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2-2013年确诊的6例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黄疸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异常,EB病毒DNA拷贝数均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在儿童相关重症疾病中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43例EBV感染相关重症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V感染相关重症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皮疹、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血清铁蛋白显著增高,胸部X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骨髓中可见噬血细胞。结论EBV感染可引起重症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早期行外周血EBV‐DNA、EBV抗体及血清铁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同时对评价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江娅  孙萌  郑有宁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1):1445-1448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儿童少见的组织细胞疾病,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机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诊断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结合目前EBV-HLH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以便临床工作者早期识别嗜血细胞综合征,为患儿争取生存机会。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疱疹病毒4型,人;EB病毒;儿童;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4.
苗莉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2):121-122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本溪中心医院诊断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96例,男62例,女34例。均经临床表现、咽拭子EB病毒DNA(EBVDNA)检测及影像改变综合分析、明确诊断。治疗方法采取口服阿昔洛韦或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并适当配合应用干扰素、痰热清、热毒宁等。结果 EB病毒感染发病时季节集中在9~11月,男女比例为1.8∶1。所有病例经治疗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5~19d。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表现,重者可危及生命,应增强对该感染的认识,力求及时诊断、及时用药,阻断病毒对儿童的伤害。更昔洛韦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1例多病原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儿以肺炎住院,反复高热、存在粒细胞缺乏及贫血,骨髓中发现噬血细胞、NK细胞活性降低、可溶性IL-2R (CD25)≥2 400 U/ml,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基因突变分析报告未提示有病理意义的突变,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成立.予丙种球蛋白及地塞米松治疗.后因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显著升高,监测胸部影像学检查逐渐出现真菌性肺炎表现,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情渐趋好转.入院后多次呼吸道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7项病毒抗原检测均无阳性发现,血清学检查结果也不支持EB病毒、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弓形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经PCR、实时PCR及Luminex技术平台检测证实存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B亚型合并感染.结论 对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除对症、支持治疗外,按HLH-2004方案,同时兼顾并发症的治疗.预后可能取决于有无基础疾病、诊断的早晚及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6.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丽 《四川医学》2007,28(7):796-797
目的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童,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EB病毒外壳抗原IgA抗体阳性,应用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所有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误诊漏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重视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pstain-Barr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成人感染率超过90%。EB病毒与鼻咽癌、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生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重点介绍了儿童常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指南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加深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已确诊的80例(IM)患儿按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染EB病毒后,发病率高。绝大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所有病例均有淋巴结肿大,80%的患儿有咽峡炎,50%患儿有肝脾肿大,皮疹不典型且比例较小。以双眼睑水肿、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并不少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主占91.3%,异性淋巴细胞≥10%67例,多聚酶链反应EB病毒DNA(PCR-EB-DNA)阳性76例。肝功能一般正常。结论 (I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的多次化验,PCR-EB-DNA的检测均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按照HLH-2004方案诊治EBV-HLH患儿16例,观察发热持续时间、热型、脾脏大小、血液学指标和骨髓象变化.结果:16例患儿都存在发热、脾脏肿大和两系以上的血细胞减少,多数病例有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NK细胞降低和骨髓噬血细胞现象;治疗8周内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此后失访;8周末12例无活动性病变,维持阶段放弃治疗1例,此后失访,复发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全疗程结束时,10例无活动性病变;随访1~42个月,复发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4%.结论:儿童EBV-HLH病情严重,规范化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3年9~10月确诊的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修桂英 《吉林医学》2013,34(1):98-99
目的:旨在提高对EB病毒小儿感染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共532例不同疾病的患儿,应用荧光抗体法行EB病毒抗体IGM的检测,同步检查血常规、外周血涂、心肌酶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532例患儿中,共有64例EB病毒抗体IGM阳性,阳性率12%,其中疾病分类:上呼吸道感染14例,支气管炎8例,支气管肺炎共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9例,心肌炎6例,淋巴结炎4例,鼻炎5例,过敏性紫癜3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尿路感染1例,川崎病1例,发热待查5例。分析结果显示,64例患儿虽给予常规治疗,但均有病情易反复、治疗不顺利、病程迁延临床特点。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非EB病毒感染的唯一疾病,EB病毒感染可有多种临床表现,累及多系统,EB病毒抗体IGM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对小儿治疗不顺利的发热性疾病应注意EB病毒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爱泼斯坦-巴尔(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引起面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B病毒致病多样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7例EB病毒所致面神经炎病例,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7例患儿,发病年龄为5岁以下5例,5~10岁1例,10岁3个月1例;均为周围性面神经炎;病灶为左侧5例,右侧2例。3例患儿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急性期起病,2例患儿发病前半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1例患儿1个月内有结膜炎病史,1例起病前无明显感染史。发病症状均以口角歪斜,一侧额纹变浅或者消失,鼻唇沟变浅为主。7例患儿头颅脊髓MRI均未见异常。7例患儿均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辅助维生素B_6、赖氨酸肌醇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五维葡钙等营养支持。随访3个月发现,大部分患儿2周左右恢复正常,最长3个月完全恢复。结论 EB病毒可以引起面神经炎,预后多良好,应早期治疗,可以恢复较快,应重视EB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夏欢  洪云  赵庆珠  范维丽 《西部医学》2024,36(6):885-888+894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EB病毒(EBV)或(和)巨细胞病毒(CMV)后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109例IM患儿资料,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EBV感染组(38例)、CMV感染组(25例)、混合感染组(46例)。分析不同感染组IM患儿的一般特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计收集109例IM患儿,男61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27〖DK〗∶1,平均年龄为(4.66±2.68)岁,2~6岁儿童发病较多,约占73.4%。IM患儿一年四季均有患病,其中冬春季患病人数相对较多,占总人数的58.7%。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发热(86.2%)、淋巴结肿大(78.0%)、咽峡炎(75.2%)、肝脏肿大(48.6%)、咳嗽(47.7%)最常见。其中CMV感染组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混合感染组WBC计数、LY%、AL%异常率高于其他两组,LDH、ALT、AST结果异常的发生率在混合感染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IM儿童CMV和EBV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更像EBV感染,而实验室检查结果则比单一感染EBV、CMV更为严重,需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症状轻重悬殊,除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还有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X-连锁淋巴细胞增殖综合症、EBV相关性肿瘤疾病等,共同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临床有严重的肝功能、血液系统和多脏器的损害。预后差,死亡率高。同时,随着研究的进展,将有更多的疾病被证实与EB病毒感染有关,随着对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与其相关的疑难、危重疾病将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8例HPS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8例HPS患儿均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其中脾肿大5例),外周血象两系血细胞减少3例,全血细胞减少5例;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网状吞噬细胞增生,噬血细胞易见。1例确定为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治疗后好转。结论: HPS属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对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例应及时或多次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为进一步的治疗研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6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提高IM的诊疗水平.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IM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IM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咳嗽、皮疹、双眼睑水肿等;并发症多表现为:肺炎、肝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EB病毒抗体阳性;患儿经常规更昔洛韦等治疗均治愈,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IM临床表现、实验室表现各异,并发症较多,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有效避免漏诊及误诊,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B病毒不同抗体与EB病毒DNA联合检测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实施EB病毒不同抗体、EB病毒DNA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汇总两组检测结果、不同分期者检测结果,统计各个指标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分析联合与单一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Rta-IgG抗体、EBV-DNA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且Ⅳ期Rta-IgG抗体、EBV-DNA高于Ⅰ期、Ⅱ期、Ⅲ期(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三种抗体为阳性,而对照组则相反,大部分为阴性(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VCA-IgA抗体+Rta-IgG抗体+EA-IgA抗体+EBV-DNA阳性率高于EB病毒抗体阳性率、EB病毒DNA阳性率(P<0.05);VCA-IgA抗体+Rta-IgG抗体+EA-IgA抗体+EBV-DNA检测准确度高于其他检测方案(P<0.05)。结论 在鼻咽癌诊断中应用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联合方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分期提供参考,值得借鉴及实施...  相似文献   

18.
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是一类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情进展快且致死率较高,误诊漏诊率较高,故临床诊断、治疗十分重要。本文报道1例以UNC13D基因突变所致的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伴EB病毒感染患者的发病情况、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戴洪法 《吉林医学》2012,33(3):590-591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的各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以及误诊率,以期提高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的15例临床资料。结果:儿童EB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增大症状以及肝脾大等,有时候也会出现咳嗽、黄疸、跟睑水肿、皮疹、抽搐症状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等。经检查还发现外周血白细胞的数目也显著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淋巴细胞的数目增多,还有一部分患者的异性淋巴细胞的数目也增高,早起的EBV-VCR-IgM是呈阳性的。另外,本次试验误诊为5例,由于患者早期症状比较轻、体征少,以其他的一些症状为主要表现,或者在发病初期出现多脏器受累。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和体征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累及各个脏器,非常容易出现误诊,其中,EBV-VCR-IgM检测对早期的诊断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其他还有咳嗽、咯痰、皮疹、乏力、黄疸、鼻塞、流涕、咽痛、胸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异常最多见的是转氨酶升高,部分伴有胆红素升高,血液系统主要为全系或二系血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包括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升高多见,且危重者明显升高;所有患者均有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G(EBVCA-IgG)抗体的升高,而其IgM抗体均为阴性,14例患者检测了早期抗原EBEA-IgG抗体和核抗原EBNA-IgG抗体,EBEA-IgG抗体阳性12例,而EBNA-IgG抗体阳性10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EBVDNA均为阳性,病毒载量(中位数)为4.3×106copies/ml。15例患者中失访1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间质性肺炎3例、肝衰竭1例、心功能衰竭1例;余6例仍随访中。结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上遇到发热原因不明、肝脾或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应及时行EBV—DNA和EB相关抗体检测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