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0.125%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45 min组(A组)、60 min组(B组)和75 min组(C组).分别规律间隔45、60、75 min注射0.125%罗哌卡因6 ml,均无背景持续输注剂量.记录VAS、爆发痛、罗哌卡因用量、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8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爆发痛次数以C组产妇最多.结论 硬膜外规律以6 ml/45min、6 ml/60min和6 ml/75min间断输注0.125%罗哌卡因均可有效用于分娩镇痛,如按“全程无痛、最小药物用量”的原则,则6 ml/60 min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间隔时间硬膜外规律间断输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对爆发痛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60min组(A组)、75min组(B组)和90min组(C组)。分别规律间断60min、75min、90min单次注射镇痛液6ml,均无背景持续输注剂量。记录VAS、爆发痛、麻醉药物用量、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降低(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3组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B组与C组两组间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间断间隔给药时间自60min延长至75min、90min,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但爆发痛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是一种可行的硬膜外规律间断分娩镇痛注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198 8年Lysak和Gambling等报道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A)应用于分娩镇痛[1] 。目前认为硬膜外PCA分娩镇痛是最为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法 ,其优点是病人自控灵活、镇痛及时有效 ,可减少药物用量 ,产妇活动自如。1 脊髓阿片受体的调节机理目前已公认 ,人体的阿片肽及受体至少有三大体系 :脑啡肽 /μ受体、内啡肽 /σ受体和强啡肽 /κ受体系统。目前已发现μ1、σ和κ1受体存在于脊髓中并参与镇痛调节。Dawson和Git zler[2 ,3 ] 通过全身或脊髓蛛网膜下腔给予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药纳络酮或纳屈酮均能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孕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88例待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娩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麻醉措施,观察组分娩过程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和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宫口扩张速率、第二产程时间,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产程及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宫口扩张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快(P<0.01).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产妇分娩过程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同时亦能促进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镇痛已广泛应用于无痛分娩,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运动神经阻滞、镇痛不全等最常见。分析其原因,主要和局麻药浓度与剂量的不合理有关。近年来,“局麻药半数最低有效镇痛浓度”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熟,可进一步促进局麻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妊娠分娩是生殖健康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对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产妇清醒、无痛苦地分娩,分娩镇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近年来开展病人自控硬膜外阻滞麻醉(PCEA)用于分娩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6):669-672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CSEA+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和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单头足月初产妇240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对照组(D组)和镇痛组(Z组),每组120例。D组按常规产科护理及自然分娩的处理方式,未行分娩镇痛,Z组在D组的基础上,在产妇宫口开大2cm时行CSEA穿刺,成功后置入25G腰麻穿刺针向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罗哌卡因3mg,拔出穿刺针并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0min时接装有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mg/L的全自动电子输注泵产妇开始PCEA,持续背景剂量6~8ml/h,PCA剂量为5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记录镇痛前即刻、镇痛后各时点、第二和第三产程宫缩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剂量、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出血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Z组产妇镇痛后各时点、第二及第三产程宫缩时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第一产程明显缩短且剖宫产率下降(P<0.05),Z组缩宫素用量高于D组(P<0.05),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并能缩短第一产程又能将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分娩镇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庾俊雄  林高翔 《华夏医学》2003,16(4):593-594
分娩疼痛是产妇最担心的问题,目前硬膜外分娩镇痛应用广泛,为得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国内外都在改进硬膜外镇痛方法。常用的有4种方法:间断性硬膜外镇痛、连续性硬膜外镇痛、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可行走性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拟自然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根据自愿分为两组,要求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19例产妇为镇痛组,193例不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 1疼痛结果:两组产妇在宫口开3cm左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产程:镇痛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结局:两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会阴撕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镇痛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57%,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满足了产妇个性化镇痛的需求,可缩短产程而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规律间断给药和持续注射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运动功能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155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律间断硬膜外注射组(RIEB组)8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注入1 mL溶液(舒芬太尼5μg/mL+0.2%罗哌卡因),然后每小时给予硬膜外单次注射6 mL(舒芬太尼0.25μg/mL+0.08%罗哌卡因);持续给药组(CEI组)75例,给予上述腰麻药量后,按6 mL/h速度持续硬膜外给药.主要观测指标为产妇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镇痛开始后,每小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同时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罗哌卡因总量、舒芬太尼总量、需PCA产妇数及每例产妇PCA次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RIEB组比较,CEI组在镇痛2~10 h期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增高(P<0.01),且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需PCA产妇数及每例产妇PCA次数明显增加(P<0.01);两组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第一产程VAS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律间断给药与持续注射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前者不但可以降低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产妇器械辅助分娩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方式复合与不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无舒芬太尼组(N组),各30例。S组为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l;N组为0.1%罗哌卡因。结果与镇痛前相比,两组产妇镇痛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期间罗哌卡因用量与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N组(P〈O.05)。结论不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规律间断(0.1%罗哌卡因,5ml/45min)注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确切且可明显降低产妇瘙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方式复合不同穿刺点在分娩镇痛中对爆发痛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ASA Ⅰ~Ⅱ级、单胎、足月、有分娩镇痛要求的初产妇,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n=30):L2-3组(A组)、L3-4组(B组)和L4-5组(C组),分别在分娩镇痛前选择L2-3、L3-4、L4-5行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管3~4cm.成功置管后,顺序注射试验剂量5 mL+负荷剂量10 mL,连接镇痛泵.3组镇痛泵参数设定相同:(冲击剂量8 mL+锁定时间15 min+背景剂量0)+冲击剂量8 mL/h,规律间断注射时间自注射试验剂量1 h后开始.镇痛期间持续监测产妇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SpO2)、胎儿心率(fetal heart rate,FHR),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药物用量、最高阻滞平面、爆发痛、产程、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镇痛前相比,3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3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C组与A组、B组相比,最高阻滞平面明显降低(P〈0.05),但3组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2-3、L3-4、L4-5分别复合规律间断硬膜外药物注射方式,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均可有效抑制爆发痛,可选择解剖结构定位清楚且穿刺较易的椎间隙行硬膜外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及母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将施行分娩镇痛的168例作为硬膜外组,另选择同期172例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及产妇第三产程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结果 ①产程时间比较,硬膜外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延长,两组具极显著性差异(Ρ<0.01),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硬膜外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硬膜外阻滞对产妇产程有延长作用,但对新生儿出生结局及产妇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RF组)。观察并记录各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结果镇痛起效时间、首剂持续时间、局麻药总用量,R组分别为(3.6±2.4)min、(97±29)min、(31±18)mg,RF组分别为(2.6±1.0)min、(137±50)min、(14±11)mg,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两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起效时间、首剂持续时间、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组,局麻药总用量小于单纯罗哌卡因组,用于分娩镇痛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自动镇痛泵 (AF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对产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5 0例。硬膜外腔自动镇痛泵内含有 0 75 %布比卡因 15ml,0 5 %布比卡因 0 5ml,氟哌啶醇 5mg ,吗啡 8mg ,麻黄素 15mg ,生理盐水 80ml,以每小时 2ml速度给药 ,持续给药 48小时 ,对照组则不给任何药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分别观察 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 ,肠蠕动恢复时间 ,拔尿管后排尿情况 ,产后出血、子宫复旧、泌乳情况及下床活动早晚情况 ,以及是否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结果 :①术后镇痛泵组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感 ,镇痛效果好 ,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有明显疼痛感 (P <0 0 1) ;②镇痛泵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 (16 68±9 3 2 )h ,对照组 (16 2 3± 10 1)h ,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③术后尿管拔除后尿潴留发生率 ,镇痛泵组 8例 ,对照组 2例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④镇痛泵组下床活动时间为 (19± 5 )h ,明显早于对照组 (2 7± 8)h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⑤ 2组患者产后出血、泌乳情况、子宫复旧、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硬膜外自动镇痛泵具有良好的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初产妇潜伏期和活跃期分娩镇痛的产程和分娩方式.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孕初产妇360例,按宫口扩张度分为两组.潜伏期组(L组):当宫口<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l.活跃期组(A组):当官口≥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注入0.1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 m1.两组PCA泵均采用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按PCA 6 ml/15~20 min方式,由产妇自行给药,于分娩结束后停泵.结果 两镇痛组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L组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器械助产率低于A组(P<0.05).两组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均是产程中活跃期停滞和胎儿窘迫.两组器械助产的主要指征均是胎儿窘迫,有30%的胎儿窘迫具有脐带绕颈因素.两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良好.结论 镇痛提前至潜伏期后不影响产程进展,但是剖宫产率增加,器械助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例顺产足月初产妇,自愿要求实施PIEB分娩镇痛。30例芬太尼对照组(Fen组):2 μg/mL芬太尼+0.1%罗哌卡因,30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0.5 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2组每60 min硬膜外间隙注入8 mL上述混合药液实施分娩镇痛。记录分娩镇痛前后各时间点(分别记为T0~T6)患者心率(HR)、胎心率(F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改良下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记录Apgar 5 min评分、局麻药使用总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追加及不良反应。结果:各时间点2组患者HR、FHR、MAP、改良Bromage评分、Apgar 5 min评分、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15 min(T1)和30 min(T2)时间点,Dex组VAS评分明显小于Fen组(P<0.05),Dex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大于Fen组(P<0.05);与Fen组比较,Dex组局麻药使用量及PCEA追加例数明显减少(P<0.05);Dex组和Fen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镇痛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PIEB模式的局麻药使用量和爆发痛次数更少,镇痛和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