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对低位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实施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低位肛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试验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94.00%)与对照组研究对象(66.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创面面积(42.23±5.69)min、(10.28±1.18)d、(2.18±0.50)cm2与对照组患者的(54.21±7.57)min、(15.89±1.68)d、(5.78±0.88)cm2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低位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实施治疗后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为低位肛瘘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手术治疗的低位肛瘘患者,总计80例。结合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低位肛瘘患者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低位肛瘘患者接受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Wexn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位肛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Wexner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低位肛瘘患者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有推行价值。  相似文献   

3.
桂新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32-4933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LIFT-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瘘管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LIFT-Plug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轻度疼痛35例(87.5%),中度疼痛5例(12.5%),无重度疼痛者;对照组术后轻度疼痛25例(62.5%),中度疼痛9例(22.5%),重度疼痛6例(15.0%),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要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采用随机序列发生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与对照组,各60例。使用常规LIFT对对照组进行治疗;使用改良LIFT对观察组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LIFT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患者无严重不良及严重不适症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数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肛瘘切除术医治方案;试验组施行LIFT医治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肛门括...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水平和愈合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二者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更低、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结果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手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采用传统肛瘘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应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肛门生理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后,2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水平较常规组高,研究组初始感觉阈值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可改善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低位肛瘘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肛瘘切除术,观察组应用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VAS评分(1.5±0.6)分及愈合时间(12.6±2.5)d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虞哲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12-1414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括约肌肛瘘患者63例,分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式;观察组采用LIFT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肛门形态、功能等指标。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及尿潴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形态正常和肛门功能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及对肛门形态、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LIFT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86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接受改良LIFT术(A组)与常规LIFT术(B组)42例和44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所有随访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均测定肛门直肠压力和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以评估肛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个月~26个月,平均(8.73±7.15)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愈率为88.10%,高于B组治愈率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肛门直肠压力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MUP平均时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FT术较常规LIFT术提高治愈率,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肛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瘘管剔除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和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手术简单,效果良好,肛门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林海鸥 《吉林医学》2015,(8):1499-1500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65例,分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组33例与切开挂线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等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IF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积明显低于切开挂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5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肛瘘传统术式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治疗的80例肛瘘患者,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人数均为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肛瘘传统术式(肛瘘切除术)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控便能力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单纯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研究对象: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纯肛瘘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B组(n=60)和A组(n=60),B组给予传统的肛瘘手术进行治疗A组则给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B组(P0.05);且创面疼痛、愈合以及排便控制评分均较B组高(P0.05)。结论对于单纯肛瘘患者给予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改善了创面的渗血及渗液情况,促进了创面尽快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LIFT-plug术(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肛瘘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 LIFT-plug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面积、肛门形态和肛门功能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瘢痕面积均少(小)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肛门形态和肛门功能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IFT-plug术治疗肛瘘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肛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均分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肛门功能评分、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所取得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肛瘘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治疗低位单纯肛瘘的效果及复发率。方法:将低位单纯肛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选用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对照组选用传统瘘道切开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瘢痕面积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并于术后进行12个月的回访调查其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瘢痕面积(1.3±0.3 cm2)、创口愈合时间(25.2±3.1 d)、VAS评分结果(2.2±0.4 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3.1±1.2 d)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1805)。术后12个月回访对照组复发8例(17.39%),观察组复发1例(2.17%),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0348)。结论: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道结扎术对低位单纯肛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疼痛不适,降低术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肛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结合瘘管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EM)填塞治疗经括 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10 月-2016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66 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行LIFT 和AEM)和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或切开挂线术),每组各33 例。 主要观察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和总有效率。患者术后1 个月至 门诊复诊,术后3、6、12 个月采用门诊、问卷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创面愈合情况、肛门控便能力及 治愈情况。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1 例,治疗组31 例,对照组30 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肛门失 禁。对照组30 例患者中,21 例行肛瘘切开术,9 例行切开挂线术。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肛门失禁评分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肛门 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1、3、6、12 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 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 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IFT 结合 AEM 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与传统肛瘘切开术疗效相当,而且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保护良好,无肛门失禁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比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保留括约肌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6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32例,保留括约肌潜行刨削术)、B组(32例,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肛门失禁程度(术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保留括约肌治疗术式在女性低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位肛瘘的女性患者97例,随机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采用保留内括约肌瘘管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切断的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达到100%(P>0.05);术后伤口恢复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水肿、肛门瘢痕变形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内括约肌瘘管剔除术治疗女性低位肛瘘疗效好,并发症少,能够有效的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