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致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改变情况与各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826例血清ALT大致正常[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改变与ALT、HBeAg状态、年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LT为1~2×ULN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及以上者显著高于ALT<1×ULN者(P<0.01);HbeAg状态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年龄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改变有密切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LT大致正常的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ALT水平、年龄有关,与HBeAg状态无关,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应根据肝脏活检组织学改变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改变情况,探讨与肝组织学病变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84例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血常规、生物化学检查、甲胎蛋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凝血功能和超声影像学检查等29项指标与肝组织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PLT、肝包膜改变及脾大是肝组织学病变程度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常规地应用某单项无创性诊断指标尚无法准确地反映肝组织病变程度,联合多种无创性诊断指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测肝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研究松花粉对砷中毒小鼠肝组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探讨松花粉对砷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中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治疗组、中毒对照组均隔天注射NaASO2(1mg/kg)进行砷染毒,治疗组在砷染毒第15天后开始用松花粉灌胃(1g/kg)。至第45天,分别测各组小鼠肝组织ALT活性。结果治疗组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毒对照组相比,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松花粉对砷中毒小鼠的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地区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情况,为医院有效控制肝炎在精神病患者中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1365例精神病患者和997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连续检测比色法检测ALT。结果精神病患者HBsAg阳性率为19.56%,ALT阳性率为10.8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中,HBsAg男性阳性率(25.75%)高于女性阳性率(14.68%)。ALT男性阳性率(14.45%)高于女性阳性率(7.99%),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HBsAg和ALT阳性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对这类患者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檀季汶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6,7(3):197-198
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ALT同是反映肝实质性损伤指标。一旦肝细胞发生病变,TBA和ALT浓度容易升高,为了解其在各种肝病中的不同及检测意义,作者对本院240例肝病患者的TBA和ALT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戊肝抗体阳性与血清ALT的关系王丁,刘文生(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广州510080)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戊型肝炎抗体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无胞膜、花萼样的RNA病毒。关于HEV感染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损害程度如何以及损害机理等,国内外均极少报... 相似文献
8.
9.
2009年天门市高考体检者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市高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情况,为学校有效控制肝炎在学生中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16517名参加高考的学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连续监测比色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9.56%,高于社会人群9.09%的携带率,男生阳性率(10.97%)高于女生(7.46%)。ALT阳性率为1.36%,男生(1.56%)高于女生(1.13%)。结论应加强高中学生的健康查体,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和肝炎发生率,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40 U/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一步研究影响肝组织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因素。方法 185例ALT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者(A2~A3)29例,占15.7%;肝组织明显纤维化者(F2~F4)32例,占17.3%。回顾性分析纳入者的人口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HR=1.078、1.492,P=0.019、P0.001);家族史、HBsAg和LSM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HR=4.398、0.343、1.308,P=0.023、0.022、0.008)。ALT、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742(P0.05);以ALT≥30.5U/L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5.2%、73.7%、67.9%;以LSM≥6.4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1.7%、83.3%和75.4%。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AUC为0.688(P0.05);以血清LSM≥8.1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40.6%、92.8%和85.4%。结论在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的患者中,正常的ALT水平并不总是代表肝组织没有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的存在;高ALT水平和高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家族史、低HBsAg和高LSM水平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ALT水平与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肝脏炎性反应程度,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 HBV-DNA 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与 HBV 感染模式的关系以评价 HBV 感染性。方法对308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用 ELISA 方法检测血清乙肝标记物,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血清 ALT,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 TBA。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阳性者)、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阳性者)和1,5(HBsAg、HBcAb)阳性3种感染模式间 HBV-DNA 水平和血清 ALT 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部分 HBeAg 阴性患者体内仍存在活跃的病毒复制;在 HBeAg 阴性患者中 HBV-DNA 拷贝数与血清 ALT 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3种感染模式间血清 TB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HBV-DNA 水平和 ALT 活性与不同 HBV 感染模式存在相关性,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HBV 复制及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探讨HBV前S1抗原在病毒复制中的意义及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7月住院及门诊的HBV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10例进行检测,HBV前sI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eA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谷丙转氨酶采用酶学速率法检测。结果①HBeAg阳性组前S1抗原检出率高;②HBV前S1抗原与具有病毒活动性复制意义的指标HBeAg有高度的相关性;③谷丙转氨酶水平增高时前S1抗原阳性率增高。结论HBV前S1抗原检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及慢性肝炎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56例CHB合并NAFLD的患者及63例单纯CHB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和部分患者的肝组织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HB合并NAFLD的患者体重指数、T-谷氨酰转肽酶(γ-GGT)、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的CHB患者,CHB合并NAFLD的患者病毒负荷低于对照组、组织学上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多数较轻.[结论]临床上对肥胖者、合并高脂血症者和7-GGT异常升高者需进行肝脏B超筛查NAFLD,如有条件可进行肝穿刺活检.HBV与NAFLD无直接关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可能为NAFLD的结果,考虑抗病毒治疗宜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3、T4及促甲状腺素(TSH)含量,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情况与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4月79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其ALT、AST、甲状腺激素T3、T4及TSH含量。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AST为(87±113)U/L、ALT为(135±241)U/L、AST/ALT为0.97±0.57、TSH为(1.63±1.29)mU/L、T3为(1.61±0.52)ng/mL、T4为(10.7±2.9)μg/dL,对照组分别为(23±5)U/L、(18±5)U/L、1.31±0.26、(2.13±0.90)mU/L、(1.19±0.16)ng/mL和(8.6±0.9)μg/dL,两组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所有指标均正常的共有6例(7.6%),有73例(92.4%)存在不同程度的指标异常;在68例AST/ALT比值降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3.2%)中,伴有单纯T4升高的有11例(16.2%),单纯T3升高的有4例(5.9%),T3、T4同时升高的有11例(16.2%),T3、T4同时升高且TSH降低的有2例(2.9%),1例T4升高且TSH降低(1.5%),1例仅TSH升高(1.5%);在4例AST/ALT比值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中,有1例T3、T4同时升高且TSH降低,1例T3和T4同时升高,1例单纯T4升高,1例单纯TSH降低;有1例仅AST/ALT比值升高而其他项正常。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AST/ALT比值异常外,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指标异常,其原因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治疗时甲状腺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采用酶法检测肝功能血清指标ALT、AST、GGT,使用PCR技术测定HBVDNA含量,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运用SPSSl3.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增高,血清ALT、AST、GGT显著升高(P<O.01),病例组炎症各级、纤维化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G3与G4、s3与S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HBVDNA水平各组间比较(不包含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血清ALT、AST、GGT是评价肝脏病理学改变的敏感指标,HBVDNA水平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A组)和重度组(B组),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脂联素、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B组BMI、ALT均显著大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脂联素均显著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脂联素显著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Ⅲ则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LT、HA、PCⅢ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52和-0.6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纤维化进展有关,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6523例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ISA检测乙肝5项,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6.4%,抗-HBs阳性率为58.7%,HBV全阴率为35%,ALT在HBsAg阴性新生中异常率为3.7%,ALT在HBsAg阳性新生中异常率13.7%。结论 HBV感染与ALT异常密切相关,ALT明显异常者为乙肝活动期,对大学学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预防HBV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住院费用构成,分析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调查212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构成情况,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212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医疗费平均36 045元,其中药品费所占比例最高,达65.896%,其次为化验检查费(10.024%),血库血(浆)费(7.35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包括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职业性质(P<0.05)。结论药品费是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注意组成部分。应提高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住院费用及门诊长期应用抗病毒药费用的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尤其是农民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6例,均行肝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分期,根据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为非肝硬化组(S0-S3期)、肝硬化组(S4期、活动性肝硬化),了解其构成比;研究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非创伤性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乙肝病毒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系列、HBV—DNA载量、肝纤维化四项、脾脏肋间厚度、HBeAg阳性等25项)的关系。结果①在1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0-S3期115例,占65.3%,S4期31例,占17.6%,活动性肝硬化30例,占17.1%。②在非肝硬化与肝硬化2组间,年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HBeAg、AAR(AST/ALT)、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B)、球蛋白(GL8)、AGR(ALB/GLB)、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脾脏肋间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25项非创伤性指标中,患者的年龄、HA、PCⅢ、HBeAg、AAR、DBil、ALB、CLB、AGR、ACP、GGT、RBC、WBC、RCT、INR、PTA、纤维蛋白原和脾脏肋间厚与肝硬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组织学肝硬化患者,临床上有许多非创伤指标有助于判断组织学肝硬化;HBeAg阴性比阳性患者存在组织学肝硬化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