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条件与效果。方法:选取181例行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在探头植入、初始化、监测过程中给予个性化的宣教与护理。结果:1181例患者中174例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2监测时间:平均(76±5.5)h;3181例患者中同时接受胰岛素治疗者76例;监测前空腹平均血糖(11.8±1.6)mmol/L,餐后2 h平均血糖(16.7±.2.2)mmol/L,监测后空腹血糖(7.3±1.1)mmol/L,餐后2 h血糖(10.6±.1.2)mmol/L。结论:在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对患者必要的宣教与护理前提下,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提高胰岛素泵治疗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的护理,分析患者餐后2h后血糖和4h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低血糖现象,出现5次高血糖情况,餐后2h后患者血糖为12~14 mmol/L,未进行治疗处理,2h后血糖为7~9 mmol/L。结论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及相关护理,患者的低血糖病症得到控制,治疗过程中出现短暂的高血糖,后自行恢复,胰岛素泵治疗作用明显,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方法:胰岛素泵置入前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置泵后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泵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平均空腹血糖从治疗前的15.8-18.1mmol/L下降至5.2~8.6mmol/L,餐后2h为6.5~12.3mmol/L,效果明显。结论: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做好相应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雪梅  桂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27-222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诺和锐笔芯装于丹纳胰岛素泵(治疗52例)中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50例,1型糖尿病2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初诊断10例,其余均为用口服降糖药及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明显者,2例为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结果:5d~7d后血糖控制理想(空腹血糖≤6.1mmol/L)22例,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1mmol/L~7.2mmol/L)30例。患者血糖快速而平稳的下降,而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方面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及灵活性,熟练、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应用可减轻患者的病痛,简化治疗疗程,胰岛素泵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进行组织液葡萄糖监测及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胰岛素泵报警装置。结果:经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6 d后, 40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强化治疗6 d后改为其他治疗方案, 均好转出院。结论:规范化护理下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强化治疗糖尿病更安全, 降糖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糖尿病高血压状态下使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47例)和MSII组(38例)进行有效对照。目标血糖:FPG7.0mmol/L,餐后2 h PG;10.0 mmol/L。结果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组间统计学意义有显著差异。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速、平稳、理想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135-13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及合用胰岛素增敏剂艾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年龄30岁~64岁,体重指数>26kg/m2,FBG>13.5mmol/L,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服艾汀14mg/日,1周~2周后停胰岛素泵,继续服艾汀。结果血糖控制满意需7天~10天,停泵后至艾汀起效的2周~4周时间内,虽未予以胰岛素治疗,血糖仍能维持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8mmol/L。随诊1.5年,有5例患者需加服二甲双胍,有7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满意而停用艾汀,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调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结果表明,对于新诊断的空腹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短时间内使高血糖状态得以纠正;同时,艾汀可使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从而长时期地维持大多数患者的血糖于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伟琴 《吉林医学》2013,34(16):3269-3270
目的:探讨诺和锐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有明显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空腹血糖>15.1 mmol/L、餐后血糖>18.2 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置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组(CSII 3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30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天数、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根据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降低,但CSII组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明显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诺和锐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通过糖尿病教育、携泵指导、严密监测血糖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科的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3~5天后血糖值趋于稳定,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11.1mmol/l以下,一周后均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其治疗效果与全面的护理干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25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为这25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了治疗,同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这25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和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水平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这2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分别为(8-14) mmo l/L、(15-19) mm o l/L。经过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和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后,这2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分别为(5.2-7.2) mmo l/L和(8.9-10.0) mm o l/L。这25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和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后,其血糖水平均控制良好。在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期间,发生输注针头阻塞的患者有2例,发生局部皮肤红肿的患者有1例,因活动量过大而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有1例。这25例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对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2001~2011年3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予以休息、控制摄入量,护肝药物后,血糖水平在7.0mmol/L左右波动15例;2例以降糖药口服治疗,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下1例,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能控制血糖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可;10例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血糖水平全部控制在于7.0mmol/L以下.结论 肝硬化与糖尿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治疗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注意饮食调节,改善肝功能,根据血糖及时、适量的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邹于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528-52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及合用胰岛素增敏剂艾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年龄30岁~64岁,体重指数>26kg/m2,FBG>13.5mmol/L,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服艾汀14mg/d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1周~2周后停胰岛素泵,继续服艾汀及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结果血糖控制满意需7d~10d,停泵后至艾汀起效的2周~4周时间内,虽未予以胰岛素治疗,血糖仍能维持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8mmol/L。随诊1.5年,有5例患者需加服二甲双胍,有7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满意而停用艾汀,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调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对于新诊断的空腹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短时间内使高血糖状态得以纠正;同时,艾汀可使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合理控制饮食,限制总热量过多摄入;运动可减轻体重,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长时期地维持大多数患者的血糖于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了综合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这60例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综合护理后,这6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6.87±1.47mmol/L,早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9.23±3.46mmol/L,午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8.47±3.14mmol/L,晚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为10.68±3.85mmol/L,睡前的血糖值为9.92±4.11mmol/L。与护理前相比,其血糖值明显下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提高其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其发生护理风险,进而促进其早日康复。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隋淼陈军丁  凯等 《吉林医学》2014,(10):2107-2108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低血糖事件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在2型糖尿病的短期强化治疗中能平稳有效快速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的护理,除1例发生堵管外,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出院后2月回访42例,血糖均未再次升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进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目的:旨在探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4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的护理,除1例发生堵管外,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出院后2月回访42例,血糖均未再次升高。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用胰岛素泵进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对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差异,本文观察了26例应用胰岛素泵调整血糖的病人血糖控制到达目标值(即空腹血糖6.1~7.0 mmol/L,餐后血糖7.8~10 mmol/L)时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病人按1∶1比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对50例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规使用胰岛素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注意胰岛素用药护理,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2h<11.1mmol/L水平。术后随访12~42个月。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腰椎滑脱和钢板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等复杂骨科手术治疗,术前经胰岛素控制血糖至(7.1±2.4)mmol/L,并针对病人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50例中,仅1例(2.0%)术后内固定松动,余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常围手术期护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人围手术期的胰岛素泵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人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治疗对血糖控制和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老年糖尿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控制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入院时血糖空腹(13.0±1.5)mmol/L,餐后2 h(17.2±1.8)mmol/L,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后3~8 d(平均5天)将空腹血糖控制至(6.3±1.2)mmol/L,餐后2 h(7.9±1.5)mmol/L,进行了外科各种复杂手术.术中术后血糖控制平稳,仅1例次术后出现低血糖.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因脂肪液化致伤口愈合延迟,其余均如期愈合.无1例合并严重并发症.与同期118例老年糖尿病手术病人相比,手术准备时间短,血糖更稳定,切口愈合更好.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更快更平稳,能较好地耐受复杂的手术,术后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9.
吴伟娇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129-129,143
目的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对50例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正规使用胰岛素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注意胰岛素用药护理,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8mmol/L,餐后2h〈11.1mmol/L水平。术后随访12~42个月。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腰椎滑脱和钢板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等复杂骨科手术治疗,术前经胰岛素控制血糖至(7.1±2.4)mmol/L,并针对病人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50例中,仅1例(2.0%)术后内固定松动,余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常围手术期护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951-95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7年收治的48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内,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内,加上规律服用抗结核药,即能很好地控制病情进展。结论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