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患者,根据罗哌卡因浓度随机分为0.250%组、0.375%组、0.5%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2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两点法分别注射0.250%、0.375%及0.500%的罗哌卡因20m L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合计共40m L,C组无TAP阻滞,各组拔除气管导管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记录拔管后1h(T1)、术后6h(T2)、24h(T3)、48h(T4)的静息VAS疼痛评分,以及PCIA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罗哌卡因0.250%、0.375%、0.500%组T1-T4时VAS评分静息时均明显降低(P<0.05);PCIA泵使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罗哌卡因0.250%组比较,罗哌卡因0.375%、0.500%组PCIA泵使用量明显减少;T4时罗哌卡因0.500%组PCIA泵使用量(102.8±0.5 m L)明显少于其他3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术后48h内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浓度0.500%罗哌卡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陈宏博  吴艳琴  金资源  李军 《浙江医学》2018,40(16):1819-182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患者180例,术毕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5例,Con组(0.375%罗哌卡因+0.9%氯化钠)、Dex0.5组(0.375%罗哌卡因+0.5滋g/kg右美托咪定)、Dex1.0组(0.375%罗哌卡因+1.0滋g/kg右美托咪定)及Dex1.5组(0.375%罗哌卡因+1.5滋g/kg右美托咪定)。术后均复合使用羟考酮静脉镇痛泵。以维持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分为标准,记录术后4、6、8、12、24、48h的羟考酮消耗量及相应时点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on组、Dex0.5组相比,Dex1.0组与Dex1.5组术后24h与48h的累积羟考酮消耗量均显著减少(均P<0.05);4组患者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on组及Dex1.0组相比,Dex1.5组术后口干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罗哌卡因联合使用的右美托咪定剂量为1.0、1.5滋g/kg时可显著增强TAP阻滞用于腹腔镜卵巢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且1滋g/kg剂量所致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陈大勇 《罕少疾病杂志》2021,28(1):44-45,5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完毕后,于切口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胸腔镜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腔镜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何焕钟  唐新华  姚文英  潘甜  泮月仙 《浙江医学》2017,39(3):182-184,235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每组30例。关闭腹膜后,D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ml(内含地佐辛5mg)对腔镜操作孔局部浸润,R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ml,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40ml。对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血浆TNF-α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较R组和D组高(P<0.05),而且术后24h时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R组和D组;D组术后12、24hVAS评分低于R组(P<0.05);且术后12、24h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低于R组(P<0.05);D组在术后24h时TNF-α水平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24h的血浆TNF-α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078,P=0.483),与PCIA舒芬太尼用量呈正相关(r=0.15,P=0.173)。结论应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提高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开腹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开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L1组、L2组与C组,每组20例.L1和L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多模式镇痛(罗哌卡因切口局部镇痛+静脉自控镇痛),L1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给予0.25%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L2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其毅  吴克宏 《当代医学》2011,17(9):142-14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S);罗哌卡因-芬太尼组(F)。术后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S组为0.2%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F组为0.2%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总体镇痛效果优于F组(P〈0.05);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程度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伍用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6例择期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M组:盐酸吗啡80mg/L+0.125%罗哌卡因,S组:舒芬太尼0.75mg/L+0.125%罗哌卡因,B组:盐酸布托菲诺50mg/L+0.125%罗派卡因,每组12例,腰硬联合麻醉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VAS评分和副作用等。结果病人一般资料无差别;术后三组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B组短于M组(P〈0.05),B组皮肤瘙痒率明显低于M,S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伍用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效果确切,皮肤瘙痒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潘小雷 《吉林医学》2011,(8):1495-1496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术终阻滞和腹腔内表面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30)和术末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以及腹腔注射麻醉组(B组,n=30)。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以静脉推注力月西0.03 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2 mg/kg诱导,异丙酚及瑞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B组患者在关腹时行切口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及腹腔内表面麻醉,关闭切口前在镜头直视下于腹腔内以0.25%罗哌卡因30 ml均匀喷洒在肝脏上表面和膈下区,使其能弥散到肝膈区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胆囊床表面。通过随访,术后2、4、81、6、24 h行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并记录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及恶心呕吐等情况,必要时加用杜冷丁止痛。结果:B组在术后4、68、1、6 h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腹时行切口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及腹腔内表面麻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胆囊术后喷注对于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手术结束前胆囊窝注入0.298%磺酸罗哌卡因20mL,切口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未作处理。术后记录24h内4点视觉模拟评分法f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结果:术后24h内,观察组患者镇痛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可以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疼痛,经济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泽宇  王泉云  王茜  张倩  李斌  范灵 《四川医学》2010,31(9):1217-1219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替代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于停用瑞芬太尼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S1组),舒芬太尼0.2μg/kg(S2组)和芬太尼0.5μg/kg(F组)。记录3组患者在静脉镇痛后15min(T1)、30min(T2)、1h(T3)、2h(T4)、4h(T5)等各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需要再次镇痛的例数及各组可能出现的尿潴留、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S1、S2组在同一时间点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对应值比较,S1、S2组患者在T3、T4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且主动要求再次镇痛的例数也少于F组(P〈0.05)。S2组患者在T1时镇静评分(Ramsay)较S1、F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可作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下LC术后替代性镇痛的有效方法 ,推荐剂量为0.1μ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术后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180mg,舒芬太尼50μg,阿扎司琼10mg;S组:舒芬太尼100μg,阿扎司琼10mg。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手术缝皮时接镇痛泵。注射速度为2ml/h,负荷量2.0ml,PCA量为0.5m1,锁定时间为15min。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4、8、12、24、48h疼痛评分,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4、8、12、24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S组低(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独使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平衡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为氟比洛芬酯和罗哌卡因联合用药组(n=50例),B组为罗哌卡因组(n=50例),C组为对照组(n=5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在腹壁打孔前用0.375%罗哌卡因行皮肤切口浸润麻醉.各3ml,手术结束前于腹腔内喷洒0.375%罗哌卡因30ml。B组仅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和腹腔内局麻药喷洒,方法同A组。C组不用额外镇痛方法。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1、4、8、12、24h的切口痛(皮肤感觉痛)、内脏痛(如主诉有大小便欲望,胃痛等),并记录各组术后需要使用镇痛药(哌替啶)的时间、人数和使用的次数。结果A组在术后l、4、8、12h点2个部位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只在术后4h和8h时切口VAS评分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在术后1、4、8h时,2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初次使用哌替啶时间、人数和使用次数均显著低于C组,A组的使用人数和次数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未观察到与镇痛相关的术后出血、局麻药中毒等副作用。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平衡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减少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效应。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给药方式、时间、剂量。[方法]选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气腹后即刻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双盲法观察患者术后2h(T1)、6h(T2)、24h(T3)的VAS评分。观察围拔管期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躁动、呛咳、拔管后1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情况。[结果]VAS评分于T1时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拔管后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手术前给药镇痛效果优于手术开始后给药,并能维持满意的镇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体重44.5~91 kg,随机分成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组(FR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 min和术后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FR组切皮前采用0.5%罗哌卡因于切口周围、皮下、肌肉、腹膜浸润麻醉(剑突下10 ml,脐上和右腹部切口分别浸润5 ml),F组则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2、6、12及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哌替啶的使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组术后2、6、12及24 h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F组(P<0.01);与F组比较,FR组哌替啶使用例数减少(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多模式镇痛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王玉兰  嵇富海  杨建平 《海南医学》2014,(11):1605-1607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联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氟比洛芬酯组(F组,n=50)、罗哌卡因组(R组,n=50)和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组(FR组,n=50)。F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加入至0.9%生理盐水100 ml中缓慢静滴,R组予0.5%罗哌卡因于伤口及手术创面局部浸润,FR组在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基础上同时给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患者术后2 h、8 h、12 h、24 h、36 h、48 h疼痛程度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哌替啶使用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FR组在术后8 h、24 h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 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R组比较,FR组在12 h时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头晕、恶心及呕吐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F组及R组相比,FR组哌替啶使用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酚酯联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全子宫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瑞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均分为3组.罗哌组(A组):缝合切口前向胆囊床喷洒及切口局部浸润0.5%罗哌卡因;多瑞吉组(B组):入手术室时胸前贴多瑞吉贴膜;联合组(C组):入手术室时胸前贴多瑞吉,缝合切口前向胆囊床喷洒及切口局部浸润0.5%罗哌卡因.术中3组均采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进行VAS评分、Ramsay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瘙痒、眩晕、呼吸抑制等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A组术后6 h内、B组术后6~48 h内镇痛效果满意,C组在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满意;呼吸影响:3组病例均未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相似.瘙痒、眩晕发生率B、C组略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瑞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马越涛  莫一兰  蔡秋萍 《中外医疗》2012,31(33):31-32,34
目的观察术前静注帕瑞昔布(parecoxib)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及腹腔内灌注对LC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帕瑞昔布组(P组);罗哌卡因组(R);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P+R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病人术后2、4、6、12、24 h疼痛程度(VAS评分),观察术后出现肩背痛和需额外镇痛病人的比例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P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R组病人术后2 h 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组病人术后6、12、24 h VAS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各组术后需要注射杜冷丁镇痛的病人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术后出现肩痛和后背痛的病人比例R+P组和R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联合切口和腹腔内灌注罗哌卡因用于LC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 block)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超声引导下以0.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机阻滞,每侧20ml;B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 相同,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术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8、12、24h 的VAS 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4、8、12h 镇痛效果优于B组( P<0.05) ;A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B 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开胸手术的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不同浓度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前者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低浓度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记录阻滞平面、起效时间、并发症.然后开始全麻,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结果 高浓度组感觉阻滞平面(4.8±1.3个节段)、起效时间(3.7±0.5 min)、与低浓度组(5.2±1.6个节段)、(3.6±0.6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吗啡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可以为围术期提供满意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低浓度的罗哌卡因(0.375%)能产生与高浓度的罗哌卡因(0.5%)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