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模型人分析医护人员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探讨提高胸外按压质量的对策。方法利用Laerdal高级复苏模型及Laerdal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某三级甲等医院219名临床医护人员对模拟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包括按压定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壁回弹率,同时记录疲劳时间。结果医护人员进行模拟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的疲劳时间为57.46S,明显低于《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推荐的标准(P〈O.01);平均按压频率正确率(即按压频率〉100次/min占的比例)为95.63%,平均定位准确率为83.35%,按压深度正确率(≥5cm)为14.54%,胸壁回弹率为78.51%。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应重视按压深度及胸壁回弹等重点环节,并提醒胸外心脏按压者自觉疲劳时应及时换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68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均实施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吸氧,心肺复苏药物应用,脑复苏等急救措施。比较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复苏时间、不同电除颤时间,是否人工气道的抢救成功率的异同。结果不同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病因、不同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的早迟、有无气管插管,其抢救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的病因、复苏时机、复苏措施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与常规胸外心脏按压的复苏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技术对脏器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静注高钾冷停跳液法造成猪心脏停搏模型,在复苏过程中分别观测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和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2组动物冠状动脉灌注压,血气分析,血酸、氧自由基、细胞因子检测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相比,气动胸腹反向加压心肺复苏装置可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平均增加35.8%,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增加,血乳酸水平降低,胸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水平下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IL-1)的水平明显降低、心、肺、肺等重要脏器损伤减轻。结论:气动胸腹反向按压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提供稳定,有效的心脏血流主,提高组织供氧及氧利用,减轻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组织细胞膜氧化损伤及组织间缺血性炎症反应,从而综合地起到更为有效的重要脏器(心、肺、脑)保护作用,复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胸外按压。  相似文献   

4.
心肺脑复苏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医疗技术,它主要以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构成。能否正确、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脑复苏,是复苏成败的关键。我们想通过模拟急救系统进行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培训,以培养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配合能力及应急能力,提高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及确保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程宝珍 《现代护理》2007,13(3):675-676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CPR)包括三大要素: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除颤;3个阶段:BLS、ALS、PLS。而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故CPR又发展成CPCR。随着CPR扩展到CPCR的高层次,对CPCR的护理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持续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模式对心搏呼吸骤停(CPA)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影响。方法依据CPR时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方式的不同将150例院内发生的CPA老年患者分为两组,76例采用心肺复苏机持续机械胸外心脏按压的为机械组,74例采用多人次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为人工组,两组使用气管插管、电除颤、药物复苏等抢救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OSC)所需时间及比例。结果机械组患者ROSC所需时间优于人工组[(17.5±5.2)min比(26.8±7.3)min,P0.05],机械组ROSC例数高于人工组(42例比28例,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持续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模式在缩短CPA老年患者ROSC时间、提高ROSC比例及CPR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人工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7.
自动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的、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的仪器。自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一步强调有效按压是建立人工循环的关键以来[1],已有许多研究比较自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仪在临床的优势,如早期就有报道自动心肺复苏机可  相似文献   

8.
与标准心肺复苏(CPR)技术相比,间隙腹部按压辅助心肺复苏(IACCPR)被公认为较为理想的心肺复苏手段〔1〕。我们据此自行设计研制出一种胸外心脏按压、腹腔按压及肺通气呈三位一体的便携式心肺复苏器,经临床应用初步观察血压、股动脉搏动、瞳孔、心电图等指...  相似文献   

9.
现代心肺复苏兴起于上世纪50~60年代.1960年Kouvenhove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视为现代心肺复苏新开端的标志.此后,Peter Safa将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呼吸法、体外电击除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1].其中,心肺复苏的心脏按压"点",在历经了几十年反复技术"定位"的发展后,目前已达成全球范围业界专家共识:心脏的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叉点处",恰好落在传统中医心脏经的"膻中"穴上.追溯到早在2000余年前的中国,中医就已明确定位于此,殊途同归,现代复苏心脏按压"点"与中医任脉上的"膻中穴"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新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新指南)指导下,制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流程,以适应院内急救需要。方法选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医师、护士组成急救小组,按已拟定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抢救。结果急救小组能快速完成心肺复苏技术的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人工呼吸等基础生命支持各个环节。结论按新指南制订的心肺复苏流程可提高院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1960年美国的三位麻醉科医生Kouwenhoven,Knickerbocker和Jude报道了心搏骤停的手术患者经过胸外心脏按压后获救[1].随后不久,在马里兰州医学协会的年会上,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被合二为一,作为最新的心肺复苏(CPR)方法介绍给大家.到1962年,直流电单相波除颤技术被报道成功用于室颤患者的抢救[2].由此,现代心肺复苏得以确立,而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生命得以被挽救.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反思,50年的复苏经验,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提出,建立了以胸部为主的现代心肺复苏学[1]。经过5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人们仍在不断丰富现代心肺复苏学的内涵,目前经腹实施心肺复苏(CPR)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复苏学者的广泛关注,适时建立和完善腹部心肺复苏学成为当今学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马桂秋  冯明 《护理研究》2006,20(6):1420-1422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发展史及生存链,从胸外按压与通气、体外除颤、复苏用药及基础生命支持方面综述了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及心脏电击除颤的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78例心脏骤停(CA)病人随机分为时机选择复苏组90例(A组)和常规复苏组88例(B组),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结果:A组CPR成功率48.9%明显高于B组成功率的19.3%,P<0.05.结论: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及心脏电击除颤需根据CA的不同病因及现场情形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和非同时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控制机械通气组和与胸外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组。采用控制通气模式机械通气与持续循手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后者采用手控通气模式机械通气(MAMV)与间断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配配合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每5次后暂停1次,在暂停间期给予MAMV1次,之后通气与按压依此比例进行。2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等监测。结果:与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组的SpO2、VT均明显高于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模式通气组的SpO2和VT,P均<0.05;而peak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2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别。结论:与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在提高SpO2、VT,降低Ppeak,恢复窦性心律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控制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6.
心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病症,胸外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以往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是我科心肺复苏最为常用的急救技术,然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位置、深度、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近年我科引进了美国密执安公司生产的1007型萨勃心肺复苏机,现将我科使用该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院医生对心肺复苏新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医生对心肺复苏新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针对急诊及非急诊专业医生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对《2 0 0 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深度 ;胸外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例 ;除颤能量选择 ;成人及儿童气管插管的号数等部分问题进行调查 ,并进行 χ2 检验。结果 :医生们对心肺复苏新理论掌握普遍较差 ,回答正确率为 3 4 %~ 6 9 6 % ,急诊医生优于其他专科医生。结论 :医生尤其是其他专科医生应加强心肺复苏培训。  相似文献   

18.
在标准的新生儿心肺复苏(CPR)时,有两种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配合方式:一种是二者交替进行,即每次做人工呼吸时,心脏按压必须暂停,做间歇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intermittent 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CC-CPR);另一种是二者同时各自进行,即人工呼吸时心脏按压不停止,做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CC-CPR).  相似文献   

19.
心肺脑复苏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桂秋  冯明 《护理研究》2006,20(16):1420-1422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发展史及生存链,从胸外按压与通气、体外除颤、复苏用药及基础生命支持方面综述了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对3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结果:复苏成功8例,总成功率为23.1%。结论: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救,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