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春泉 《当代医学》2016,(12):65-66
目的 对腹股沟嵌顿疝一期无张力修补术中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86例腹股沟顿疝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行一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对比2组的早期切口感染率及术后白细胞及中粒性计数.结果 对照组的白细胞与中粒性细胞计数分别为(7.5±0.4)×109/L、(7.6±0.6)×109/L,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为(5.5±0.3)×109/L、中粒性细胞计数为(5.6±0.4)×109/L;研究组的切口红肿率及切口感染率分别为6.98%、2.33%,对照组的切口红肿率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95%、9.30%.2组的术后切口红肿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白细胞及中粒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高危人群嵌顿性腹股沟疝肠管未出现坏死情况时行一期无张力修补术,不使用抗生素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云 《大家健康》2016,(12):210-210
目的:对预防性抗生素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36例,采用预防性抗生素的68例划入观察组,未采用预防性抗生素而直接手术的68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白细胞数以及术后HGB,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最体温分别为(37.24±0.46)℃、(37.43±0.38)℃,术后HGB分别为(116.35±9.62)g/L、(117.68±10.12)g/L,白细胞数分别为(10.46±2.12)×109/L、(9.86±2.14)×109/L,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4%(3/68)、0.18%(1/6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对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手术护理改进项目指标的建立与实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观察组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选择的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在正确的备皮、预防性抗生素在切开皮肤前1小时给药、手术中患者体温的管理及术后(1-2)d拔除导尿管等方面进行质量改进,并与对照组2009年6月—2010年11月选择的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在切开皮肤前1小时内给药率及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患者导尿管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中体温均保持≥36℃。结论:手术护理改进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预防性抗生素在切皮前1小时内给药率,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探讨抗生素类药物在妇产科的预防性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抗生素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30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最高体温(37.5±0.2)℃、切口感染率3.33%、不良反应率3.33%、抗生素用量(6.0±0.2)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1.1±0.3)d、住院时间(5.2±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及抗生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头面部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80例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常规术后处理(对照组)的临床病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甲级愈合率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5.25±1.20)d,较对照组(6.45±2.30)d缩短.治疗组术后瘢痕较对照组更细小平整,但两组的甲级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头面部外科手术后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及减轻瘢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8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4例。对照组仅在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 g/次、2次/d,连续使用3 d,观察组中在术中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 g/次,术后12 h和24分别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1次(3.0g/次),观察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产褥病率、抗生素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44.0±2.6)h、住院时间(4.1±0.9)d、产褥病率(1.83%)、生殖道感染率(1.22%)、抗生素用量(16.4±2.6)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体温恢复所需时间以及子宫复旧不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仅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可有效预防感染,降低抗生素用量及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远红外线理疗替代抗生素预防肾癌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以期为不用抗生素来预防Ⅱ类切口感染方法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将100例肾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远红外线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换药处理,比较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和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理疗能促进肾癌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能达到应用抗生素预防Ⅱ类切口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许光珍 《中外医疗》2014,(20):20-2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产科分娩的剖宫产产妇3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93)和对照组(n=193),观察组于术前30 min快速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术后12 h内再同等剂量给药1次;对照组术后回病房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连用3~5 d。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体温、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体温正常时间为(34.25±7.67)h,对照组为(35.31±8.36)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5%、3.11%、(5.3±1.2)d,对照组分别为6.21%、8.81%、(7.6±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术前应用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术后恢复快,预防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纪钦虹 《当代医学》2013,(33):27-28
目的: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2009年5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2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3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2 h使用头孢噻肟钠2.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于术后6 h再次使用2.0 g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头孢噻肟钠2.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为1.50%,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为0.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切口感染为14.29%,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为5.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抗生素使用量为(3.14±0.75)g,术后最高体温为(37.20±0.21)℃,术后退热时间为(41.07±5.63)h,住院时间为(5.76±0.95)d。对照组组抗生素使用量为(12.86±2.73)g,术后最高体温为(37.91±0.36)℃,术后退热时间为(45.42±7.05)h,住院时间为(8.19±1.04)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间于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相比术后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抗生素的用量与术后感染、并发症等,降低术后体温,缩短退热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术后第1天预防性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lumbar continuous drainage offluid,LCDF)对防治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Ⅰ,CMI)行枕大池重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收治的Chiari畸形Ⅰ型患者65例,均行枕大池重建术;按照术后第1天是否预防性应用LCDF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0例,前者行预防性LCDF,后者未行预防性LCDF.术后1周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状况、发热例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白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发热患者分别为1例和5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分别为0例和3例,P值分别为0.073及0.08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8.362±2.256) d和(15.394±1.615)d;CSF白细胞计数比较分别为(6.967±0.552)×106/L和(226.703±9.326)×106/L,P值分别为0.000和0.0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iari畸形Ⅰ型患者行枕大池重建术,术后第1天预防性应用LCDF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防治术后脑脊液感染,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手段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消化道手术的12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34例(55.73%),对照组为22(36.06)例,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乙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则不具显著性(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3例(4.92%),对照组15例(24.59),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最终对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率更高。结论:对消化道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增强其机体免疫力,改善全身状况,极大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王月芳  胡金蓉  张锦金 《西部医学》2010,22(7):1255-1257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术抗生素应用的理想时机和方法。方法 10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病人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经济学效果,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腹壁切口愈合,白细胞计数情况、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均抗生素用量、人均抗生素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杨丽娇 《吉林医学》2014,(24):5506-5507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127例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2%,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减少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对妇科手术切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皮下脂肪厚度为3~7cm的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缝合,观察组缝合切口前在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观察2组切口愈合良好程度,同时比较2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二次缝合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28例(93.33%),切口乙级愈合2例(6.67%).对照组甲级愈合20例(66 67%),乙级愈合7例(23.33%),二次缝合3(10.00%).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3.33%),对照组发生感染6例(20 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应用于妇科手术,可提高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龙 《大家健康》2014,(7):180-181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于切口脂肪层置管引流对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其中观察组切除阑尾后在切口脂肪层放置引流管后关腹,对照组用0.9%氯化纳冲洗后关腹。比较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率65.85%明显高于对照组41.46%;观察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5.53±2.47)d,短于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9.31±3.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于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可显著提高切口的愈合质量,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用不同方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前,我院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无菌注射液冲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使用浓度为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发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分别为85%和5%,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分别为55%和1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1.4±0.7d和3.7±1.1d,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2.5±0.9d和6.1±1.5d。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奥硝唑氯化钠无菌注射液冲洗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切口可有效地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缩短患者发热的时间和治疗的时间。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消化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结合围手术期间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以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72.6%)高于对照组患者(43.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3.2%)低于对照组患者(11.3%),2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消化道手术切口愈合,降低感染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齐晓拂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594-2595
目的 探讨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剖宫产产妇216例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2组临床分娩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平均体温、术后最高体温、产褥感染、伤口感染、切口甲级愈合率、平均住院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差性异(P<0.01).结论 术前30 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2 h~24 h连续应用2个剂量的抗生素,可以将手术中可能在组织间残留、定植的细菌充分杀灭,防止细菌进行繁殖和扩散,起到良好的控制和防范术后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蔡艳兰  王金玲  彭郁金  郑木珍 《吉林医学》2013,34(13):2545-2547
目的:探讨频谱联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因泌尿系疾病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例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49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频谱仪照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甲级愈合34例,占69.4%,感染2例,感染率为4.1%;对照组伤口甲级愈合23例,占46.9%,感染8例,感染率为16.4%,两组间的甲级愈合率以及感染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频谱仪照射,可显著提高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预防术后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