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本组建立的可移植性瘤株小鼠前胃癌(FC)母系第139代,在近交系615小鼠爪垫皮下移植后,于4个不同间隔时间观察瘤细胞在局部侵袭及在肺和淋巴结内转移的情况.实验用近交系615小鼠32只,每只小鼠于右后肢爪垫皮下接种7.5×10~5个瘤细胞.实验分为4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6,10和13 d分批处死动物,于小鼠肺、淋巴结及荷瘤后下肢取材,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观察结果:移植后3d组,皮下肿瘤侵袭均为Ⅰ级(8/8),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周围侵袭,间有核分  相似文献   

2.
T_(739)近交系小鼠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交系小鼠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它作为基本工具,直接影响着研究课题的成果和水平。它的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科学研究发生系统性的误差。它的建立和研究,尤其在实验肿瘤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室于1973年开始培育成功了一株“土黄色”近交系小鼠。其毛色和生物学特性已相对稳定。1985年通过鉴定,命名为T_(739)近交系小鼠。现将其来源、建立经过、纯合程度和生物学特性初步报告如下: 研究内容和结果 1.T_(739)近交系小鼠的建立 1973年9月用“615”近交系小鼠((?))和我所动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新培育的HLC近交系的基因纯合性。方法:按照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编著的实验动物遗传检测操作规程,用电泳法分别对第25代HLC近交系小鼠9条染色体上基因编码的13个生化标记蛋白进行了生化标记检测,用同系异体间尾部皮肤进行了移植试验,并与DBA/2交配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各生化标记位点全部纯合;皮肤移植100d后,未见排斥现象,为同系组织遗传性;杂交F1的毛色同BALB/C与DBA2杂交的F1代相同,全部为桂皮色,基因型为AAbbccDD。结论:HLC小鼠是基因位点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小鼠。  相似文献   

4.
615近交系小鼠是我所1961年5月用本所饲养的雌性昆明种白化鼠和从苏联引进的雄性 C75 BL近交系黑色小鼠杂交,然后用杂交第一代进行同胞兄妹交配(b×s),连续近交20代以上培育成功的棕色小鼠。根据建立的年月命名为615近交系小鼠。该品系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已相当稳定,受到医学和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现先将615小鼠遗传组成的纯合程度报道如下: 一、皮肤移植试验: 近交系小鼠具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基因,同系异体皮肤移植试验是鉴别组织相容性基因是否一致的一项指标。为此,我们做了皮肤移植试验,测定615小鼠的纯合程度。材料和方法:从第57代615小鼠核心群中随机选择同性别的8~9周龄、体重20~22克的健康小鼠,用 1.2%戊巴比妥钠按 0.2ml/10克体重进行腹腔注  相似文献   

5.
(一)615近交系小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615近交系小鼠于1961年5月开始用我所饲养的昆明种白化小鼠和由苏联引进的C57BL黑色近交系小鼠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第一代后,严格按同胞兄妹连续交配20代以上得到一系棕色小鼠。按培育的年月命名为615近交系小鼠,现已培育20年、57代。在培育过程中其毛色和某些生物学特性已表现相对稳定。通过同系异体皮肤移植试验、毛色等位基因检测、混合淋巴细  相似文献   

6.
T_(739)系小鼠经近交育成之后,已于1985年和在该系小鼠上建成的可移植性肺腺癌(LA 795)及体外建立的LA 795细胞株同时通过鉴定。该系小鼠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生育能力、自发瘤观察、某些生理及解剖学指标和自然寿命统计等资料已作初步报道。目前T_(739)系小鼠及其瘤株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实验肿瘤学、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报道该系的遗传学监测结果。一、材料 1.T_(739)近交系小鼠:1973年9月用615系小鼠(?)与远交系昆明小鼠(?)杂交后育成的一种土黄色近交系小鼠(F_(44))。 2.已知复隐性基因小鼠: (1)TA_1系小鼠:1985年从天津医学院引进,毛色白化,毛色基因为aabbccDD。 (2)CC_(57)W系小鼠:1985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引进,毛色白化,毛色基因为aabbccDD。  相似文献   

7.
杜明华  高立宁  钟瑛  姚茂银  郭金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090-1093,i0017
目的在建立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碘-125(125I)粒子植入肿瘤的实验研究,观察肿瘤的生长、组织学变化,对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16只T739近交系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只,对照组8只,通过瘤源接种的方法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待移植瘤长至直径约0.7cm后,在实验组小鼠瘤体内植入一枚MSI-125型125I粒子;在对照组小鼠瘤体内相应部位植入粒子空壳,继续饲养24天后处死.测量瘤体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群体倍增时间(T)和抑瘤率,观察病理形态. 结果①移植成功率为100%.②24天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加(4.93±0.60)g,对照组增加(13.60±1.15)g(P<0.05).③实验组小鼠处死时瘤重(7.86±0.59)g,对照组(9.06±0.27)g(P<0.05).④抑瘤率=13.24%.⑤肿瘤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6天.植入粒子后,实验组瘤体积增长(10.84±1.10)cm3,对照组增长(13.57±0.65)cm3(P<0.05),实验组瘤体积增长受到抑制.⑥病理学形态对照组瘤体中心可见出血、坏死区,坏死灶少见且坏死面积较小;实验组瘤粒子植入部位周围可见大面积坏死区,整个瘤体内可见散在不规则小面积坏死灶. 结论①T739膀胱癌动物模型易于制作、成模率高,适于膀胱癌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②125I粒子辐射可使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生长延缓.  相似文献   

8.
生化基因是小鼠遗传组成的重要部分,绝大多数是显性遗传的特点。由于检测手段简单,被广泛用于小鼠的遗传学、生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检测多个遗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有助于搞清近交系的遗传背景,故可作为遗传质量监测的标记基因。 1985年我们对我国新培育的3株近交系小鼠(TA3,TB,T 739系)的分布于15个染色体上的30个生化位点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受检小鼠: TA_3系:由天津医学院肿瘤室用天津市售白化小鼠育成F_(88)代,白色。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DNA监控近交系小鼠的重组近交系培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微卫星DNA技术监控近交系小鼠仔代基因状况,有选择性地进行交配繁殖,以达到快速培育新的重组近交系动物。方法利用PCR扩增微卫星DNA技术对近交系C57和BALB/c小鼠所交配繁殖的仔代鼠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与母代C57小鼠相似系数高的与中的进行定向交配繁殖。结果F2代小鼠多态性位点为14个,纯合基因率为53.3%;到F10代时基因纯合位点达29个,纯合基因位点率为96.7%。每代相似系数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上升率为3%一10%。采用皮肤移植方法验证了F10代小鼠为近交系。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培育重组近交系动物的方法,打破了传统近交系的培育方法,为今后研究分析动物间的血缘关系和遗传距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SSB系小鼠系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从封闭群“昆明系小鼠”中培育的白化近交系小鼠。于1984年初,在开放饲养环境中培育至第21代(F_(21))(简称CV-SSB)。在1985年,通过对F_(23)孕鼠剖腹取胎,在塑料薄膜无菌隔离器内培育成功无菌级SSB系小鼠(GF-SSBF_(23+1)),并建立核心群。1987年,在无菌级F_(23+7)的基础上发展了清洁级SSB系小鼠(CL-SSBF_(23+7+1)),并建立核心群和扩大繁殖群。本文对上述3种微生物学级别的SSB系小鼠核心群就其生长和繁殖性能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抗小鼠T细胞单克隆抗体C⑩(McAb C⑩)和补体在体外预先处理供鼠淋巴细胞后再转输给异品系新生小鼠或相应F_1成年小鼠,能明显抑制或预防受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表现为脾指数和自发性~3H-dT掺入量接近阴性对照组。用McAb C⑩和补体预先处理亲代小鼠淋巴结细胞后与F_1小鼠细胞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时也出现明显抑制。体内外实验结果提示,移植前用抗全T细胞McAb和补体清除移植物中的T细胞能有效地预防GVHR。  相似文献   

12.
我所培育的近交系SSB小鼠,到1988年底已繁殖到第35代(F_(35))。本文报告对普通级(CV)、清洁级(CL)和无菌(GF)SSB系小鼠的主要脏器进行解剖学比较结果,藉以积累一些基础生物学数据,为该系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应用时作参考指标。材料和方法 1.动物 CV-SSB F_(34)~F_(35),CL-SSB F_(23+7+4)~F_(23+7+5),GF-SSB F_(23+11)~F_(23+12)核心群和谱系扩大群小鼠,按1~2、10、20、30、45、60、100和200等日龄,分成雌雄各8组。CV、CL每组取样20只;GF每组约10只,60日龄以上GF小鼠因供应紧张,取样较少。饲养条件如前文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是利用我组1975年建立的小鼠可移植性瘤株前胃癌(FC)进行连续传代后,不同代数自发转移的比较观察。实验共分三次进行,每次将定量(1.4×10~6)的FC癌细胞接种到近交系615小鼠腋窝皮下,接种后第16天处死,作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为:第一次用113代瘤株接种39只,发现肺转移为74%(29/39);第二次用119代瘤株接种了30只,发现肺转移为86.6%(26/30);第三次用124代瘤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IRM-2小鼠基因纯合性和遗传质量。方法用电泳法对IRM-2近交系小鼠进行了生化标记基因检测,并做了毛色基因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分析测定了第23代小鼠13条染色体上25个基因位点和第38代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所查基因位点全部纯合;同系异体问背部皮肤移植100d后,未见排斥现象,为同系组织遗传性;与BALB/c白化系小鼠交配进行的毛色基因测试,杂交第一代小鼠的毛色与IRM-2小鼠一致,均为浅桂皮色,基因型为AAbbCCDD。结论可以认为,IRM-2小鼠是遗传上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小鼠。  相似文献   

15.
超低温冻存的LACA小鼠桑椹期胚胎,解冻移植,繁殖后代,培育成对某些实验敏感的动物模型。首先,选择其中对某实验敏感的同窝兄妹交配,育成LCEB近交系小鼠,至今已繁殖到第24代(F24)。按国际规定的生化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对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的19个位点检测结果表明,受测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全部为纯合子,基因型一致,LCEB小鼠为白化小鼠,通过毛色等位基因测试法,毛色基固为AABBccDD。进行尾部皮肤移植,植皮存活超过100d,存活率100%,以上实验证明,新的近交系LCEB小鼠已经培育成功。  相似文献   

16.
L 783是作者建立的一株小鼠可移植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模型。为了观察腹腔移植 L 783细胞后肠系膜中微血流的改变,了解体内微循环变化与白血病细胞浸润间的可能关系,做了以下初步探索。实验应用 SW 1近交系小鼠64只。体重20~30克,雌雄不论,其中正常小鼠30只,L 783白血病162~201代病鼠34只。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 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BTT739由南京铁道医学院泌尿科提供。IFNγ基因、IL2基因单独转染的BTT739细胞(BTT739/IFNγ、BTT739/IL2)及IFNγ基因和IL2基因共转染的BTT739细胞〔BTT739/(IL2-IFNγ)〕由我科常规传代。8同龄近交系T739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动物室提供。1.2 致瘤性实验 将T739小鼠随机分4组,每组10只,观察皮下分别接种3.0×105野生型BTT739、BTT739/IFNγ、BTT739/IL2、BTT739/(IL2-IFNγ)细胞的肿瘤结节出现情况。1.3 小鼠…  相似文献   

18.
近交系C57小鼠与封闭群昆明小鼠超排卵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5786小鼠(近交系)和昆明小鼠(封闭群)超排卵后卵母细胞数量的差别.方法 分别对4周龄和7周龄C5786小鼠与昆明小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超排卵处理,观察小鼠超排卵母细胞数量.结果 超排卵母细胞数量为:4周龄昆明小鼠(16.2±2.5)个/只,7周龄(25.2 ±3.1)个/只;4周龄C5786小鼠(9.8±1.2)个/只,7周龄C5786小鼠(18.1±2.2)个/只.超排卵母细胞数量在同种小鼠不同周龄间和同周龄不同小鼠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昆明小鼠超排卵母细胞数量高于C5786小鼠.  相似文献   

19.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建康C57近交系小鼠和BALB/c近交系小鼠,参考大鼠心脏移植Ono式模型,并加以改良.同系移植组(n=20)供、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同种异品系移植组(n=20)供体为C57近交系小鼠,受体为BALB/c近交系小鼠.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9±0.05)min,冷缺血时间为(34.8±0.7)min,手术成功率为90%.同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00 d);同种异品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期为(7.5±0.1)d.结论: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鼠可移植性瘤株前胃癌连续传代后自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本组1975年开始建立的小鼠可移植性前胃癌(FC)进行连续传代,对不同代数的自发转移进行比较观察.实验用615近交系小鼠99只,分为三组。第一组:小鼠39只,每只腋窝部皮下接种FC113代瘤细胞悬液0.1ml(细胞数为1.4×10~8)。第二、三组:小鼠各30只,瘤源分别为119代和124代,接种部位和剂量同第一组。动物分别于瘤株接种后第16天处死,将全肺及同、对侧腋窝淋巴结和部分动物局部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