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志坚  肖红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44-2246
目的:探讨MMP-7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72例子宫内膜癌病变组织、64例内膜癌前病变组织和8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MMP-7及其天然抑制物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内膜癌组、内膜癌前病变组MMP-7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7.5%(63/72)、75%(48/64),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43.8%(35/80)(P<0.01),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内膜癌组和癌前病变组TIMP-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0.6%(58/72)、65.6%(42/64),也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38.8%(31/80)(P<0.01)。随着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增加,MMP-7的表达明显增强,Ⅱ期以上的内膜癌MMP-7表达均明显高于Ⅰ期(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类中,组织分化程度低的内膜癌MMP-7表达明显高于组织分化程度高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内膜癌组织,MMP-7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内膜癌组织(P<0.01)。而TIMP-1则与上述病理学参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MP-7在内膜癌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MP-7表达增强和TIMP-1分泌相对不足,是内膜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及粘附分子CD44拼构变异体6(CD44splice variant 6,CD44v6)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及同期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7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4v6、MMP-2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EC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CD44v6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随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增高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MMP-2仅与肌层有无浸润有关(P<0.05)。CD44v6和MMP-2在E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s=0.268,P<0.05)。结论 EC中CD44v6及MMP-2高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浸润、转移,且二者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CD44v6、MMP-2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取其癌变组织作为子宫内膜癌组,同时取其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癌旁组。另选取同期行子宫切除术的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直径、是否绝经、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浸润程度的关系,分析HMGB1表达及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3组HMGB1和MMP-9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HMGB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直径、是否绝经无关(P>0.05),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浸润程度有关(P<0.05)。经Spearman统计分析,HMGB1表达及MMP-9表达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呈正相关(r=0.558,P=0.021)。结论 HMGB1及MMP-9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子宫内膜癌患者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浸润程度有关,HMGB1表达及MMP-9表达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明确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它们在EM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MMP-1及TIMP-1在EMs的异位内膜组织(64例)及在位内膜组织(40例)中的表达,并与同期32例子宫正常内膜组织进行对比。结果MMP-1在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高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异位及在位内膜中均呈低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TIMP-1表达降低(P<0.01)。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的MMP-1过表达,而TIMP-1表达下降,两者间的比例失调使异位内膜组织更具侵袭性,这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其与EC的临床关系。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具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并行手术切除子宫的52例EC患者(EC组),21例同期在本院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正常组),以及12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患者(EIN组)的子宫内膜石蜡包埋切片为研究对象。对石蜡包埋切片采用CD34及过碘酸雪夫(PAS)双重染色法,观察VM在上述3组的表达情况,同时对EC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MMP-2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EC组52例患者不同临床因素[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VM阳性表达率及MMP-2高表达率差异,以及EC组中VM与MMP-2表达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南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者年龄、是否绝经、生育史、月经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EC组患者肿瘤组织VM阳性表达率为30.8%(16/52),而在正常组及EIN组受试者的子宫内膜中均未发现VM形成。②FIGO临床分期为Ⅰ期患者VM阳性表达率较Ⅲ~Ⅳ期低(14.3%vs 7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WHO病理分级为高、中、低分化的EC患者之间两两比较,分化级别高者较分化级别低者VM阳性表达率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M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66.7%vs 2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4,P=0.030);VM阳性表达率在≤50岁和>50岁患者之间,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1/2肌层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MP-2高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患者高(88.9%vs 2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3,P=0.000);MMP-2高表达率在≤50岁和>50岁患者之间,FIGO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和Ⅲ~Ⅳ期患者之间,WHO病理分级为高、中、低分化的EC患者之间,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1/2肌层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EC组5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VM形成与MMP-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8,P=0.000)。 结论部分EC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VM,并可能与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MMP-2可能促进VM形成,二者共同作用可能促进E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TM法,检测46例宫颈鳞癌,34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MP-9在宫颈鳞癌,原位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70.6%,25.0%;TIMP-1为54.3%,73.5%,20.0%。MMP-9在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而TIMP-1未发现此现象。MMP-9和TIMP-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81,P<0.01)。结论: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和TIMP-1的相对弱表达在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位宁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1表达水平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MMP-9在模型对照组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异位宁高剂量治疗组、异位宁低剂量治疗组、西药治疗对照组大鼠异位内膜MMP-9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对照组,异位宁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MMP-9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TIMP-1阳性表达水平模型对照组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④异位宁高剂量治疗组、异位宁低剂量治疗组、西药治疗对照组大鼠异位内膜TIMP-1阳性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对照组,其中异位宁高剂量治疗组异位内膜TIMP-1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位宁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促进TIMP-1的表达,进而抑制EM的发展,也为我们研究EM的发病机理及药物作用机制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MMP-2、TI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上皮性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3组对象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MMP-2及TIMP-2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卵巢组织MMP-2及TI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卵巢组织组(P0.05)。MMP-2及TIMP-2在上皮性卵巢癌Ⅲ期+Ⅳ期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在低分化(G3)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G1+G2)患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MMP-2和TIMP-2的检测是否可作为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但MMP-2及TIMP-2的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3在内异症患者的腹膜红色病变和卵巢巧囊两种异位内膜组织及同期在位内膜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探讨两者与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分别检测38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腹膜红色病变16例和卵巢巧囊22例)、20例内异症患者的同期在位内膜,以25例非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中MMP-3、TIMP-3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统汁学分析。结果:①两种异位内膜组织中MMP-3和TIMP-3 mRNA的差异表达:腹膜红色病变中的MMP-3 mRNA含量高于卵巢巧囊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P<0.05);卵巢巧囊中TIMP-3 mRNA的含量高于腹膜红色病变及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腹膜红色病变中MMP-3/TIMP-3显著高于卵巢巧囊及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②在位内膜组织中MMP-3和TIMP-3 mRNA的表达:内异症患者的同期在位内膜中MMP-3mRN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TIMP-3 mRNA的含量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组织中MMP-3/TIMP-3 mRNA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结论:①MMP-3 mRNA在疾病早期的腹膜红色病灶中高表达,使异位内膜的侵袭性增强,与内异症的发生有关;TIMP-3在卵巢巧囊中表达上调,能抑制病灶的活动,故内异症发展至巧囊时侵袭力不及早期红色病变。②在位内膜中MMP-3 mRNA高表达,可能是内异症发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TEN、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样癌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子宫内膜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PTEN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和VEGF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肌层浸润或浸润深度≤1/2组与浸润深度>1/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及有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阳性表达率与VEGF阳性表达率呈现出负相关性(γ=-0.633,P<0.05)。结论:PTEN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侵袭性呈负相关,VEGF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二者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呈拮抗作用,表达呈负相关。监测PTEN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7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的MMP-7和bFGF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不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MMP-7和bFGF的阳性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手术-病理分期中,Ⅱ期和Ⅲ-Ⅳ期合并后与Ⅰ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中分化腺癌(G3-G2)与高分化腺癌(G1)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浸润程度>1/2组和浸润程度≤1/2组合并后与无肌层浸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P-7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7,P=0.010)。结论 MMP-7与bFGF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和评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肺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62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临床条件(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组研究VEGF—C、MMP-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2例肺腺癌中有34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3%,38例MMP-2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8.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7,P〈0.01)。结论VEGF—C、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VEGF—C和MMP-2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MMP-11、MMP.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的关系,为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以及80例宫颈癌组织中MMP-11、MMP-12的表达情况,分析各组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MMP-11及MMP-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2.50%,81.25%)高于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69.44%,61.11%)和正常宫颈组织(5.00%,0,P〈0.05)。(2)MMP.11及MMP-12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有无脉管入侵、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宫颈癌组织中MMP-11与MMP-1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L=0.706,P〈0.05)。结论MMP-11及MMP-12在宫颈癌组织呈高表达,二者阳性表达在宫颈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MP-11及MMP-12的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CXC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以及 SDF-1对 MMP-2和 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手术(初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60例切除癌组织标本(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宫颈鳞癌)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SDF-1、CXCR4、MMP-2和 Ki-67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DF-1、CXCR4、MMP-2和Ki-67在研究组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68.33%,70.00%,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8.33%,13.33%,1.6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7.04,4.00,4.00;P〈0.05);在研究组中,SDF-1、CXCR4、MMP-2和Ki-67的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呈阳性标本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呈阴性者(χ2=16.692,P〈0.001;χ2=8.496,P〈0.01;χ2=4.762,P〈0.001;χ2=6.125,P〈0.05);SDF-1的表达水平与 CXCR4、MMP-2和 Ki-67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6,P=0.002;r=0.419,P=0.025;r=0.645,P〈0.001)。结论 SDF-1、CXCR4、MMP-2和 Ki-6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SDF-1/CXCR4轴可通过加强肿瘤细胞MMP-2和Ki-67分泌的途径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示SDF-1可能是药物治疗该病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在胰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体外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OPN蛋白在胰腺癌细胞系内定位.选择100例胰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细胞中OPN、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OPN主要表达于胰腺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OPN和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0%(73/100)和68.0%(68/100),均高于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均P<0.05);OPN及MMP-9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有关(P<0.05);二者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P<0.01).结论 OPN、MMP-9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二者在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早孕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31例自然流产者(实验组)及36例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绒毛组织中MMP-2及TIMP-1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无论是绒毛组织还是蜕膜组织中MMP-2的表达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两种组织中的TIMP-2强阳性(Ⅲ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IMP-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MMP-2的正常表达及TIMP-1、TIMP-2的低表达导致MMP-2与TIMP-1及TIMP-2的比值升高,该比值失调可能与自然流产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4( KLK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对预后的影响,为改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81例子宫内膜癌、30例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KLK4的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资料做生存分析,并分析KLK4的表达和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KLK4在正常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0%、5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P=0.002);KLK4的高表达和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及深肌层浸润相关(χ^2=7.985,P=0.021;χ^2=4.629,P=0.031),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χ^2分别为0.266、1.761、0.277,均P>0.05);KLK4高表达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KLK4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和局部侵袭有关,其高表达提示早期复发,KLK4有可能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早期复发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