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接第22期)五运六气理论的学习,难点在于九篇大论词义晦涩难懂,概念理解困难,而词义的背后,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天文、时空背景。准确地理解词义,是打开九篇大论之门的钥匙,具有重要的意义。1面南、面北《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立"。《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的论述提示说明《阴阳大论》在汉末犹在,可是后来却不见了。那么,《阴阳大论》今何在?笔者从中国文化有"尚九"的传统,古人著书常以首句为篇名、首篇为书名,"阴阳应象大论"与"七篇大论"内容上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逻辑上的验证,并得出"七篇大论"应归《阴阳大论》、《阴阳大论》应为九篇、"七篇大论"或曾留在《素问》这三个结论,还望方家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素问》中"七篇大论"的归属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考证认为,"七篇大论"应归<阴阳大论>;<阴阳大论>应为九篇;"七篇大论"可留在<素问>.  相似文献   

4.
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易学背景,以了解传统文化对运气理论形成的影响。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究运气理论中的易学内涵。中国的古代文化,肇始于易,《内经》反映了易学思想。七篇大论论述的是天、地、人之三阴三阳之气的变与化,自然、物候、气象包罗其中,与易之理相承,而非易以说理,易与七篇大论同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九宫之说、数的概念都是借用了易之法,而用以说明九州地理、天气变化规律。七篇大论所言九宫则是以后天八卦之九个方位来定位天之九宫,与地之九州八卦方位相对应,用以说明地理的气化特征。《内经》运气理论既有记生化之用之数,又有易之数,用以说明地理方位及运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九宫和数在运气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用于辨地理之方位,说明气象变化及对人体疾病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范畴之一(《中医药主题词表》)。《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七篇,是集中论述五运六气理论内容的篇章,被称为“运气七篇”。笔者按照“全文析词-层次解析-词汇归纳-框架  相似文献   

6.
论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震霖  张景明 《陕西中医》2007,28(10):1437-1438
目的: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方法:引经据典,对命题进行分析。结论:王冰次注《素问》"七篇大论"将运气学说首次公诸于世,从所述内容和语言风格来看,"七篇大论"和《素问》其余篇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再将《素问》"七篇大论"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王叔和《伤寒例》等援引《阴阳大论》之文进行比较,认为此"七篇"并非《阴阳大论》之文;王冰治学态度严谨,"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没有根据认为"七篇大论"是王冰私自补入之文。  相似文献   

7.
摘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将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分别以“发陈”“蕃秀”“容平”和“闭藏”名之。尝试从文字学的角度考辨“发陈”“蕃秀”“容平”和“闭藏”的词义,探究《素问》中“四气”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脉学三议     
一中医脉学导源于《内经》。其中《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三部九候论》三篇,顾名思义是脉学的专论。此外,《玉机真藏论》《大奇论》中,论脉的内容也不少。对诊脉的方法,脉诊的意义,脉象与人体生理变化,与病证发展,与患者体质、情绪等的关系,论述颇详。根据医生指头下的主观感觉,描述了浮、沉、滑、涩、大、小、长、短、虚、实、微、细、软、弱、弦、洪、缓、急、  相似文献   

9.
《上海针灸杂志》连续刊登了2篇陈国清先生、辜艾犁先生关于大敦穴的争鸣文章。1989年国家制定国颁标准《经穴部位》时,专家们也对大敦穴定位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陈、辜两先生的观点在专家争论中都曾被提及,可见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进一步说明。《灵枢·本输》大敦穴定位文字中的“及”字究竟该怎样理解?我们不应当只是从词书中查出该词的词义,然后选一个能在原句中说得通的词义为是,而是应当严格按照文献学研究方法,在原书中求得可靠的内证,然后从同类书中找出旁证,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所谓“孤证不立”也。在《灵枢·本输》篇中,…  相似文献   

10.
神机与气立,是《内经》七篇大论中“五常政大论”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历代注家意见不一。明确“神机”与“气立”的涵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内经》所阐述的运气学说与人和医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素问》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七篇,被称为“运气七篇”,篇幅约占《素问》的1/3,是集中论述五运六气理论内容的篇章。《中医药主题词表》将“五运六气”列为中医理论基础范畴之一。本文兹就运气七篇涉及到的众多概念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并非局限于五运六气理论的专有概念范畴。1运气七篇概念梳理方法及其意义对某一理论领域的概念进行梳理,其研究目的不仅是要明确该理论范畴所涉及的概念之多寡与涵义,更要分辨概念之间的联属关系,理性地构建该理论的概念体系框架。因…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急症研究动向中医治疗急症,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素问·九卷》四篇中“热论”、“评热病论”和“逆调论”就有热病,特别是急性热病的记载。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及元·王海藏《阴证论》、清·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温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等等,都是以治急性痛为主的。这些古典医籍总结了极为丰富的急症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3.
论《内经》膏梁之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谓:“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有膏梁之疾后,才有膏梁之变,故把《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移至本节经文后理解,其义明澈,且对膏梁之疾的临床诊治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苗药学九大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归纳苗药学的九大特色分别为:三分论、灵性论、药性论、单方论、母药论、缓急论、毒性论、量觉论、禁忌论等,并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并非脉学专著,但书中有大量篇幅论述脉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包括脉法、脉名、脉象、主病、诊脉时间、诊脉方法、色脉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经》中的脉诊专篇,有《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玉机真脏论》、《素问·三部九候论》、《灵枢·论疾诊尺》等。由于《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因而整部著作中有关脉诊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其内容散见于多个篇论之中。即便是主要论述脉诊的篇论中,也夹杂其他各方面的内容。但是《内经》仍不失为脉学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经…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的三阴三阳除了作为说理工具,探讨的是人体的三阴三阳之气,具体指人体五脏六腑,经脉,脉象等内涵。九篇大论所论治三阴三阳,以天地三阴三阳之气与人体三阴三阳之气相合,探讨了天地人与气候疾病的关系。《灵枢》三阴三阳主要有经脉、经筋、络脉等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7.
《内经》记载的疾病甚多。以专题论述疾病名篇的,见于《素问》的则有:《热论》、《评热病论》、《疟沦》、《咳论》、《举痛论》、《风论》、《痹论》、《痿论》、《气厥论》、《厥论》、《奇病论》等;见于《灵枢经》的则有:《寒热病》篇、《癫狂》篇、《热病》篇、《厥病》篇、《杂病》篇、《周痹》篇、《胀论》、《论痛》篇、《水胀》篇、《寒热》篇、《大惑论》、《痈疽》篇、《忧恚无言》篇等。散见于各篇中记载的病证尤多,有外感病,有内伤杂病;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等等。虽然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见证时,有详有略,但是对于各种疾病的认识,已经进行了各种的分证与鉴别,这些对疾病的分证方法,实际上就是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雏型。  相似文献   

18.
雷少逸是晚清浙江名医,医德高尚、技艺精湛,所著<时病论>,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八句经文为纲领,分述各种时病的病因、病症,自拟治法,并列备用成方和临证治案,卷末则附有医论十三篇.因该书与临床联系密切,所拟诸法疗效较好,加之文辞畅达,颇为近代医家所推崇.然而<时病论>在文字、词汇、修辞等方面亦有不少深奥难懂之处,若能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对该书的确切理解.  相似文献   

19.
发热症首载于《内经》,散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评热病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及《灵枢·论疾诊尺篇》、《灵枢·热病篇》、《灵枢·刺节真邪篇》等篇。  相似文献   

20.
1 《内经》养生的涵义《内经》中“养生”一词共出现 3次。其中《灵枢·本神》论养生时指出 :“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 ,长生久视”。这段经文提出一些养生的原则和措施。据此可以认为 ,养生虽在词义上是属于一种行为 ,但作为概念是与这种行为的原则和方法分不开的。《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在指出养生与协调脏腑功能的关系时说 :“凡此十二官者 ,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 ,以此养生则寿 ,殁世不殆”。这里同样体现了养生的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养生之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