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1)
目的:进一步研究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评估患者的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8.71%(55/62),手术时间7~70min,平均手术时间(30.5±16.5)min,术后住院天数3~12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5±2.2)d。2例输尿管镜上镜失败后中转开放手术,5例患者术中手术过程中残石或结石被冲回至肾内肾盂或肾盏,其中有2例仍在肾盂内碎石成功,另外3例一次碎石失败留置双J管加行ESWL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有2例发现了较为严重的感染,予以积极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处理更显示出其高效、安全的明显优势,治疗过程中应严密注意是否触发了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ripsy,F-UR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icrochannel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鄱阳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MPCNL治疗,实验组采用F-URL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肾功能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较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值、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肾盂集合系统造影后用18G穿刺针穿刺肾中上盏后组盏,从针鞘中置斑马导丝入肾收集系统或入输尿管。通道逐渐扩张至Fr16-18,再留置16-18Fr Peel-away薄鞘,建立微造瘘通道。Wolf F8/9.8输尿管镜在直视下进入肾盂。若合并肾结石则先以钬激光击碎并用灌注冲洗的方法取出结石,然后进入输尿管,以扩张鞘抵住结石,钬激光击碎结石,同样用灌注冲洗的方法将结石取出。结果经皮肾输尿管镜的一期成功率96.3%(52/54),2例脓肾改行Ⅱ期经皮肾输尿管镜并顺利取出结石。全部病例随访2-2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肾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用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TMPCN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行TMPCNL,对照组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对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Min-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URL)两种术式在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 66例单侧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患者,27例采用Min-PCNL进行治疗,39例采用URL(或URL+ESWL)治疗。结果 Min-PCNL组手术后临床治愈率为92.5%(25/27),URL组手术后临床治愈率为92.3%(36/39),所有残余结石者均辅助ESWL1次均治愈。结论通过合理选择病例,术中注意手术技巧,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Min-PCNL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 相似文献
6.
7.
8.
《河南医学研究》2016,(9)
目的对比研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92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F-URL组和mPCNL组。F-URL组(46例)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mPCNL组(46例)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轻中度肾积水的治疗中,F-URL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降幅小于mPCNL组(P<0.05)。在重度肾积水的治疗中,F-URL组手术时间长于mPCNL组(P<0.05)。结论 F-URL、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均较好,F-URL更适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中度肾积水,mPCNL适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4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9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67例)采用输尿管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输尿管碎石术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风险不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并探讨经皮肾镜取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1年7月收治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输尿管镜碎石组39例,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治疗,经皮肾镜取石组39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程度、结石清除率、术后辅助体外碎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输尿管镜碎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碎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镜碎石组与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取石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输尿管镜碎石组,同时术后辅助体外碎石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碎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结石清除率较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经皮肾镜取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与经皮肾镜取石治疗.比较两种结石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石清除率方面,观察组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法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病症进行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eteroscope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的患者共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采用MPCNL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URL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为94.4%(6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51/64)(P<0.05);术后30 d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72/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56/6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59.8±7.2)min与(7.02±2.3)d;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47.2±6.9)min与(4.15±1.9)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的结石清除率高,但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较长;URL操作简单,恢复快,但疗效较差。临床医师应根据设备条件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微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5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MPCNL治疗,观察结石清除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一期手术结石取尽率为96.7%,所有患者均留置双J管和肾造瘘引流。平均住院天数为7.6d,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半年随访显示,无感染、出血、肾功能丧失、结石复发、肾周积液出现。结论:MPCNL能有效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清石率高,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60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石一次清除率、中转开放手术概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试验组结石一次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转开放手术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相对于输尿管镜碎石术来说,对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更显著,结石清除率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实验组的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结石消除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在治疗一个月后结石消除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结石的消除率(87.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9.2~66.4min,住院时间为4~7天,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发烧、感染、腹腔脏器损伤和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明显,方法可靠,比较安全,可以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44例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4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HLL)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钝性结石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激光组与取石组,各34例。取石组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激光组行UHLL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肾功能[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肌酐]进行观察,比较术后8 h、24 h、48 h疼痛程度。结果:与取石组相比,激光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12 h、24 h、48 h疼痛评分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GAL、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激光组患者NGAL水平显著低于取石组(P<0.05),两组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UHL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嵌顿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嵌顿输尿管结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03月至2014年04月期间就诊的嵌顿输尿管结石患者130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碎石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3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9.23%,观察组没有复发,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嵌顿输尿管结石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极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在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中的疗效和术后情况,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后应用经皮肾取石术和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各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一期疗效指标。结果:PCNL 组的一个月后的结石清除率为91.7%,高于 FURL 组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5.32±1.25)天和(3.21±0.64)天,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疗效较好,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一期结石清除率较高,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康复;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创伤较小,更易恢复,但一期碎石效果不如 PCN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8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HL)治疗,研究组行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水平,术前和术后1、3 d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个月,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依次为90.70%(39/43)、100.00%(43/4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86.05%(3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