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君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1999,1(2):44-44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张力,出现功能性排空障碍,有时会被误诊为输出段梗阻而再次手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延长恢复时间。因此,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有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治疗的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及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2006年对胃大部切除术后12例食管癌及4例残胃贲门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得了再次手术治疗,并比较各种重建消化道的术式,探讨选择何种重建方式更合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病人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62(52—78)岁。行胃大部切除术病因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3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32岁,平均年龄41岁。毕罗氏1式3例,毕罗氏2式5例。其中术前1例患溃疡型胃窦癌,2例患胃溃疡,5例患十二指肠球溃疡。其中4例有消化道穿孔病史,1例经内科治疗无效而手术。发病时间2-15天不等。均有食柿子、山楂史,其中1例在钡餐检查时由于压迫器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通过9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总结经验,探寻最佳的护理技巧,具体落实术前宣教、指导;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康复护理和出院时的指导.结果:92例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顺利渡过恢复期,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胃大部分切除的围手术期护理,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对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跃鹏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8,(9):85-86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都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如对本病认识不足而不规范治疗.将会加重病情及带来严重不良后果,采取合理的保守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作者就我院近年来发生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22例残胃排空障碍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正> 胃结石文献报道很多,近几年有增多趋势;下消化道结石也有报道,多由上消化道结石移行而来。178空肠内特发性吊垂样结石未见有报道,现介绍5例并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病例l 患者男50岁。胃癌,做胃大部切除术后两个月,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返酸,体检:上腹部压痛,无肿块。胃镜检查:示胃粘膜红肿,残胃内可见大量胆汁返流,诊为:返流性残胃炎。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5例证实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活检的病理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胃溃疡,HP感染程度在窦部,体部之间无明显差异,造成全胃弥漫性损害,而对于十二指肠溃疡而言,HP感染主要在窦部,胃粘膜的炎症反应亦主要在窦部,两种溃疡相比较,在HP感染量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胃溃疡患者胃窦部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较异常(P〈0.05),体部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淋巴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增生的程度均显著重于十二指 相似文献
12.
运动、锌铜营养与自由基代谢—Ⅴ.锌缺乏对运动小鼠体内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乳Balb/c小鼠48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成缺锌、对饲对照及自由进食对照三大组,每大组又分成运动和不运动两组。6周后进行锌、铜、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 的测定,并对肝组织直接进行低温ESR(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实验结果提示:锌缺乏将导致运动及不运动小鼠体内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和清除减少;运动训练虽可使正常小鼠体内的自由基防御能力加强,但却对锌缺乏小鼠体内的SOD、GSH-Px和CAT均无显著作用,相反,运动训练还可以使缺锌小鼠肝线粒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进一步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分别对正常人和胃病患者两组进行胃粘膜菌群调查,通过普通培养、厌氧微氧培养、菌种鉴别、H—E 及 W—S 染色组织学检查、胃粘膜 pH 值测定、CPUT 检测诸因素调查后,再对其中36例 SCG患者分抗菌组与非抗菌组进行15天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揭示:①本组在正常人胃粘膜上共培养出19种菌,其中15种为食管与胃粘膜及胃液培养所共有,故认为是一种污染的过路菌,另4种即大肠杆菌、产碱杆菌、厌氧链球菌、脆弱拟杆菌为胃粘膜培养所独有,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富有致病性。②胃疾病时胃粘膜菌群比例存在严重失调现象。共有菌:独有菌由14:5、需氧菌:厌微氧菌由9:10都增加到24:10,其中粘膜独有菌比例增加尤其明显,但不同胃病间又有差异,并与胃粘膜 pH 值相关。独有菌的增加是胃病的发生原因之一。③胃粘膜独有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经抗菌治疗后,症状与组织学改善,菌种减少,菌种比例恢复正常。④活动性胃粘膜炎症时,胃粘膜菌群比例增加,抗菌治疗后又渐恢复正常,其间关系孰因孰果,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动、锌铜营养与自由基代谢——Ⅳ.运动员体内的自由基水平及其与锌铜营养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分析了国家优秀运动员及一般大学生运动员的血浆及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血清锌、铜水平同时进行了测定。结果提示,优秀运动员的红细胞MDA含量显著低于大学生运动员;红细胞SOD、GSH-Px活力则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员的红细胞SOD活力与其红细胞锌、血浆及红细胞铜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运动、锌铜营养与自由基代谢——Ⅱ.一次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对人体内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4名大学生运动员在功率车上分别进行一次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并在有氧或无氧运动前后抽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丙二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后即刻红细胞MDA含量显著增高,红细胞GSH-Px活力显著增强;无氧运动后即刻血浆及红细胞MDA含量均无显著改变,但红细胞SOD和红细胞GSH-Px的活力都呈显著性增高。提示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都对人体内的自由基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改变及复方天棘胶囊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29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及复方天棘胶囊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APC患者体内存在有严重的氧自由基代谢失衡,与本地区同龄健康人比较,代表机体自由基含量的——丙二醛(MDA)明显升高(P<0.01),具有清除氧自由基能力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通过复方天棘胶囊治疗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和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1);表明该药具有调节和改善HAPC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的作用,为今后HAPC患者的治疗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血型与高原血氧饱和度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体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初期和移居6个月与居住2年后血型与血氧饱和率(SaO2)之间的内在关系,为高原低氧生理积累资料;方法:对初入海拔5380m3天 ̄7天和居住6个月的198名边防军人及移居海拔4300m2年的48名健康青年在静息上进行ABO血型鉴定同时检测SaO2;结果:初入海拔5380m3天 ̄7天的健康青年O、A血型的SaO2含量显著高于B、AB型血的青年(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8.
运动、营养与自由基代谢Ⅰ.游泳对小鼠肝脑组织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在90分钟游泳后,肝组织内过氧化脂质LPO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高,而且游泳后在肝组织中出现安静时没有的明显的自由基群(g_(11):2.0424)。 相似文献
19.
高原头痛头昏与脑血流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山南(3600m)观察了高原头痛、头昏的发生情况和与脑血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快速进驻高原和久居高原人头痛、头昏的人数均达一半以上,快速进驻高原头痛、头昏者的脑血流图(REG)主峰波幅、流入容积速度和上升角明显高于无症状者,久居高原头痛、头昏者的REG主峰波幅明显高于无症状者,流入容积速度和上升角明显小于无症状者,提示高原急、慢性缺氧头痛、头昏的原因不同,急性缺氧头痛,头昏同脑血流过度增加有关;慢性缺氧头痛、头昏主要同脑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脑血流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胃癌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 6 77CT多态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 RFLP) ,检测 6 6例胃癌和 10 1例正常人组织的 6 77CT多态性 ,采用PCR和Warthin Starry银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MTHFR基因 6 77CT多态性可分为 3种基因型 ,即 6 77CC、6 77CT和 6 77TT。胃癌组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 5 5 %、4 0 9%和 13 6 %。等位基因频率 6 77C为 6 9 8% ,6 77T为 30 2 %。对照组中 6 77CC、6 77CT和 6 77TT频率分别为 4 8 5 %、4 2 6 %和 8 9% ,等位基因频率 6 77C为 6 8 8% ,6 77T为 31 2 % ,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以 6 77CC基因型作为参考 ,胃贲门癌 6 77CT基因型OR为 0 2 1,95 %CI(0 0 3~ 0 99) ,6 77CT TT基因型OR为 0 2 6 ,95 %CI(0 0 7~ 0 98) ;胃体癌6 77TT基因型OR为 3 6 3,95 %CI(1 0 2~12 72 )。3种基因型胃癌中H .pylori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中 ,MTHFR基因 6 77CT多态性是胃贲门癌的保护因素 ,是胃体癌的危险因素 ;胃癌MTHFR基因 6 77CT多态性与H .pylori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