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疾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后,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获得显效的患者为35例(48.61%),获得显效的患者为31例(43.06%),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而获得无效的患者为6例(8.33%)。结论:就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患者而言,系统有效的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提高了医疗质量,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加强了护患交流,减少了医疗纠纷,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较可行的提高护理质量的途径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QT间期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LVEF<50%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A组48例)及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组(B组49例),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卡维地洛片10mg,2次/d,疗程12周.治疗前后应用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测QTd、QTcd、心率、VA的发生情况以及LVEF的变化.结果 B组QTd、QTcd及VA发生率均较A组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升高(P<0.05),而HR、B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卡维地洛可通过缩短QTd、QTcd而降低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因此减少VA的发生率,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状况,改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患者148刨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AMI病人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关键,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不同路径行PCI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不同路径行PCI患者术后护理侧重点。方法 针对我院住院经三种路径接受PCI的90例患者(股动脉路径30例,桡动脉路径30例,肱动脉路径30例)的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总结。结果 桡动脉路径和肱动脉路径的卧床时间与股动脉路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动脉路径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与桡动脉和肱动脉路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生理解剖位置的不同,三种穿刺点的包扎方法也不同,股动脉穿刺的包扎,易出现局部皮肤破损及过敏现象。结论 PCI作为检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有三种操作途径,各有优势和弱势,在术后观察护理、患者接受程度、舒适度及护理工作量上肱动脉和桡动脉路径明显优于股动脉路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导致患者心肌缺血坏死,造成冠状动脉病变,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控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出发,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40例急性心梗病人抢救成功的护理经验。结果表明对急性心梗病人给予及时,有效的吸氧、监护、止痛、心理护理、正确指导饮食、睡眠,活动以及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对临床治疗、抢救措施等方面起着十分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浅谈对行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75例急性心梗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外,无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护士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科学护理是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急诊PCI(Transradial emergency-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E-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TE-PCI的AMI患者82例,行TE-PCI后给予综合护理.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心绞痛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况,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绞痛生存质量得分高于治疗前,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61%,二次梗塞发生率为0%.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于TE-PCI治疗AMI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国产尿激酶、链激酶或进口艾通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自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工作.结果:本组107例患者,冠脉再通65例,冠脉再通率为60.75%;其中,行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时间越短,冠脉再通成功率越高.结论:在急性心梗发作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PCI不同治疗时间术后对左心室重构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患者在3~6h内施行PCI,B组在6~12h内施行PCI,C组在12~24h内实施PCI.术后15d和6个月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10~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5d内,A、B、C三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无太大差距.6个月后,A、B三组各心功能指标较15d内有所好转,尤以A组明显.C组各指标较前有所下降.三组均未出现死亡及再次心肌梗死,但C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明显高于A、B两组.结论 急性心梗后,应在起病3~6h内实施PCI,可有效地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减少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术后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009年4月~2009年6月在我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行急诊PCI治疗患者20例的术后护理,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高质量的术后护理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患者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42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3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从而证实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梗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促进心梗患者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知道、观察效果.结果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梗 (AMI)具有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 ,给诊断和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 ,加强对老年AMI的护理 ,对提高临床治愈率 ,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现就我科自 2 0 0 2年诊治的 17例 6 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患者中 ,男性 12例 ,女性 5例 ;年龄 6 0~75岁。梗塞部位 :广泛前壁AMI 6例 ,下壁 5例 ,高侧壁 3例 ,心内膜下心梗 3例 ,死亡 2例。2 护理体会2 1 老年心梗发病特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资料分析所见该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因年龄的因素全身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后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老年急性心梗患者11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为显效22例、有效21例和无效16例,观察组为显效32例、有效22例和无效5例.在BNP检测方面,对照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以上2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159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死率很高的疾病。由于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不合理,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发病率在不断上升。高度重视每一位急性心梗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自2004~2005年诊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59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49例;年龄32~80岁;治愈好转150例,死亡9例。2护理2·1及时诊断迅速抢救心律失常是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心律失常能否迅速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凡心电示波出现频发室早、多源室早、二联律、阵发性室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