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中药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属于天然物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中药,又多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且多采用复方应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但是这并不是说应用中药就是绝对安全的。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是...  相似文献   

2.
中药大多数是属于多成分的天然药物,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有些市民还把喝中药当成时尚。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随便饮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在我国历代中药文献中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即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以长服、久服之品;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无毒或有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专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由此可见,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并非现代才有,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中药的毒性多与下列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化学药物治疗是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MDR)常常限制了疗效进一步提高。并最终使治疗失败。探索中药成分逆转化疗所致多药耐药中药单体研究较多,代表了目前中药抗MDR研究的主流,且大多集中在耐药性产生的某一种机制上,由于MDR的产生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中药复方或许可以通过多靶点综合起作用。目前主要逆转白血病MDR复方研究有复方三根制剂、拮新康复方、中药复方天佛参、中药制剂Ares-11、Fw-13、Tul-17、川芎嗪合β-榄香烯等,且研究显示出良好前景。中药复方多由天然中草药组成,其有毒副作用小,作用广泛等特点,因此,以中药复方为对象筛选低毒、高效的逆转剂可能为一种行之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药多糖成分抗氧化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以糖苷键线性或分支连结而成的链状聚合物,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随着对中药多糖成分的研究,发现其有调节免疫、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等重要的药理作用。中药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是上述药理作用的基础。目前已发现枸杞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大蒜多糖、黄芪多糖、香菇多糖、虫草多糖、银杏多糖、三七多糖等100多种中药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中药多糖成分抗氧化作用已成为中药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作就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医生和病人愿意选用中药治疗疾病,他们认为中药能治本且毒副作用小,这使得中药的用量逐年增加。笔者从事中药工作多年,发现在许多情况下,会出现中药不能发挥其应有疗效的情况。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炮制等对中药疗效的影响是人们所广泛认识的,通过认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6.
中药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及新药创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抗抑郁中药的研究,认为未来研究抗抑郁中药新药的方向应在继承和扬长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理论的基础上,按照“分子中药学”理念,采用“方证组方”新概念和现代体内药代动力学及血清药理学等研究技术,筛选和评价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多途径、多靶点效应的中药分子,以期发现和创制高效低毒的抗抑郁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7.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2):251-251
李大鹏,男,57岁,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现上海复旦大学药学院)。他长期从事中药制药创新工程研究,提升了中药研究原创水平,为中药现代化从事多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提取;创建静脉乳剂共性技术平台,成功研发抗肿瘤中药静脉乳剂--康莱特注射液;率先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理论应用于中药提取工艺,创建了崭新的工艺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药调剂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是中药用于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中药饮片调剂是沿袭几百年来的星称配药方法,这与中药调剂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对于不同的中药处方,用药味数多少有别,少则3~4味,多则30多味,每味药的用量又因人而异,因方而变,有1~2克的,也有30~50克的,开出的药剂数,也是因病人或复诊是否方便而定  相似文献   

9.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尤其是中药的数量多、别名多、功效多。学生学习时普遍反映难于记忆,容易混淆,遗忘率高。因此,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药学》时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儿科用药中中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笔者认为中药在儿科用药中是大有可为的,以下就五苓散的应用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仅单方制剂亦为一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因此要求更严格和更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应用,并经过药学工作者的努力,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大量应用,为推动中药各方面的研究发挥了作用,其中波谱技术便是中药研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本文简要阐述几种常用波谱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材鉴别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服用方法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药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我国中医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中药者越来越多。但在部分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中,只重视煎好中药,而对服药方法重视不够。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传统制剂之一,它具有吸收快,药力大,配方活,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需要等优点。中药虽煎得得法,汤剂质量也很好,但不讲究服法,仍然影响中药的疗效。因此合理服药,既可保证疗效,又可防止部分副作用,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认识中,中草药来自大自然没有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多吃点也无妨,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在治疗时医生开处方随意加大中药剂量较普遍,病人自服中药更不注意用量。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副作用,怎样使用才安全有效,这是使用中药前必须明白的问题。有些中药虽然无毒性,但使用剂量过大会产生严重副作用,甚至中毒。如每剂用60g木通  相似文献   

14.
毒性中药急性中毒的一般急救措施张绪生作者单位:410007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使用毒性中药治疗各种顽疾、危疾,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毒性中药急性中毒大多为口服所致,或误服,或多服、久服,或服之不当,或个体差异,稍有不慎,都会险象横生,甚至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15.
物理治疗宫颈糜烂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反应多(术后排液多、脱痂期宫颈出血,甚者可多于月经量数倍)为寻找一种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CO2激光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煎制中药必须注意的问题李方100039电子工业部402医院当今,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服用中药,治疗疾病。因为它可以治本,旦疗效可靠,较少有毒副反应。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主要剂型,煎制方法确当与否与药物疗效有密切关系。所以煎制中药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煎制...  相似文献   

17.
呕吐是临床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多与恶心并存,恶心呕吐临床多见,病因较多。而单纯性顽固性呕吐则是临床较为少见,我们治疗单纯性消化道顽固性呕吐应用中成药和胃降逆及中药煎剂腹部外敷治疗,所治8例均为女性。大多为青中年女性。口服止呕药无效,西药打点滴治疗时间一般在3d左右或无效且费用偏高,而用中成药、中药热敷外治时间短,患者体质恢复快,费用低。因此采用中药外治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中药是我国传统用药,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伪劣药品充斥市场,以假乱真、以劣充优时有发生,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各民族的用药习惯不同及历代本草记载混乱等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药多源、一药多用现象相当普遍。因此中药鉴定已成为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一环。中药鉴定包括真伪鉴定和优劣鉴定两个方面,目前中药的真伪鉴定(即品种鉴定)已受到医药部门的重视,相比之下,忽视了对中药的优劣鉴定(即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较高。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不断开发,中药制剂越来越多地参与心肌梗死的治疗。但受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所限,中药制剂尚无法独立进行再灌注的溶栓治疗,而在心肌梗死中,尚有……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来源广,成分复杂,性能不一。其名称在流通部门虽然近年已逐步规范,但由于中药品种的多杂性及地区用药习惯等原因,在最终处方调配环节中药品种的混用现象仍比较突出。现我们对半夏与水半夏的一般性状,显微鉴别、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比较,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