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不同血糖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意义。方法: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A(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B(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C(FBG≥7.0 mmol/L,PBG〈10 mmol/L,HbAlc≥7%)、D(FBG〈7.0 mmol/L,PBG≥10mmol/L,HbAlc≥7%)4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5组人群血清Cys C水平,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并根据老年T2DM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与非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非EDN组),对比两组血清Cys C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UAER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组老年T2DM患者血清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C组明显低于D组,A、B组低于C组,A组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1);EDN组UAER及血清Cys C均高于非E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UAER呈正相关(r=0.337,P〈0.05)。结论:随着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增高,血清Cys C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时通过血清Cys C的检测,能够对患者发生EDN的风险或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田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23+12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高危人群90例,按照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FPG)将其随机分为实验A组(FPG6.1 mmol/L)、实验B组(6.1FPG6.9 mmol/L)和实验C组(FPG6.9 mmol/L),另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GSP和Hb A1c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GSP或Hb A1c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SP和Hb A1c水平同患者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结论采用糖化血清蛋白或糖化血红蛋白单独检测以对糖尿病进行筛查具有一定漏诊率,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对于提高糖尿病筛查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25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和G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P〈0.01~0.05);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治疗后血清Glu水平为(5.6±1.5)mmol/L明显低于入院时Glu水平(11.2±2.9)m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6个月,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恢复良好率(52.00%)明显高于糖尿病颅脑损伤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Glu水平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也可作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血糖<6.1mmol/L者)组和B组(血糖>6.1mmol/L者),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变化。结果 B组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值(16.7±8.5)mg/L大于A组(7.8±2.6)mg/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IL-6浓度增高值(52.6±11.7)ng/L大于A组(14.8±1.7)ng/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IL-6浓度增高。血糖水平高低影响患者应激状态,血清IL-6及CRP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水平的检测,探讨GSP在患者血糖水平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87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GSP、HbAlc等指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患者组:HbAlc(8.17±2.37)%,GSP(20.25±84.13)μmol/L,FBG(8.72±3.38)mmol/L2,hPG(15.21±5.51)mmol/L;对照组:HbAlc(5.55±0.34)%,GSP(231.91±20.98)μmol/L,FBG(4.90±0.32)mmol/L2,hPG(6.30±1.08)mmol/L。糖尿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GSP分别与HbAlc、FBG、2hPG呈正相关;HbAlc、FBG、2hPG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GSP与HbAlc、FBG、2hPG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869和0.807;HbAlc与FBG、2hPG相关系数为0.804、0.781;FBG、2hPG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3。结论 GSP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生化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免疫比浊抑制法和硝基四氮唑蓝(NBT) 还原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生化含量,同时测定餐后2h血糖(2hPG)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组的含量变化.结果 糖尿患者病组:尿微量白蛋白(42.45±11.30)ug/mL,HbAlc(8.17±2.37)%,GSP(313.25 ±42.13)μmol/L,2hPG(15.21±4.45)mmol/L,;正常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0.32.±3.35)ug/mL,HbAlc(5.45±2.37)%,GSP(213.25 ±21.13)μmol/L,2hPG(6.32±5.31)mmol/L,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白蛋白、Hb A l c、G S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及糖Hb A l c、GSP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失效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继发性失效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二甲双胍0.5 g,分3次服用;试验组患者每天口服瑞格列奈1 mg,分3次服用;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的差异,并评价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3.6±3.2)mmol/L、(16.4±3.6)mmol/L、(9.8±1.3)%;治疗后分别为(6.7±2.4)mmol/L、(9.7±2.4)mmol/L、(6.7±1.8)%;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为(9.4±2.9)mmol/L、(12.1±2.7)mmol/L、(8.2±1.6)%,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继发性失效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SIRS患者74例,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A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将A组分为糖化血红蛋白>6.5%组(A1组)和糖化血红蛋白≤6.5%组(A2组);将B组分为血糖≥11.1 mmol/L组(B1组)和血糖<11.1 mmol/L组(B2组).比较入院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8 d病死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入院时血糖水平、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A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B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患者入院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对于SIRS患者应动态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适当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将76例AMI分为3组:A组23例,入院时血糖≤7.2 mmol/L(130 mg/L);B组28例,入院时血糖>7.2 mmol/L,两组均无糖尿病史,并且出院时空腹血糖均正常(<6.1 mmol/L);C组25例,入院时均有糖尿病病史。回顾性分析3组在尿酸、肾功能、入院血糖、空腹血糖、心肌酶以及合并高血压病、多壁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的比例。结果: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血尿酸、尿素氮、入院血糖、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增高,死亡比例增高,而且C组比B组增高更明显。结论:糖尿病和入院时高血糖的非糖尿病AMI患者入院较晚,多伴有血尿酸增高,肾功能损害,并且死亡率高,要加强入院时高血糖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2例。A组给予CGMS联合CSII治疗,B组给予指血血糖监测联合CSII治疗,C组给予指血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各血糖参数,采用SF-36简式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及修订版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A-D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强化治疗后A、B、C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8±1.1)mmol/L、(7.3±1.4)mmol/L、(7.1±1.7)mmol/L],餐后2 h血糖[(8.4±1.0)mmol/L、(9.4±1.3)mmol/L、(9.5±2.3)mmol/L]均较治疗前[(10.9±1.8)mmol/L、(10.6±2.3)mmol/L、(11.0±1.8)mmol/L;(15.0±2.8)mmol/L、(14.9±2.5)mmol/L、(15.3±2.4)mmol/L]明显下降(P<0.01);而平均血糖漂移度(MAGE)水平只有A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3.3±1.1)mmol/L比(5.3±1.5)mmol/L](P<0.05);随访结果表明,各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次数、糖化血红蛋白和MAGE水平及SF-36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QOL量表项目满意度,糖尿病相关忧虑维度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MS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422例住院非糖尿病ACS患者,以入院即刻的随机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血糖正常组(A组)156例,入院血糖〈6.1 mmol/L;轻-中度SHG组(B组)137例,入院血糖6.1~10.0 mmol/L;重度SHG组(C组):血糖〉10.0 mmol/L。分析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A、B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冠状动脉双支病变、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较A组显著增多(P〈0.05)。C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非糖尿病ACS患者中SHG提示更加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是与近期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125例A M I住院患者排除糖尿病后,根据住院期间患者随机血糖值分为:A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 );B 组(入院24 h 后空腹血糖<6.1 mmol/L 且随机血糖<9.0 mmol/L );C组(入院24 h后空腹血糖≥6.1 mmol/L或随机血糖≥9.0 mmol/L )。分析比较各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B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A组与B组死亡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持续性高血糖AMI患者的预后较一过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差,检测其血糖水平对判断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小蕙 《吉林医学》2013,(32):6667-666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中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素、肌酐水平的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B组两组,A组的β2-微球蛋白(1.88±0.71)mg/L、胱抑素C(0.89±0.30)mg/L和B组的β2-微球蛋白(2.26±0.95)mg/L、胱抑素C(1.19±0.4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β2-微球蛋白(1.51±0.56)mg/L、胱抑素C(0.71±0.24)mg/L(P<0.05),糖尿病B组的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阳性检出率高于尿素、肌酐(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龚智仁  熊雨 《西部医学》2012,24(2):350-351,354
目的了解不同空腹血糖(FPG)浓度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476例T2DM患者根据空腹血糖浓度(FPG)分成三组:FPG≥7.0mmol/L且〈11.1mmol/L为A组(357例);FPG≥11.1mmol/L且〈14.0mmol/L为B组(81例);FPG≥14.0mmol/L为C组(38例);FPG〈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hPG)〈7.8mmol/L正常糖耐量(NGT)为对照组(104例)。对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测定胰岛素和C肽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结论不同空腹血糖浓度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FPG升高而降低,而测定胰岛素及C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122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血糖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含量[(9.29±1.44)%、(9.19±1.77)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8±0.15)%、(4.62±0.1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性(r=0.625,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在糖尿病治疗中使用瑞格列奈与盐酸二甲双胍混合使用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患者,以药物使用为依据将患者分组,单一使用瑞格列奈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混合使用瑞格列奈与盐酸二甲双胍的45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用药前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5.64±2.86)%、空腹血糖(5.65±1.35)mmol/L、饭后2h血糖(8.34±2.64)mmol/L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7.84±2.34)%、空腹血糖(7.78±2.53)mmol/L、饭后2 h血糖(9.94±2.74)mmol/L相比较低(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相比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的治疗联合使用瑞格列奈与盐酸二甲双胍的临床作用效果更为突出,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观察对比2组患者临床指征及血糖达标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5.8±1.6)mmol/L,餐后2 h血糖为(8.1±1.7)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2.8) mmol/L和(9.8±2.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92.5%、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为95.0%以及空腹血糖达标率为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80.0%和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血糖达标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注射和给药方法对合并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合并肺部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275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9例)、B组(68例)、C组71例)和D组(67例)。A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C组给予人胰岛素R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人胰岛素N睡前皮下注射;D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注射。4组患者均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给予抗生素治疗,于治疗3 d时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测定4组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水平;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94.1%、87.3%和89.6%,B组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前A、B、C、D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10.9±2.4)mmol/L、(12.4±3.6)mmol/L、(11.1±3.3)mmol/L和(12.2±2.6)mmol/L,早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7.4±2.0)mmol/L、(16.5±1.8)mmol/L、(16.3±3.5)mmol/L和(16.3±2.7)mmol/L,经过1周治疗后A、B、C、D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6.4±0.9)mmol/L、(5.2±2.0)mmol/L、(5.6±0.8)mmol/L和(5.1±1.1)mmol/L,早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3±1.4)mmol/L、(9.0±5.0)mmol/L、(10.0±3.8)mmol/L和(10.0±3.8)mmol/L,4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C、D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显著低于A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早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之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方案降低空腹血糖效果较差,不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玉芳  李玉荣 《当代医学》2010,16(30):128-129
目的分析ICU内患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患者的护理措施,探讨有效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ICU65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护理,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由入院时(13.2±1.5)mmol/L降低到出院时(6.5±0.7)mmol/L,餐后2h血糖由入院时(21.3±2.3)mmol/L降低到出院时(10.9±1.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新发心绞痛,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减轻、糖尿病足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有效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中的关键,饮食控制和预防感染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但未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但未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SFA)、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检测,并分析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和血糖升高者比例。结果 16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住院患者FPG、SFA和HbA1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5.87±1.59mmol/L、2.66±0.57mmol/L、6.30±1.36(%)。达到糖尿病空腹血糖诊断标准(≥7.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标准(≥6.5%)者比例分别为15.2%(25/165)和25.5%(42/16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差异(χ2=5.412,P=0.020)。达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水平(≥5.7,〈7.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7%,〈6.5%)者比例分别为28.5%(47/165)和40.0%(66/165),两者差异显著(χ2=4.858,P=0.028)。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但未诊断糖尿病住院患者,用HbA1c水平评估患者糖代谢异常较FPG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