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硫酸钛为钛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得了二氧化钛包覆空心玻璃微珠,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了所得产品.分析了不同温度、pH值、煅烧温度、硫酸钛用量等各种工艺参数对产物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pH等参数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有重要影响.水解温度等于60℃,pH等于6~7,煅烧温度为700℃时成功地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锐钛型二氧化钛.硫酸钛溶液用量为40g时,产物表面包覆厚度大约为0.3μm,隔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脲醛树脂(UF)/壳聚糖(CS)复合材料为壳材,以溶解了阿维菌素的二甲苯为芯材,研究脲醛树脂(UF)/壳聚糖(CS)缓控释农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改变壳层聚合过程中作为交联剂的甲醛的引入方式,制备得到一系列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仪、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等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组成成分、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发现在缩聚阶段引入甲醛可以提高微胶囊壳层中壳聚糖的含量,进而提高微胶囊的包覆率和缓释效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粒径7.14 μm,包覆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白屈菜分离获得的烟曲霉发酵产物合成纳米银,为纳米材料生物合成领域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紫外全波长分光光度计确定纳米银特征谱,进一步考察了所制备纳米银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得到球形或近球形的纳米银,粒度范围为1~25 nm,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2 nm,所得纳米银粒子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结论:利用白屈菜内生真菌烟曲霉可实现对纳米银的可控合成,并具有一定的肿瘤细胞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壳聚糖(CS)包覆异甘草素脂质体(ISL-Lip),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并对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肿瘤效果和细胞摄取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ISL-Lip,并利用CS与脂质体(Lip)间的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制备壳聚糖包覆异甘草素脂质体(CS-ISL-Lip)。利用透射电镜观察ISL-Lip和CS-ISL-Lip的形貌,利用纳米粒度仪测定ISL-Lip和CS-ISL-Lip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ISP的标准曲线,结合超滤法检测ISL-Lip和CS-ISL-Lip的包封率,透析法研究ISL-Lip和CS-ISL-Lip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对CS-ISL-Lip进行荧光标记,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研究肝癌细胞HepG2对CS-ISL-Lip的体外细胞摄取情况。利用MTT法研究CS-ISL-Lip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 ISL-Lip和CS-ISL-Lip均呈球形,分散性良好。CS对ISL-Lip进行表面包覆后其平均粒径由(138.4±0.4)nm增加为(147.8±1.6)nm,表面电位由(-12....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密胺树脂包覆聚磷酸铵(MFAPP),研究了不同体积比的水-乙醇混合溶剂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包覆产物对聚丙烯(PP)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解度实验、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分别考察聚磷酸铵(APP)包覆前后溶解度、官能团、热稳定性以及表面形态的变化;通过氧指数、耐水性实验考察了APP包覆前后对PP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APP相比,以水-乙醇为混合溶剂制备的MFAPP,其耐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红外结果显示MFAPP中产生了三聚氰胺新的官能团。随着溶剂中水的比例增加,MFAPP中壳材密胺树脂含量增加,水和乙醇体积比约为1:1时,APP包覆效果最好,耐水性提高最大。PP中MFAPP的w=30%时,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最佳,氧指数达到29.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大肠癌CD44v6和nm23-H1表达无相关性(P>0.05),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和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丙烯酸叔丁酯的自由基调聚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聚丙烯酸叔丁酯-聚苯乙烯(PtBA-b-PS)嵌段共聚物,然后在三氟乙酸作用下进行选择性水解得到了两亲性聚丙烯酸-聚苯乙烯(PAA-b-PS) 嵌段共聚物。利用1H-NMR、FT-IR和GPC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透析法制备了PAA-b-PS胶束,并利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TEM观测了胶束的形态和大小,考察了PS嵌段的分子量对胶束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PAA-b-PS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球状胶束,胶束平均粒径为140~190 nm,并随PS嵌段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8.
以制备粒度分布窄的超细α-FeOOH为目标,研究了滴加法制备超细α-FeOOH过程中操作条件对产物组成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为制得纯α-FeOOH,其搅拌转达、通气量及滴加流量相互制约而存在一临界工艺条件。在临界操作范围之内,微观混合是决定产物粒度分布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粒度分布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氢氧焰燃烧合成细米TiO2时,一次氧气浓度直接影响燃烧过程性质、火焰的特征。通过调节一次氧气浓度,可以得到大小、形貌和晶型不同的纳米颗粒。在未达到化学计量比以前,φO2增加,二氧化钛一次粒子的粒度减小,粒度分布变窄,颗粒中的金红石含量显著下降。当四氯化钛进料浓度为0.47mol/m3,φO2由0增加到0.10时,纳米TiO2颗粒平均粒径由70nm降到32nm,金红石的质量分数由0.93降到0.03。水解制备的TiO2颗粒为球形。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吡咯并吡咯二酮类C.I.颜料红254,以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二嵌段共聚物(PS-PAA)作为分散树脂,同时添加改性硅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搅拌、研磨分散.同时研究了球料比(质量比)、研磨时间对其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球料比为1~1.2:1,研磨时间为4 h时,可得到平均粒径小于100 nm、粒度分布较窄的颜料分散体系.并采用激光动态散射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文题的方法,研究了反应物与催化剂浓度对凝胶化速度、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烷氧基钛在醋酸催化作用下水解和缩聚可制备均匀透明的块状凝胶,经干燥、焙烧得到金红石型的TiO_2超细颗粒。颗粒平均粒度随水含量增加而下降;随水解底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然后略有上升;随醋酸浓度增加而降低。醋酸根离子浓度不仅作为催化剂,而且作力能形成Ti(OC_4H_9)_x(Ac)_y络合物的配位体而起作用,改善了颗粒粒度的均匀性。凝胶透明度与颗粒的粒度及其分布有关,而与凝胶化时间无关。本法制备的TiO_2颗粒粒度细(20~200nm)、单分散性好且纯度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PVC/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表面PMMA的接枝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纳米CaCO3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在纳米CaCO3颗粒表面PMMA包覆层厚度为2n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达到极大值.对比于未处理纳米CaCO3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纳米CaCO3,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SEM显示,经过PMMA接枝改性后的碳酸钙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将壳聚糖在甲磺酸中充分溶胀后,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反应,得到壳聚糖改性高分子紫外 线吸收剂。FTIR的表征表明:与壳聚糖相比,改性产物的红外谱图中1 720 cm-1处归属于C=O伸缩振动和 1 160 cm-1处归属于C-O-C对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显著增强,表明了酯化反应的发生。紫外光谱表明:产 物在220nm和274nm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峰。通过元素分析计算出不同投料比下所得改性产物的取代度,并 结合紫外光谱测试所得的数据,计算出了改性产物在273 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e为8 205.9 L/(mol·cm)。  相似文献   

14.
张增锋  李德进 《微创医学》2002,21(3):284-285
目的研究nm23-H1蛋白产物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恶性黑色素瘤和32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H1蛋白产物.结果 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39.2%和21.1%,差别无显著性(P>0.05),恶性黑素瘤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 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 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大肠癌CD44v6和nm2 3-H1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 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和nm2 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氧化钙消化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采用苯酚和甲醛反应生成的酚醛树脂原位包覆在Ca(OH)2表面,形成胶囊氢氧化钙。通过XRD、TEM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当苯酚-甲醛预聚体用量为20%,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为2 h时,酚醛树酯包覆Ca(OH)2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将单分散气溶胶的凝并-生长模型和高温均相反应动力学结合起来,着眼于产物性能,提出CVD反应器中超细粒子形成过程的物理模型,建立了表征粒子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反应-凝并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操作参数和物系参数对柱子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模型化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利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了表面包覆,研究了包覆温度、包覆时间、HMDS分压等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含碳量、pH值的影响,分析了表面包覆后气相法白炭黑的形态与结构。结果表明气相法白炭黑表面包覆HMDS后,团聚状态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以及HMDS分压的升高,经表面处理后的白炭黑的pH值和含碳量增加,表面羟基数明显减少。反应时间小于15min时,包覆速率较快,然后趋于平缓;反应温度小于250℃时,温度对包覆效率影响较大,温度大于400℃则影响较小;HMDS分压较低时,分压对包覆效果影响较大,当分压超过7.9kPa,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齐多夫定脂质前药自组装体,考察其在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齐多夫定脂质前药自组装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测定仪观测其形态和粒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多夫定脂质前药自组装体在大鼠血浆中降解情况。结果 齐多夫定脂质前药自组装体是球形囊泡,平均粒径为200 nm;在大鼠血浆中降解半衰期为3.68 h,降解产物为齐多夫定。结论 齐多夫定脂质前药自组装体在体外生物环境中能较快地降解出原药。  相似文献   

20.
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无模板的情况下,以钼粉和双氧水为原料,采用90℃水浴的方法制备三氧化钼纳米带.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产物均为三氧化钼纳米带,且纳米带尺寸均匀,宽度为80~100nm,厚度为20nm,长度为5~30μm.研究还发现,合成条件如反应时间,反应介质对产物的形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