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巴氯芬对切口痛大鼠脊髓兴奋性氨基酸(EAAs)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25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按Brennan法制备大鼠急性切口痛模型.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术后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25 μL;Ⅲ组术后鞘内注射吗啡10 μg;Ⅳ组术后鞘内注射巴氯芬1μg;Ⅴ组术后鞘内注射吗啡2μg+巴氯芬0.5 μg.Ⅲ~Ⅴ组鞘内给药分别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0μL,注射药物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5μL冲洗导管.采用von Frey纤毛测定1(T1)、2(T2)、6(T3)、12(T4)和24 h(T5)各时间点大鼠后爪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随后取大鼠腰段脊髓,测定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 除Ⅲ组T1时间点外,Ⅱ、Ⅲ和Ⅳ组在其余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低于Ⅰ组(P值均<0.05).Ⅲ和Ⅴ组在T1和T2时间点、Ⅱ和Ⅳ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值均<0.05);Ⅲ、Ⅳ和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高于Ⅱ组(P值均<0.05).Ⅳ组在T1和T2时间点、Ⅲ和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低于Ⅱ组(P值均<0.05);除T1时间点外,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高于Ⅲ组(P值均<0.05).Ⅳ组在T3~T5时间点的脊髓GLU、ASP含量均显著高于Ⅲ组(P值均<0.05)、Ⅴ组的T1和T2时间点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低于Ⅲ组(P值均<0.05),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PWT值均显著低于Ⅳ组(P值均<0.05).Ⅴ组在T1、T2时间点的脊髓GLU、ASP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4组(P值均<0.05).Ⅴ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脊髓EAAs含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值均<0.05).结论 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巴氯芬可减轻大鼠急性切口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大鼠脊髓EAA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氯胺酮对切口痛大鼠脊髓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Ⅰ组),0.9%氯化钠溶液组(Ⅱ组,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25μL),氯胺酮组(Ⅲ组,鞘内注射100μg氯胺酮)。Ⅱ组、Ⅲ组均在切口痛术后立即给药,Ⅲ组鞘内给药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20μL,注射药物后再用0.9%氯化钠溶液5μL冲洗导管。采用von Frey丝测定术前1 h(T0)及术后2(T1)、4(T2)、8(T3)、16(T4)、24 h(T5)时大鼠后爪机械缩足阈值(PWT值),随后在T5时间点取大鼠脊髓腰膨大部,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和CREB(pCREB)的表达。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Ⅲ组在术后各时间点(T1~T5时间点)的PWT值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在T5时间点,与Ⅰ组比较,Ⅱ组大鼠脊髓p-p38MAPK和pCREB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Ⅱ组比较,Ⅲ组大鼠脊髓p-p38M...  相似文献   

3.
吗啡对卵巢切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雌激素干预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应.方法 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6只,体重为180~200 g,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术+吗啡1 μg组(OVX+M组,7只),卵巢切除术+0.9%氯化钠溶液组(OVX+S组,6只),卵巢切除假手术+吗啡1μg组(OVX-sham+M组,7只),卵巢切除假手术+0.9%氯化钠溶液组(OVX-sham+S组,6只).双侧卵巢切除术或假手术后21 d,所有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术,疼痛模型建立14 d后鞘内注射吗啡或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90、120、150、180 min采用yon Frey纤毛测定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值),并予比较.结果 鞘内注射吗啡或0.9%氧化钠溶液后,各时间点OVX+M组和OVX-sham+M组的PWT值显著高于OVX+S组和OVX-Sham+S组(P值均<0.01);其中给药后120、150及180 min,OVX+M组的PWT值显著高于OVX-sham+M组(P值均<0.01).而各时间点OVX+S组与OVX-sham+S组PWT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对鞘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敏感性增强,提示雌激素能影响吗啡对慢性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吗啡(morphine)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下降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7):假手术组(Ⅰ组),坐骨神经慢性卡压(CCI)+生理盐水(NS)1组(Ⅱ组),CCI+5氮杂胞苷(5-aza)组(Ⅲ组),CCI+NS2组(Ⅳ组),CCI+NS+morphine组(Ⅴ组),CCI+5-aza+morphine组(Ⅵ组)。Ⅰ、Ⅱ、Ⅳ、Ⅴ组手术后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NS,Ⅲ、Ⅵ组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5-aza(10μmol)。CCI后21d取Ⅰ-Ⅲ组脊髓腰膨大检测总体甲基化和μ阿片受体(MOR)mRNA水平;Ⅳ-Ⅵ组鞘内注射10μlNS(Ⅳ组)和30μg吗啡(Ⅴ、Ⅵ组),注射后0,15,30,45,60min测定机械和热痛阈。结果:Ⅱ组脊髓甲基化水平高于Ⅰ、Ⅲ组,MOR表达水平低于Ⅰ、Ⅲ组,Ⅰ、Ⅲ组之间无差异;Ⅴ、Ⅵ组鞘内给予吗啡后30min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均高于Ⅳ组,Ⅵ组最高。结论:DNA甲基化可能降低了CCI大鼠脊髓MOR表达,从而影响了阿片药物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中和抗体对胫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行为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构建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160~180 g)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 control IgG组(Ⅳ组)和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Ⅴ组).术后第10~12天,每天1次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或control IgG( 10 μg/15μ1).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5d,7d,10 d,14 d,21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痛敏阈值(PMWT).另取30只大鼠,分组同前(n=6),术后14d取材,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 (1)痛行为学:术后10d,14 d,21 d,Ⅲ组大鼠PMWT分别为:(1.78 ±0.38)g,( 1.70±0.17)g,(1.35±0.07)g;Ⅳ组大鼠PMWT分别为:(2.99±0.67)g,(2.52±0.75)g,(1.13±0.07)g;Ⅴ组大鼠PMWT分别为(5.88±0.66)g,(7.81±0.75)g,(6.19±0.53)g.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PMWT值明显升高(P<0.01),Ⅳ组大鼠PMWT值无明显变化(P>0.05).(2)免疫荧光染色:术后14d,Ⅲ、Ⅳ、Ⅴ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的MOD值分别为(151.3±10.8),(149.2±10.6),(74.5±5.0);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MOD值明显升高(P<0.01);Ⅳ组大鼠MOD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能显著减轻胫骨癌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并能抑制其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分析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鞘内注射与正常大鼠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以外源性BDNF (100 ng/mL)分别孵育0(基线)、15、60、120 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纤丝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24只雄性SD大鼠经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活化细胞注射组(鞘内注射经BDNF孵育15 min的星形胶质细胞)、阴性对照组(鞘内注射未经BDNF孵育的星形胶质细胞)、安慰剂注射组(鞘内注射PBS)和空白对照组(未行鞘内注射),每组6只;分别于单次注射前和注射后0.5、2、4和8h时间点,von Frey纤维丝法测定各组大鼠50%机械痛缩足阈值(50% PWT).结果 经BDNF孵育15、60和120 min的星形胶质细胞内GFAP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基线值(P<0.01).活化细胞注射组大鼠注射后各时间点的50% PWT均较注射前显著降低(P<0.01);阴性对照组大鼠50%PWT仅在注射后30 min时间点呈现一过性下降,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前和注射后各时间点50% P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BDNF可活化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鞘内注射经外源性BDNF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直接诱发正常大鼠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0.9%氯化钠溶液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0.9%氯化钠溶液组(C组),CCI+地塞米松早期治疗组(ET组),CCI+地塞米松晚期治疗组(LT组).每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鞘内注射后第1天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GRP和SP含量.大鼠均于术前1 d(基础值)、术后1 d及鞘内给药后1 d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T).结果 鞘内给药后1 d,ET和LT组PWMT均较术后1 d显著升高(P值均>0.05),且均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ET和LT组术侧脊髓背角SP及CGRP含量均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均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而C组和sham组与术后1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能通过降低脊髓背角SP及CGRP含量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过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对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大鼠模型镇痛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71只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体重230~250g,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成功大鼠连续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建立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通过胫骨X线检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及疼痛行为学检测,选取胫骨癌痛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癌痛吗啡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吗啡组(M组)和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采用检测患肢足底热辐射痛阈值作为疼痛行为学指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法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脊髓P物质(substance-P,SP)及缓激肽(BK)含量。结果1 胫骨癌痛大鼠连续9天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 2次/d)可成功建立胫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2 连续7天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5μg, 1次/d)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耐受大鼠热辐射痛阈值较各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 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脊髓SP和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干预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痛阈值及行为学观察再次证实了小剂量氯胺酮的应用可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一定程度减轻吗啡镇痛耐受的发生。我们研究也表明传导通路中脊髓P物质及缓激肽含量变化是小剂量氯胺酮参与调节吗啡镇痛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氯胺酮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C组(对照组),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10 μL;M组(吗啡组),吗啡10 μg;MK组(吗啡加氯胺酮组),吗啡10 μg加氯胺酮25 μg;K组(氯胺酮组),氯胺酮25 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8 d.用药前和用药后30 min通过甩尾实验观察各组热痛阈的变化.最后一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取L4~5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REB在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结果 随着用药天数增加,M组对吗啡逐渐耐受,到第7 d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K组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M组,尤其是用药后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只体质量180~200 g雄性SD大鼠,分为3组(n=11):对照组(NS组)、吗啡组(M组)、右美托咪定+吗啡组(Dex组).NS组鞘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μL,1次/d,共7 d;M组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次/d,共7 d;Dex组鞘内注射15 μg吗啡和1.5 μg右美托咪定,1次/天,共7d.于吗啡鞘内注射第1、3、5、7天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痛阈.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磷酸化p38MAPK(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随着吗啡鞘内注射次数增加,M组和Dex组热水甩尾实验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逐渐下降(P<0.05).与NS组比较,M组甩尾实验MPE在吗啡注射的第1、3、5、7天较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甩尾实验MPE于吗啡注射的第3、5、7天较高(P<0.05).与NS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缓解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9.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