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骶裂孔穿刺选择性硬膜外前间隙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或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106例,经骶裂孔穿刺置管选择硬膜外前间隙造影进一步验证临床诊断。结果骶裂孔穿刺置管硬膜外前间隙造影成功者1862(88.4%)例,与所做CT、MRI诊断不相符者86(4.2%)例。结论经骶裂孔穿刺置管硬膜外前间隙造影是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行介入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穿刺硬膜囊前间隙注射胶原酶。经半年后随访,有效率96%,优良率88%。结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损伤小;操作简单,而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减少。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掌握正确方法,不失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硬膜外间隙注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62例经体查,X线、CT、MRI摄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间隙注入利多卡因lmg/kg与强的松龙lmg/kg的混合液10ml,注药1次/7d,3次为一疗程。并行牵引4h/d。结果疗效优良率94.4%。结论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骶裂孔硬膜前间隙置管术是在原骶管麻醉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的方法.在骶裂孔进针,以小斜面针替代勺状针:在硬膜外导管内置钢丝,使方向性强,以便到达腰部前间隙.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术不但能用于手术麻醉,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学中,实用性更强,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快速牵引配合骶管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采用快速牵引配合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98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98例病例中 ,男 12 5例 ,女73例 ,年龄 18~ 72岁。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10 2例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者 78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12例 ,青少年软骨板损伤者 6例 ,病变突出部位 :L3 4 16例 ,L4 565例 ,L5S184例 ,L4 5L5S1双间隙 33例。病程 14天~ 2 1年。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78例 ,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62例 ,股神经牵拉试验阳…  相似文献   

6.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很多,疗效不一,我院自2001年3月~2002年12月采用经骶管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临床诊断明确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行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注射,参照日本腰椎疾病疗效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94.4%,优良率88.88%,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骶裂孔置管胶原酶溶盘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容量镇痛液经骶管快速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小容量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传统小容量190例)和观察组(Ⅱ组大容量190例)。两组镇痛液均含有同等剂量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生素B_(12)及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常规速度及容量注射,大容量组采用快速注射,速度1~2 ml/s共注射45~55 ml。每周1次,3次为1疗程,并进行VAS评分和随访。结果经3个月后随访.大容量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VAS评分优于Ⅰ组(P〈0.01)。治疗优良率Ⅰ组为73.6%(140/190例),Ⅱ组为95.2%(181/190例),大容量组在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容量快速注射经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腿痛,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引起其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由于许多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诸多因素的顾虑,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为此,我们应用经骶管硬膜外腔灌注疗法治疗腰椎盘突出56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32—68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是腰腿疼痛和功能障碍。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且易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劳动力。我们自1998年6月以来,采用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6例,采用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时采用疼痛强度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显效、有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82.0%(333/406例)、9.4%(38/406例)、5.7%(23/406例)、3.0%(12/406例);与治疗结束,PN相比,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下降;51岁以上年龄组疗效较其他年龄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术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以前路腰椎体间融合术(ALIF组,11例)及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28例)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腰痛疾患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并发症、椎间高度及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PLIF组的手术时间为(238±28)min,显著长于ALIF组的(154±24)min(P<0.05)。PLIF组的出血量为(860±34)mL,显著多于ALIF组的(590±29)mL(P<0.05)。PLIF组无神经根损伤,ALIF组无输尿管及大血管损伤,所有男性患者均未发生因交感神经损伤所致的逆行射精等并发症。PLIF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13.2±2.5)和(22.9±3.1)分,ALIF组为(15.9±4.0)和(23.8±2.7)分,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5)。PLIF组、ALIF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分别提高65%和53%。PLIF组术后L4~L5、L5~S1椎间高度分别为(13.6±3.1)和(14.7±4.2)mm,ALIF组分别为(15.0±2.9)和(15.9±4.6)mm,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LIF组术后植骨融合率为96%,ALIF组为10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达到理想效果,但应根据滑脱类型、程度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阻滞组,电针组选取腰椎夹脊穴、风市、悬钟、丘墟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阻滞组进行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阻滞组总有效率86.7%(26/30例)高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70.0%(2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型臂引导下硬膜外侧间隙置管神经根冲击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其中97例完成此研究,在C型臂定位引导下经棘突旁开2~3cm垂直进针,沿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达硬膜外侧间隙侧隐窝注入2%利多卡因5ml和0.9%氯化钠15m1混合液,置入硬膜外导管后,注入含曲安奈德40mg、甲钻胺0.5mg、维生素B_6 200mg、香丹注射液10ml的消炎镇痛液。每隔7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治疗效果采用改良VAS评分及MacNab法评价。结果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O.05);治疗后3个月时,优效为66例(68.1%),良效10例(10.3%),可效11例(11.3%),无效10例(10.3%)。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硬膜外侧间隙置管神经根冲击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C型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硬膜外前间隙注射镇痛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射频组,前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靶点射频热凝结束后,在硬膜外前间隙注入镇痛复合液 后者则单纯行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治疗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法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例的1周、1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射频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C型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前间隙注射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适应证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经腰(骶)部穿刺,1%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法。结果:随访151例,随访8~31个月,优良83例(55.0%),疼痛明显改善,以中央型和腰痛为主的椎间盘突出较为有效。结论:本封闭法疗效与椎问盘突出部位、类型有关,可适用于疼痛严重的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行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联合三氧组(治疗组),各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时VAS评分较低(P〈o.05);6个月时,对照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66.7%(20/30例)、6.7%(2/30例)、6.7%(2/30例)、20.0%(6/30例);治疗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73.3%(22/30例)、13.3%(4/30例)、6.7%(2/30例)、6.7%(2/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100例骶管注射治疗,100例牵引治疗作为对照,比较骶管注射治疗和牵引治疗后3 d、7 d、14 d、21 d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直腿抬高数的变化及效果。结果骶管注射组治愈58例,腰椎牵引组治愈患者4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管注射治疗和腰椎牵引治疗前VAS评分为7.11和7.28,治疗后21 d VAS评分为1.13和2.01,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骶管注射治疗和腰椎牵引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指数为70.83和64.43,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4.21和36.22(P<0.01)。骶管注射治疗后3 d和腰椎牵引治疗后3 d其直腿抬高试验指数分别为41.87和41.66(P>0.05);骶管注射治疗后7 d、14 d、21 d直腿抬高试验平均指数分别为54.11、60.32、70.83,高于腰椎牵引治疗后的50.21、58.78、64.43(P<0.05)。结论骶管注射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和提高直腿抬高试验数值,并且长期疗效好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CT引导经硬膜外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后行胶原酶溶解,B组(38例)单行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2组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较B组明显改善(P<0.05)。A组、B组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5.0%、89.5%,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连续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单行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