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阳县产妇产前HBsAg筛检情况,评价农村地区初免儿童抗-HBs定量检测结果,探讨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的有效模式,为我国实现控制乙肝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中阳县分娩产妇HBsAg筛检。对比分析村级、乡级和县级医疗机构首针乙型肝炎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对全程免疫接种1个月后的初免儿童进行血样采集,进行抗-HBs定量检测与评价。结果:分娩产妇HBsAg阳性率3.54%,出生24h内及时接种人数为1210人,及时接种率80.67%,其中在家出生的新生儿其首针及时接种率最低,其次是乡镇级医院。抗-HBs定量检测发现初免儿童乙肝免疫无应答率为15.63%。男/女初免儿童抗-HBs无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机构应做好孕产妇产前HBsAg筛检,特别关注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及时阻断并在24h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对于乙肝疫苗初免无应答儿童,应尽早再次接种井结合相应的佐剂联合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桥东区1-6年级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抗-HBs.结果:共检测1-6年级学生12116人,其中HBsAg阳性人数46人,阳性率为0.38%;HBsAg阴性的12070名学生中,抗-HBs阳性人数5613人,总阳性率46.50%。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儿童抗体阳性率情况,经X^2检验,男女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0.8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9岁组与10-11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X^2=28.30,P<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疫苗接种率有待继续提高。应根据抗-HBs检测结果,及时给予乙肝疫苗补种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贫困地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应用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项目的市县采取组群抽样(PPS)方法,抽查12—24月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未梢血用胶体金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检测HBs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b。结果项目地区共抽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4.9%,抗-HBs阳转率为79.3%,保护率为100%,儿童HBsAg携带率为1.3%;住院分娩儿童全程接种率和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分娩儿童,差异有显著性,两者HBsAb阳转率和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医院接种儿童HBsAb阳转率高于在家接种儿童,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全程接种儿童与未全程接种儿童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城镇与农村儿童、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间接种率、HBsAg携带率和HB&Ab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贫困地区新生儿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率,降低了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对不同的人群有同等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何提高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免疫策略、但不同生活质量人群的乙肝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对策措施。方法定点观察记录1997~2004年出生儿童437名,对他们的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接种、家庭生活质量、母亲HBsAg携带等情况,对其统计分析。结果HBsAg携带率为在家分娩者高于住院分娩,山区高于县城;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HBsAg阳性呈负相关;母亲HBsAg阳性与儿童阳性呈正相关。出生地点、胎次、家庭从事职业、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体HBV垂直传播的重要举措;人群生活质量等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制定或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无锡市某社区534名1-14岁常住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结果该社区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75%和91.57%,6岁以下两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低于1-6岁儿童(P〈0.01);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1-6岁儿童HBV感染率低于7-14岁儿童(P〈0.05)。结论近年来无锡市儿童乙型肝炎防治效果显著,加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对于防治HBV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化县0~3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新化县区域内的20个乡镇2004年5月~2007年5月出生的儿童.结果 共入户调查386名儿童,乡镇所在地村和非乡镇所在地村出生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疫苗乡镇所在地村和非乡镇所在地村全程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新化县应加大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邹城市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情况及血清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ug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一至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小学生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3支以上者占90.15%;HBsAg阳性率为2.16%;抗-HBc阳性率为21.72%;抗-HBs阳性率为54.98%.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高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对786名小学生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乙肝疫苗接种率乡镇低于城区,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结论 邹城市小学生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u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农村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市的人群,分为儿童组,8~10岁的363名易感儿童,青年组16~18岁的287名,壮年组30-47岁135名,老年组50~65岁53名。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l U/ml为阳性。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χ^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χ^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策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儿童乙肝的免疫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被调查儿童的静脉血2~3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HBsAg和抗HBs标志物.结果339例已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儿童中,抗-HBs阳性例数为268例,阳性率为79.06%.不同年龄组之间抗-HBs阳性率有差异,以4~5岁组最高,9~10岁组最低,并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9名儿童中,捡出4例HBsAg,阳性率为1.18%.结论 339名儿童的HBsAg阳性率较低,但仍有20.94%的对乙肝易感,需采取补种或强化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兴山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17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73%、92.37%,母亲HBsAg阳性率0.61%。结论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国家乙肝防治规划规定的接种率达90%的目标。加强产科接种点建设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05-2008年柳州市9150名1-7岁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监测,了解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和人群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为防制乙肝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5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表面抗原(HBsAg),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做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08%,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7.89%,抗-HBs阳转率为83.88%,4年间抗-HBs阳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抗-HBs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全人群的免疫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达到有效保护低年龄组儿童,降低乙肝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潍坊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 921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14%、97.10%,母亲HBsAg阳性率1.30%。结论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118例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9例。分别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和12月龄时HBsAg和抗-HBs水平,比较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47%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随访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3.4%和1.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无/弱应答率高于20μg组婴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vs 33.9%,P<0.05)。结论 2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建议接种20μg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观察小学1-6年级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3周岁之间,辖区内部分中学生,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接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IU/ml为阳性。采用x^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x^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x^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x^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篆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洪山区2~7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群体防治效果,有针对性地指导该地区乙肝预防工作。方法:抽取儿童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乙肝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2~3岁组与4~7岁组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在性别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4~7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区在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乙肝感染率低;儿保工作者应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至少在儿童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3年后,应对其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并及时补种或加强免疫,同时对于反复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可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完成基础免疫的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及免疫效果。方法对所有监测儿童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342名儿童中抗-HBs阳性277人,阳性率为80.99%,不同年龄组间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在完成初次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有所下降,应定期对该群体进行抗-HBs检测并及时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给予加强免疫,以提高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确保有效预防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阴性者乙肝疫苗接种率,降低乙肝的发病率,为乙肝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大学新生的HBsAg及抗-HBs,对HBsAg和抗-HBs均为阴性的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结果]2007级新生HBsAg和抗-HBs阴性1 423人,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1 410人,接种率为99.1%,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1 267人,接种率为89.0%,接种第3针1 082人,接种率为76.0%。2008级新生HBsAg和抗-HBs阴性1 327人,接种乙肝疫苗第1针1 325人,接种率为99.8%,第1针1 305人,接种率为98.3%,第3针1 289人,接种率为97.1%。2008级第2针和第3针的接种率明显高于2007级。[结论]大学新生对乙肝的预防意识仍须加强,校医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大学新生乙肝防治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现状,评价乙肝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效果。方法用组群抽样(PPS)和机械抽样法调查1-7岁儿童并采静脉血,用EusA法检测血中HBsAg。结果在全省18个市县抽查乡镇所辖村166个、25所小学,1305名儿童,结果表明海南省2003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后出生儿童,HBsAg携带率为1.4%,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6.5%,下降了5.1个百分点。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达到89.7%、100%,分别较2003年前出生儿童提高了44个和28个百分点。及时和全程接种了乙肝疫苗儿童HBsAg携带率均低于没有及时和全程接种的儿童。2003年前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都随着地区经济水平不同而不同,2003年后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无地域差异。本次调查的2003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中有9名为HBsAg阳性,9名儿童母亲10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66.7%母亲为“大三阳”,乙肝母婴阻断率为91.5%。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所取得的成果显著,有效保护了新生儿,阻断了母婴传播,提高了乙肝免疫率,降低了7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19.
闫炜炜  张艺  雷云风  王苏玲  李润芳 《四川医学》2005,26(10):1149-1150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对湛江市开发区及霞山区学龄前儿童按年龄段分层抽样分析,以接种了0,1,6个月全程酵母乙肝疫苗后的HBsAg及抗-HBs阳性率的调查为基础.结果新生儿接种了全程酵母乙肝疫苗后,于1~1岁半时(即完成接种后1年左右)抗-HBs阳性率开始下降,保护性抗体水平滴度明显下降,此后,随年龄增长,至学龄前期,其抗-HBs阳性率逐渐下降,但下降较为缓慢,HBsAg阳性率无上升趋势;而对5岁儿童抗体阴性后加强接种1针、两针后1个月及1年的抗-HBs阳转率的调查,两组群体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且在1年后抗体阳性率再次下降明显.结论接种了全程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的乙肝感染保护率高,随着抗体保护性水平下降,免疫保护率变化不大;而且即使抗HBs下降至抗体保护性滴度水平以下时,加强接种1针后即能产生很好的免疫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林清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45-747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平均为97.9%,HBsAg阳性率为2.62%,HBV感染率为5.82%,抗-HBs阳性率为58.5%,接种乙肝疫苗后有9.54%的儿童无抗体应答。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在保持高接种率的同时,加强对孕妇及所生子女HBsAg检测管理,开展对无抗体应答者的再免疫,是控制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