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导管或扩张鞘误入锁骨下动脉的非手术处理办法.方法 交换拔管.结论 交换拔管有利于动脉逐级弹性回缩,易于止血,比直接拔管的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处理导管误入锁骨下动脉的另一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避免或减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VC)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系统观察所有并发症,进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穿刺2053例,置管成功2039例(99.32%).机械性并发症依次为:点滴不畅、导管滑脱各43例(2.11%),误刺锁骨下动脉33例(1.62%),局部渗血23例(1.13%),导管误入颈内或颈总或颈前静脉共14例(0.69%),血液反流至导管内8例(0.39%),气胸5例(0.25%),导管阻塞、导管内移各3例(0.15%),误刺淋巴管2例(0.10%),拔管困难及拔管时出血各1例(0.05%),均经相应处理痊愈.结论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并发症种类虽多,但每种发生率较低且经相应处理多可缓解,不影响使用,提高穿刺技能并主动干预多可避免或大幅度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8年7月收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485例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产生的相关合并症及其处理对策。结果1485例患者中有98例发生合并症,发生率为6.59%,其中穿刺置管过程中误入动脉22例(1.48%),误入颈内静脉4例(0.27%),气胸2例(0.13%),心律失常3例(0.20%);出血1例(0.06%);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36例(2.42%),导管堵塞25例(1.68%),导管脱出5例(0.34%)。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并症,但随着操作者临床经验的积累,可以预防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肿瘤患者较为安全的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导管系统(PCS)的安全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31例晚期恶性肿瘤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植入药盒导管系统(PCS).术后经PCS进行化疗灌注或碘油化疗乳剂栓塞术。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植入都获得成功.手术并发症有:大量气胸1例、少量气胸2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堵塞1例,无局部血肿、血胸、感染、皮肤坏死及化疗药外溢发生。结论 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PCS手术操作安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轻.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高清华 《甘肃医药》2012,(7):546-548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与PICC在外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期需静脉置管患者39例,分为A组22例,B组17例,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均采用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B组:PICC置管,采用右侧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左侧贵要静脉1例。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18例,反复穿刺成功3例,误入动脉1例,导管堵塞2例。B组:一次穿刺成功14例,反复穿刺成功2例,穿刺不成功1例,导管破裂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2例,肘部静脉不充盈无法穿刺2例,进入A组。结论:手术且年老体弱者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穿刺径路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Ambesh操作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阻塞法(Ambesh操作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防止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价值。方法采用Ambesh操作法对63例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常规操作组80例及Ambesh研究组97例病例作比较,研究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为4.8%,常规组为16.3%,Ambesh研究组为0。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4)而与Ambesh研究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9)。结论Ambesh操作法可有效减少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较为安全有效易行的深静脉置管法,为临床深静脉置管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误入动脉率。结果股静脉穿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率最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三者无区别。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应作为临床深静脉穿刺的首选路径,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较为安全有效易行的深静脉置管法,为临床深静脉置管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误入动脉率。结果:股静脉穿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率最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三者无区别。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应作为临床深静脉穿刺的首选路径,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韩冰  吕伯南  张磊  张宏光 《中国医刊》2002,37(10):37-38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窍血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以来治疗锁骨下动脉窍血综合征35例的疗效结果,其中各种搭桥手术治疗33例,经皮腔内扩张2例。结果:随记1-8年,32例疗效显著,2例改善,1例复发。结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属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可导致脑缺血及脑卒中,多普勒超声和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在治疗方法上,首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对112例患者经右侧锁骨上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上腔静脉,记录穿刺所需时间、留管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并经X线拍片、彩色超声波检查中心静脉导管所在位置。结果:本组l12例经右侧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成功107例(96%)。近期并发症7例发生局部血肿(其中穿破动脉5例),经压迫止血后无异常。未发生穿破胸膜、空气栓塞、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机对28例患者行X线拍片检查,对ll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导管均在上腔静脉内且导管无打折盘绕,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内未进入右心房。结论: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为进针解剖标志的锁骨上路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解剖标志易于确定,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于洪志 《海南医学》2009,20(5):118-120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对368例危重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90倒(78.8%),2次成功53例(14.2%),总穿刺成功就率(93.2%),留管3—48d,平均(13.8±7.6)d;失败25例(6.8%)。穿刺置管引起并发症17例(4.6%),其中误穿锁骨下动脉6例,气胸4例,误入颈内静脉3例,误入胸腔导致液胸2例,穿刺点血肿2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及便于护理,但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严格无菌操作并掌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该院28例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原因。结果穿刺置管过程中患者不合作3例,体位不能坚持3例,操作不熟练5例,导丝放置困难8例,体型特殊和解剖异位6例,并发症致操作中断3例,其中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误入颈内静脉1例,气胸1例。结论操作者如果能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及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可预防和减少置管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5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70%)成功置入支架,9例闭塞锁骨下动脉中8例成功置入支架。46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8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13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发现5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12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5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输液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72例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与处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管堵塞18例,导管脱出或脱落15例,接头意外分离14例,穿刺口渗液、出血8例,锁骨下静脉相关性感染4例。经相应处理仅14例需拨除导管重新穿刺外,其余均可继续使用。结论严格的巡视制度和规范操作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同时做好并发症后处理,才能杜绝严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深静脉置管导引钢丝j型头方向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危重患者432例,按照导引钢丝j型头预先设置方向分为a(头侧)?b(脚侧)两组,每组216例?观察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选择左右两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 > 0.05)?A组有100例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其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组异位率为55%,左侧锁骨下静脉异位率为28%,两侧相比右侧异位率明显高于左侧(p < 0.05)?B组中右侧锁骨下静脉异位率也高于左侧(p < 0.05)?A组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组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组;与b组相比,a组中左侧锁骨下静脉误入左颈内静脉也明显高于右侧,a组左侧锁骨下静脉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 < 0.05)?结论:导引钢丝j型头预先方向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预先将j型头方向朝向脚侧可显著降低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特有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描述。方法本文报道经彩色多普勒诊断并经造影或DSA证实的1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患者。2例为无名动脉狭窄,13例为锁骨下动脉狭窄,观察存在狭窄的血管观察血流速度,下游血流变化走行方向,频谱形态有无异常表现。结果二维图像检查,锁骨下及无名动脉起始端狭窄处斑块大小、回声强弱、长度、狭窄程度。将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引起的患侧椎动脉反流分为四级:0级2例,1级3例,2级9例,3级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准确率高,追踪病变部位扫查连续性好,测量准确,可作为检测此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5例锁骨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根据锁骨下动脉损伤性质,分别采用静脉移植、直接缝合、血管结扎处理;损伤臂丛神经采取直接缝合、神经松解。结果 3例开放性损伤早期手术修复动脉和神经,术后伤肢无疼痛,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闭合钝器伤晚期:1例行血管、神经松解术,仅疼痛减轻;1例血管臂丛神经广泛粘连,神经松解术后无任何恢复。结论 除原发性损伤外,进行性增大的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压迫可加重臂丛神经损害,如能早期处理血肿或动脉瘤,解除压迫,可减轻神经损害,有利于臂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导管置入大鼠锁骨下动脉行X线脑血管造影,显像清晰,操作简便,方法优于经股动脉造影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肿瘤病人化疗中的应用及通过专业护理,降低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 通过总结58例肿瘤患者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其中55例经右侧锁骨下置管,3例经左侧锁骨下置管.结果 置管全部成功,1例导管脱落,1例堵管后拔管,无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深静脉置管,使患者化疗安全,并且经过专业护理,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方便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