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腹针结合鲍巴斯疗法治疗脑性瘫痪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5,27(9):1360-1361
目的 探索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运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Bobath疗法治疗,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和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针与Bobalh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有效提高康复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针法联合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济源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Bobath组接受Bobath疗法治疗,联合组在Bobath组基础上增加调和阴阳针法治疗,每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锻炼4个疗程。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 Bobath组和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31/42)、92.86%(39/42),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obat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个疗程后,联合组CSI评分均较Bobath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和阴阳针法联合Bobath疗法可有效降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经方五苓散联合腹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经方五苓散联合腹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1.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尿量增加、体重减轻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经方五苓散联合腹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UEM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脑卒中UEM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BI)、简式Fugl-Meyer量表(FMA)、Brunnstrom分期评分,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Brunnstrom分期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I、FMA、Brunnstrom分期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腕踝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UEMD,在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增大腕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应用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结合空气波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与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3例患者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42例患者额外行新Bobath技术结合空气波治疗,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功能与平衡功能相关指标评定.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7.
陈莉琳  郑佩儿  郑红 《当代医学》2011,17(13):63-64
目的评价干预模式差异对不同临床类型小儿脑瘫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方法研究组使用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Bobath疗法,采用ADL评定量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痉挛型脑瘫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小于3岁脑瘫患儿的疗效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脑瘫均有疗效,但早期(〈3岁)Bobath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效显著优于单用Bobath疗法,特别对痉挛型脑瘫,因此小儿脑瘫的治疗应遵行早期引导式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胡晨鸣  吕珀菱  刘继洪 《中外医疗》2013,(36):115-115,117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腹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佛山市中医院门诊治疗的过敏性皮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腹针治疗的实验组与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腹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单纯中西医治疗组的88.6%,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针疗法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研究与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1~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腹针组治愈率52%,有效率96%,体针组治愈率32%,有效率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组所需治疗次数比体针组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在对脑损伤综合症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Bobath疗法及Vojta疗法对44例三个月到一岁脑损伤综合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结果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对脑损伤综合症有较好疗效。结论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脑损伤综合症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西药组51例、针刺组50例和针药组51例,西药组采用健康宣教,口服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针刺组采用腹针疗法,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药组96.08%,西药组84.31%,针刺组66.00%,针药组与西药组、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耐信量表(RDQ)总积分及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组的RDQ总积分、GerdQ评分低于西药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独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Bobath疗法,观察组采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40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项)-B区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独坐能力的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 ~B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坐位能力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99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间及每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每组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疗效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联合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Bobath疗法,特别是在改善认知、社交能力、生活技能方面。  相似文献   

14.
腹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30例,分别用腹针和一般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其对中风后偏瘫患肢水肿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0.0%,腹针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组(P<0.05).结论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梁刚  吴乃德 《河北医学》2005,11(1):36-38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 88例年龄≥ 6 0岁的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治疗组 4 4例在传统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 ,对照组 4 4例采用传统的综合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3.6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在治疗后明显好转 (t值 4 .4 3~ 10 .5 3,P <0 .0 1)。结论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肺心病加重期能提高疗效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间歇性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间歇性痛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腹针疗法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西药苯溴马隆片治疗,共治疗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73.34%(P 0.05)。缓解疼痛及降低血尿酸数值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针配合刺血疗法治疗间歇性痛风,能更好的改善关节症状,疗效优于口服西药苯溴马隆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和单纯醒脑开窍的疗效优势,提出针刺优化方案。方法将72例合格受试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组(试验组36例)和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使用统一相关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2组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醒脑开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导引功对中风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上肢导引功组(治疗组)、Bobath疗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上肢导引功,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STEF、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TEF、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肢导引功对提高中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娥铿  王婧  张瑾 《中医学报》2016,(10):1623-1625
目的:探讨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薄氏腹针治疗,疗程4周,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 stroke scale,NHISS)和Barthel量表评分变化,以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NHISS和Barthe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且安全性高,患者不适感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2组均为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共计治疗20次.治疗前后应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治疗后增加分数(20.62±6.35)分,亦高于对照组的(13.63±4.25)分(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较好的康复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