别、判断,才能全面地认识疾病,更准确地指导临床立法、开方、用药以提高疗效。如何使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现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5月22~26日四川成都市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防治学术讨论会上,经酝酿讨论,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科学组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张继志主任医师为组长,罗和春、刘协和、徐声汉、周正保同志为副组长。我国著名精神科专家陈学诗教授及成都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和研究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辨证规律,提高临床疗效,便于学术交流,全国亟需有一个统一的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现根据出席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与会代表们讨论的意见,整理出如下试行方案。诊断特点及依据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除对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外,并要求胃镜及活体组织检查。根据1982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慢性胃炎诊治问题座谈会上制订的"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定子1988年5月在大连召开"中西医结合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座谈会"。凡关于变态反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辨证、诊断、治疗,以及有关基础研究的文章,请于1987年12月底前寄给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科研科王洁收。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决定编印"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通讯",暂定一年两期。内容  相似文献   

13.
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将于2008年10月在江苏无锡市召开第九届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3年来未在全国性刊物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各类论文。(1)有关中西医结合精神科临床、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2)对专业委员会制订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神经症辨证分型标  相似文献   

14.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于1982年11月16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会上为统一虚证辨证标准,便于今后进行"证"的研究时选择典型病例,发动了全体到会代表(包括到会的老中医和西学中、以及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反复讨论,同意为制订这一辨证标准的几项原则:1.以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订立各条标准,暂且不加入现代科学指标。2.中医辨证论治比较灵活,此标准专为科研选择具备典型"证"的病例而用,便于全国有关虚证研究的辨证标准逐步得到统一,对临床诊断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精神科,无论从患病率或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皆占首位。因之,精神分裂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一直是临床的重点课题。国内许多精神病医疗单位对本病进行了大量临床工作,在研究方法及临床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应重视以下几点:一、辨证论治方面:目前临床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我认为在发病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这样做法是切实可行的。但应指出,辨病和辨证要避免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已三十多年了,如何进一步提高,是当前最为关切的问题。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急腹症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0月27~28日在杭州召开了急腹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代表在会上讨论热烈,厂开思路,畅所欲言,对今后急腹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设想和建议,现综合其重点  相似文献   

17.
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工作中一个极为重大的研究课题。宏观辨证怎样微观化、客观化,微观指标怎样整体化,以及两者怎样互相合参、互补结合?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已做了不少,成绩也很显著,但仍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深入加以探索。危北海等同志这篇文章,对这一重大研究课题进行了学术探讨。尽管文章还存在不少可争议的问题,还不十分成熟,但是我们经过一番考虑后,仍认为发表此文有利于启发人们去思考。希望能广泛开展讨论,以促进对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绍白等综合全国中西医结合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85年6月召开)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作了综述.其内容包括四部分:①重症肝炎:主要讨论有血栓素B_2(TXB_2)与重度黄疸、活跃肝脏微循环的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综合治疗.②慢性肝炎:对活血化淤、辨证及/或辨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对HBV复制治疗观察等问题的研究.③实验研究:对黄芪、五味子、参三七等实验室的研究报告.④其它: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指  相似文献   

19.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于2009年10月在桂林市召开。与会专家本着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就“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进行了讨论,并初步拟订了试行稿,以期为规范化治疗构建完善的分期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活血化瘀与心血管病研究座淡会于1985年9月3~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医、西学中及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基础学科人员共56位代表。座谈会首先就心血管病,活血化瘀方药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18个专题进行报告交流,并分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及活血化瘀方药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等四个专题座谈讨论。着重就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病例选择、诊断标准、疗效判断标准、如何开展辨证论治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通过这次座谈会,交流了经验,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