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女性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明确尿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结果:早期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下降,逼尿肌压力增加,初始尿意、剩余尿量正常;晚期组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下降明显,初始尿意、剩余尿、膀胱容量显著增加。结论:女性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随着病程延长,膀胱功能改变明显。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膀胱功能,对合并糖尿病的LUTS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评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42例,年龄38~78岁,男24例,女18例。糖尿病发病1个月一25年。结果42例患者完成尿动力学全项检查41例,尿动力学表现异常者38例(93%),尿动力学表现正常3例(7%);膀胱逼尿肌收缩减低14例(34%);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10例(24%);膀胱出口梗阻13例(32%,13/4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例。结论伴有LUTS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发生率高,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膀胱逼尿肌功能,对合并糖尿病的LUTS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行膀胱尿道手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对150例神经原膀胱患儿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查前、中、后三个阶段.严格把握尿动力学检查指征,做好患儿及仪器准备、信号控制、数据质量判断及分析等。结果检查准确率100%。其中无反射型膀胱69例,高反射型膀胱56例。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神经原膀胱;余25例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拟诊为遗尿。提示规范的技术控制可使儿童神经原膀胱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更客观、准确,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150例神经原膀胱患儿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查前、中、后三个阶段,严格把握尿动力学检查指征,做好患儿及仪器准备、信号控制、数据质量判断及分析等.结果检查准确率100%.其中无反射型膀胱69例,高反射型膀胱56例,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神经原膀胱;余25例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拟诊为遗尿.提示规范的技术控制可使儿童神经原膀胱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更客观、准确,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原发性男性膀胱颈梗阻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男性原发性膀胱颈梗阻之尿动力学改变,包括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多通道尿动力学检查,并结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尿流率异常,可表现为最大尿流率降低,尿流曲线为钟型达峰时间延长或低平型.压力-流率检查可出现三型:高压-低流、正常压-低流、低压-低流,膀胱颈开放时间延迟在三型中均有出现.结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镜检查分析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普通尿动力学检查对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可作出初步诊断,明确诊断需结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小体积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67例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排尿梗阻症状,经B超、肛门指检、膀胱镜及尿流动力学(UDS)检查做出BPH诊断.结果;所有患者中有7例不稳定膀胱,5例低顺应性膀胱,2例高顺应性膀胱,6例膀胱逼尿肌乏力.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小体积BPH患者术前评估很有价值,可以预判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02例BPH病人进行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残余尿测定,应用P-Q图进行分析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术后随访,行残余尿、尿流率测定。结果 尿流率Qmax<15ml/s 98例;低顺应性膀胱1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63例;通尿肌不稳定42例;通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84例,减弱18例;压力-流率测定P-Q图示膀胱出口梗阻84例;残余尿<100ml 50例,>100 ml 52例。术后随访80例症状消失,排尿顺畅。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BPH有无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的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人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女性排尿困难的原因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12例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女性患者进行全套常规尿动力学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女性排尿困难按尿动力学分析可分为逼尿肌乏力型、膀胱出口梗阻型、协同失调型、不稳定膀胱尿道型及神经源性膀胱,受检者尿动力学相关指标均较正常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影像尿动力学检查(video urodynamic study,VUDS)是在普通尿动力学测定膀胱压力和记录尿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同时显示膀胱和尿道的X线形态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复杂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下尿路梗阻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特别是当患者合并解剖异常时,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可更准确的反映下尿路潜在的病理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的逼尿肌功能观察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对85例前列腺增生病人的逼尿肌功能进行了尿动力学观察,将前列腺梗阻性膀胱分为正常、反射亢进、低顺应和高顺应4种类型,并对其梗阻解除前后的逼尿肌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尿动力学检查可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及其损害程度,能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强调在逼尿期尚未发生功能障碍之前,及时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地减少膀胱逼尿肌的去神经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患者的诊断及症状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1例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9例,年龄20~76岁,平均(43±14)岁;病程6~240个月,平均(62±37)个月。所有患者先采用O'Leary-Sant调查表进行症状评估,再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后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和水扩张。分析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症状严重程度(ICSI、ICPI评分)、膀胱镜下黏膜改变、麻醉下最大膀胱容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ICSI、ICPI评分高的患者膀胱初感觉容量、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和尿流量较ICSI、ICPI评分低的患者小(P0.05);膀胱镜下黏膜改变不同分级患者间膀胱初感觉容量、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和尿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初感觉容量、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尿流量和最大尿流率与麻醉下膀胱最大容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2、0.391、0.414、0.616、0.237,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够为IC/BPS患者的诊断和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BPH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BPH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80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其中41例伴有不稳定性膀胱,占52%;78例逼尿肌压力正常或增强;72例尿流率降低,8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7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性膀胱24例,占30%,包括6例低顺应性膀胱(术前为低顺应性膀胱),2例逼尿肌无力(术前为高顺应性膀胱)。与术前相比,膀胱顺应性升高,而膀胱压及尿道降落压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详细的、规范的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BPH患者有无BOO、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这对于合理选择术式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遗尿症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遗尿症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5例遗尿症患者行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压力流率及静态尿道压测定。结果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者4例,不稳定膀胱者8例,膀胱顺应性下降者9例,尿道压力升高者6例,尿道压力降低者2例。结论尿动力学紊乱是遗尿症的原因之一,尿动力学检查对遗尿症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腺性膀胱炎病例36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9例。所有患者均诉尿频、尿急,其中14例合并尿痛。膀胱镜下均表现为膀胱黏膜滤泡样或绒毛样改变,合并膀胱后唇抬高13例。25例患者行膀胱镜下电切术+术后灌注吡柔比星,9例患者单纯行膀胱镜下电切术,2例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所有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行电切术+膀胱灌注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电切组。尿动力学检查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经治疗后尿动力学异常情况明显好转。结论:经尿道病变部位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尿动力学检查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和尿动力学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及其临床特征、形态学表现等的特点。方法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32例,病程2个月~10年。回顾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应用膀胱尿道镜作形态学检查;尿动力学测定压力流率等。结果32例患者均有尿频、尿急表现,22例(69%)合并排尿不尽和夜尿增多。膀胱尿道镜下均表现为膀胱三角区或膀胱颈部黄色有核的滤泡样或绒毛膜样改变,17例(53%)并膀胱后唇隆起。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20例(62%),最大尿流率下降26例(81%),9例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结论腺性膀胱炎临床特征主要是下尿路症状,膀胱尿道镜检查见膀胱三角或膀胱颈黄色有核滤泡样的特异性黏膜改变即可确诊而无需病理活检,尿动力学表现则呈多样化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铥激光经尿道膀胱内肌层网状全层切开术治疗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方法:3例高张力小容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2例,分别为29岁、40岁,分别患先天性脊膜膨出、椎管室管膜瘤;女1例,21岁,患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患者均行常规尿动力学检查及逆行膀胱造影提示小容量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患者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膀胱腔内操作器械,采用1 900nm的Vela激光直射光纤,能量为40 W,低压观察膀胱内壁后,在膀胱三角区以外的膀胱壁呈网状多处全层切开膀胱肌层,直至显露肌层外方浆膜层,或多处切开膀胱壁小梁,注意保护膀胱肌层的血运。术后留置膀胱冲洗1天,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术后复查尿动力学检查及逆行膀胱造影,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储尿期膀胱内压降低,能依靠腹压自主排尿,无明显剩余尿。另2例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容量及输尿管反流情况无明显改善。结论:铥激光经尿道膀胱内肌层网状全层切开术治疗高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对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病例的选择以及疗效的持续时间,还需积累更多的病例观察。  相似文献   

17.
老年女性排尿困难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老年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女性患者.年龄60~89岁,临床表现为排尿费力,采用尿动力学方法检查尿流率、同步膀胱压力容积流率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测定,部分患者同步透视下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占27.3%.逼尿肌收缩力低下占34.1%,膀胱颈梗阻为4.5%.尿道远端狭窄13.6%.不稳定膀胱6.8%,非神经原性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占4.5%,感觉性尿急2.3%,正常6.8%。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了解膀胱的功能状况和膀胱出口梗阻的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比较采用乙状结肠或回肠节段行原位膀胱替代术的患者在尿控效果和尿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差异。112例患者行膀胱全切及可控尿贮器重建手术,其中50例采用乙状结肠新膀胱,62例采用回肠新膀胱。34例乙状结肠新膀胱患者(平均年龄64.4岁)和20例回肠新膀胱患者(平均年龄57.8岁)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平均随访时间乙状结肠新膀胱组为18个月,回肠新膀胱组为37个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膀胱IPSS及影像或普通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排尿异常与副尿肌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影像或普通尿动力学检查及IPSS评价。将糖尿病性膀胱划分为逼尿肌受损型和感觉受损型。结果:17例糖尿病患者诊断为糖尿病性膀胱,27例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结果正常。糖尿病性膀胱患者与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尿流率中大多数参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主观症状评分梗阻指数显著性增高,但刺激症状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梗阻指数升高而刺激指数无显著性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性膀胱尿动力学的特征性改变。尽管尿流率和IPSS评价不能特异性区分逼尿肌受损情况,但为进一步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尿动力学近十年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世纪人们开始研究膀胱功能以来,就有了尿动力学的雏形,如采用静脉压力表人工测量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的变化.尽管以后出现连续记纹鼓、电生理仪,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电脑化的尿动力学仪,有关尿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始终没有太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