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已发现有许多种介质与肝内门脉高压症有关,它们的准确作用点可能位于肝内(包括窦前性、窦性或窦后的)任一水平上。最近的研究认为肝窦血流可能受居于窦周Disse间隙的贮脂细胞[也称星形细胞(stellatecell)、Ito或窦周细胞及间充质细胞]的调节。其中有明显血管调节活性的成分即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本文简述贮脂细胞、ET和NO各自在肝内血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和在门脉高压治疗中的意义。贮脂细胞及其收缩性正常肝脏中贮脂细胞起了极大的脂酯(Retinoidesters)储存库的作用。肝脏损害时,贮脂细胞经过“活化”产生细胞…  相似文献   

2.
肝贮脂细胞具有合成胶原的能力,受损伤时,贮脂细胞可转化为纤维母细胞。基于这些特点,Popper提出贮脂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后,McGee和Mak分别从不同的动物实验证实了贮脂细胞在四氧化碳和洒精中毒所引起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肝活检组织为对象,研究贮脂细胞的变化,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肝穿刺活检组织来自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中国人民解放军261和262医院传染科。每例肝穿刺组织分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有关人肝纤维化及培养大鼠和人的贮脂细胞的实验研究,已证实贮脂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贮脂细胞由一种静止的含有丰富维生素A的表型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样。与静止的贮脂细胞相比,肌纤维母细胞样贮脂细胞(MFIC)具有更高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自50年代 Ito 发现肝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 简称 FSC)以来,国外许多作者对贮脂细胞进行了广泛研究。国内对贮脂细胞仅在组织学教材和参考书中简单提及;因此本文就所收集到的资料,对贮脂细胞的研究经过、细胞形态结构和机能意义作出综合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库普弗细胞对原代培养贮脂细胞激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爽  贲长恩 《解剖学杂志》1998,21(4):293-299
目的:观察库普弗细胞在贮脂细胞激活中的促进转化、促增殖及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的效应;方法:采用库弗细胞和贮脂细胞分离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对贮脂细胞中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进行定量分析,液闪法检测贮脂细胞中^3H-脯氨酸参入量;结果:(1)分离培养的贮脂细胞完全符合该细胞的各种特征;(2)贮脂细胞是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重要细胞来源之一;(3)库普弗细胞可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建高  曾民德 《现代免疫学》1996,16(2):124-125,107
根据单个细胞因子对贮脂细胞增殖、转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将肝纤维化相关性细胞因子分为直接刺激因子、间接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三类;进一步从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的不同阶段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贮脂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逆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贮脂细胞经过激活、刺激性增殖、表型转换后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和基质金属硫蛋白酶抑制剂 (TIMPs)而在肝纤维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随着贮脂细胞的激活 ,其凋亡敏感性发生改变 ,通过Fas依赖途径发生凋亡 ,其数量明显减少 ,细胞外基质合成和TIMPs的表达快速下降 ,而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这一过程涉及贮脂细胞中凋亡和抑凋亡基因的表达变化。提示通过诱导激活的贮脂细胞凋亡 ,可能为肝纤维化的逆转治疗提供一新的乐观手段。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瑜  苏志达 《医学信息》2001,14(8):523-525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产生的一种共同反应 ,可视为肝硬变的早期阶段。目前有许多研究认为干扰素 (IFN)具有抗纤维作用 〔1 ,2〕,并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效果。文章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最近研究现状作扼要综述。1  IFN与肝纤维化干扰素 (IFN)是某些细胞对各种刺激起反应所产生的蛋白质 ,最早发现的 IFN- β由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 ,在病毒感反应中出现最早 ;IFN- α由 B淋巴细胞、无标记淋巴细胞及巨大细胞产生 ;IFN -γ由致敏的 T淋巴细胞产生。IFN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贮脂细胞 (…  相似文献   

9.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李凤林  童蓓燕  顾云娣 《解剖学报》1999,30(3):282-283,I019
目的 研究大鼠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肝贮脂细胞并计量,以图像分析仪测灰度值。结果 正常肝小叶内贮脂细胞呈网架状分布,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数量递减,至第5d时为正常肝的1/3。结论肝大部切除后再生时贮脂细胞动态变化明显不同于肝中毒等损伤后的增殖变化。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了正常人肝贮脂细胞表达结蛋白中间丝。发现结蛋白阳性细胞位于血窦旁旁狄氏间隙内,呈星形或纺锤形,于肝小叶内大致均匀分布,有些细胞内含有空泡,每高倍(400X)视野细胞数为15~25个。汇管区结缔组织内及肝静脉周围散在少数与小叶内形态相似的结蛋白阳性细胞。结果表明正常人肝贮脂细胞表达结蛋白,可作为研究该细胞的良好标志,并支持了贮脂细胞的肌源性学说。[关键词]贮脂细胞,结  相似文献   

11.
Ito细胞又名肝贮脂细胞,星形细胞等。是肝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在维生素A(vitA)代谢和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观察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肝脏贮脂细胞及窦壁内皮细胞对不同分子结构大肠杆菌脂多糖的摄取作用。结果:无血清条件下,肝细胞、贮脂细胞、窦壁内皮细胞加入S型脂多糖(S-LPS)及Rd型脂多糖(Rd-LPS)培养5min后,胞浆内均出现强烈抗脂多糖荧光显色;胞浆抗脂多糖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水平;且Rd-LPS培育后肝细胞、窦壁内皮细胞胞浆内荧光强度增高幅度显著高于S-LPS培养后的增高幅度。抗脂多糖显色局限于胞浆,胞核内未见明显着色,但经与R型多糖培养后,肝细胞核内亦出现强烈抗脂多糖荧光显色。结论:分离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贮脂细胞及肝窦壁内皮细胞对细菌脂多糖具有摄入作用,且脂多糖与这些细胞的相互作用依脂多糖分子结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人慢性肝炎贮脂细胞超微形态的计量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Xu C  Li W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6):416-420
目的探讨人慢性肝炎贮脂细胞(又称肝星状细胞)的转化规律。方法利用肝穿刺活检材料,以半薄切片光镜计数及电镜形态计量学等研究方法,对人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5例)、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及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5例)的肝小叶非纤维化区和正常肝组织(8例)的贮脂细胞数量、形态及细胞器含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小叶非纤维化区内贮脂细胞总数(28.80±3.96、27.11±3.96、27.20±8.85)个/200000μm2明显低于正常肝组(44.75±6.87)个/200000μm2及慢性迁延性肝炎组(42.40±10.76)个/200000μm2;过渡细胞的百分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趋向升高;部分贮脂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不断向成纤维细胞转化,并有向肝小叶纤维间隔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与肝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9年Billar等报道肝细胞可利用L-精氨酸生成一氧化氮以来,人们对肝脏一氧化氮的生成及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所有的肝脏细胞一包括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均可生成一氧化氮。肝脏生成的一氧化氮可通过调节肝脏的微循环以及cGMP的浓度来调节肝脏血流;通过抑制细胞线粒体功能和某些核酸酶的活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参与肝脏的氧化损害过程等来发挥损伤和保护双重效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慢性迁延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呈结蛋白阳性的贮脂细胞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结果;结蛋白阳性的细胞数量与同阶段的乙型肝炎相比显著减少;电镜观察可见肝窦中有较多的枯否细胞,肝细胞间隙及窦周胶原纤维的沉积。我们认为,在丙型肝炎早期纤维化中,贮脂细胞可能并非主要导致纤维化的效应细胞,这和乙型肝炎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脂滴是一个复杂且活动旺盛的多功能细胞器,基本功能主要参与脂类合成和贮存,脂滴相关蛋白参与了多种脂质关联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信号转导、脂代谢的调控、膜运输、炎症相关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等。近年来关于脂滴与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表明,根据细胞所处的阶段或状态不同脂滴存在不同的亚群,发挥特异性细胞功能。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细胞内脂积累密切相关,在免疫因子合成、抗原递呈、自噬等免疫过程中脂滴参与并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针对脂滴在免疫应答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atecel,HSC)位于肝窦周间隙(Dise间隙)曾被称为星状细胞、Ito细胞、窦周细胞、脂细胞(lipocyte)和贮脂细胞(fatstoringcel)。1876年德国Kupfer首先用氯化金染色确认出HSC,...  相似文献   

18.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和方法:利用复合因子(以四氯化碳为主要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1)血浆内毒素水平在肝纤维化过程中逐渐升高,且与肝胶原蛋白含量变化正相关;(2)血浆TNFα测定及TNFα免疫组化定位研究,均表明TNFα参与了内毒素介导的肝纤维化过程;(3)肝组织Ⅰ、Ⅲ型胶原酶活性均在肝纤维化早期增高,晚期呈下降趋势。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贮脂细胞在此过程中发生表型转化,提示贮脂细胞功能状态与内毒素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密切相关。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又称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FSC)、Ito细胞、寞周脂肪细胞、储存维生素A细胞及肝脏特异性周皮细胞(liver-specific pericyte)等,是肝脏的一种非实质细胞。它是肝脏中兼具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特征的间质细胞。目前一致认为,激活的HSC为肝纤维化时产生各种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20.
神经节苷脂是存在于细胞质膜表面的一种含唾液酸的神经鞘糖脂分子,与细胞的多种功能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神经节苷脂的分子结构特点、分类、生物学作用,尤其是对神经系统促生长作用和营养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