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关节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中药泡浴与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康复前手法肌力评定评分、运动能力评定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上肢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改善,对于改善和维持患者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FMA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护理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并结合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与护理。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感觉异常、气短乏力、面色白光、自汗出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患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5级患肢肌力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病人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好,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接受康复结合心理疗法。分别在入院时、出院1个月、3个月后测评肢体功能恢复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肢体功能、心理状况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施康复结合心理疗法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康复结合心理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主体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人数80,所选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随机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基础护理方式、中医康复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肌力分值、css分值以及Bi分值。结果经过两个月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Barthel指数(75.2±12.0),对照组为(56.15±10.5),观察组患者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肢体肌力水平,患者自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提升,神经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志军 《吉林医学》2010,31(5):617-618
采用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疗法对45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了疗效验证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结果。脑心通组患者的关节肌力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ADL)的评价和言语功能评定均优于对照组,使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MSSS、MBI、HA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比单纯药物治疗占有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及活动的能力,还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更快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0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刺激疗法.结果 比较30 d后两组患者肢体肌力的康复情况,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的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刺激疗法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瘫痪肢体的肌力,从而降低偏瘫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仅应用运动疗法对患者开展康复治疗,观察组应用运动疗法联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结果:经过相应方式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76.95±25.97)分和(69.43±30.74)分,高于对照组的(40.47±22.83)分和(48.67±25.9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方法:将124例脑卒中伴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临床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临床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上肢及下肢痉挛总有效率分别为88.71%和70.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9%和35.48%。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显著好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可显著解除患者肢体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疗效。方法:78例脑卒中患者依据硬币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咽刺激、穴位按摩等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康复护理前,吞咽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存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吞咽能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9%显著高于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9%,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晓飞  罗霏 《中国医药导报》2012,(33):141-142,145
目的研究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89.28%)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肌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药薰蒸联合麦肯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下腰痛评分(JOA)、中医证候积分、腰背伸肌群肌力、疼痛调节因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腰背伸肌群肌力、疼痛调节因子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JOA评分、β-EP水平较对照组更高,而中医证候积分、PEG2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更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腰背伸肌群肌力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麦肯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腰椎功能障碍,改善患者腰背伸肌群肌力水平和疼痛调节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康复训练治疗与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结果经过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痉挛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痉挛现象,还能帮助患者的患肢尽快恢复运动功能,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康复训练,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72.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经康复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上升,VAS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症状,改善上肢功能和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特色针刺疗法组96例(以下简称特色组),常规针刺疗法组97例(以下简称常规组),对照组3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3组均给予相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特色组予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常规组予非辨证固定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不予任何针刺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3组治疗前、3周后及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延续至3个月后,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SS-QOL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特色组精力因子评分较常规组与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虽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特色组治疗后评分均值更低,故体现出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的良好趋势;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除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精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并对中医证候改善更具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康复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Barthel指数、双下肢肌力及SCL-90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Barthel指数、双下肢肌力及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中的效果较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穴位注射法、拔罐疗法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三联疗法(针刺疗法、穴位注射法、拔罐疗法)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FAM、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FAM、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运用中医三联疗法联合电子生物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徐英  夏峰 《华中医学杂志》2008,32(2):111-112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68例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一般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即运动疗法和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治疗.结果 康复组生活自理能力(ADL)、肢体肌力和步态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规范和尽早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