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仲景制方特点可概为立方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药味少,易掌握。然统观《金匮要略》一书中201首方剂(4首有方名而缺药者除外),除众所公认的制方特点外,不难发观亦有用“大方”者(即方剂之大者,表现为药力猛,药味多,药量重),如列入正文的鳖甲煎丸、候氏黑散、大黄(庶虫)虫丸、薯蓣丸等,虽仅占百分之二,却体现了仲景的辨治特色,兹浅探如下。 鳖甲煎丸见于《金匮·疟疾篇》,主治疟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停于胁下而成疟母。其方由25味药物组成,鳖甲为主药,软坚散结,遵“坚者软之”原则,重用软坚散结之鳖甲,以达祛淤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曰:“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对于此段条文,《金鉴》认为“乃古医书之文,今不可考”;至于文中“七伤”的解释,目前大都习用《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中所言:一曰大饱伤脾,二曰大怒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饮冷伤肺,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雨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曾载:“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关于本条“肺痛”一症,历来医家看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一认为确系肺痛。如赵以德说:“此大肠与肺相合故也……大肠病,而气塞于肺者痛,肺有积者亦痛。”二认为当是腹痛之误,如程林谓:“肺痛未详,或云肺痛当是腹  相似文献   

5.
6.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对于本条的注释历来注家都认为“转胞”之“胞”为膀胱。近读《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沈舫饮《“转胞”之“胞”当是子宫》一文,沈氏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转胞”之“胞”当是子宫。笔者认为转胞之胞应是膀胱而不是子宫,其理由是: 1.古典医籍中,就有称胞是膀胱者。如  相似文献   

7.
《金匮》第二篇,由于版本不同,对所论痉病,用字有“痓”“痉”之差,是仲景将“痉”误写为“痓”?还是“痓”“痉”义通?诸版本何字为正?二字能否等义运用?现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8.
《金匮》“风气百疾”考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发枝 《四川中医》1997,15(8):14-14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对本条的“风气百疾”,或谓指风邪引起的多种病症,如《医宗金鉴》:“风中于内之气分,则病百疾,主之以薯预丸,散造风邪,补诸不足。”(高校用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的注释,与此类同)或谓是泛指外界病邪所致的一切疾病,如《金匮集释》(杨百芬主编):“风气,泛指外界病邪,百疾,指一切疾病。”由于对“风气百疾”的正确理解关系到薯预丸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故考识如下。《旧唐书·张文件传》:“张文件,洛州洛阳人也,则天初为待御医……文件集当时名医,…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在叙述脉证治的时候,应用了很多“反”字,如“脉反沉迟”、“反恶寒”、“反不渴”、“小便反少”、“面反瘦”、“反言胸中痛”、“医反下之”等等。计有三十八条用了“反”字(做为病名的“胃反”之“反”除外,全书共用“反”字达四十六个。对该字的理解,大部分条文可按“异平常理之义”作“反而”解释得通,但有的条文则解释不通。对用“反而”解释不通的,注家将“反”字释为传写之误,应为“及”或应无“反”字。但究竟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0.
《伤寒》《金匮》中的“粉”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猪肤汤方有“白粉五合熬香”;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出多者,温粉粉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方,以“白粉少许”与蛇床子末和合相得,如枣大;甘草粉蜜汤中则用“粉一两”。以上涉及到白粉、温粉和粉,这三者是何物?在50年代后期,《中医杂志》及一些中医刊物上,曾就甘草粉蜜汤中的“粉”作过讨论,有说是铅粉,有说是米粉,有说是粱米粉,最终未成  相似文献   

11.
<正> 《伤寒论》第2条日:“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 缓者,名为中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日:“中风为之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也”。上述两条病名虽都为中风,但两者截然不同,前者为证候名,后者则为病名,故虽名同而义异。现区别如下: 1 病因病机的区别:《伤寒论》所谓之中风,即太阳中风,其病机如《伤寒论》第12和97条所述:“太阳中风,阳浮阴弱…”、“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  相似文献   

12.
<正>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曰:“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历代注家对“助用焦苦”解释不一,但多从肝心立论。例如,魏荔彤主助心火益肝阳之说,云:“心火足而肝阳畅达,木得火而欣欣向荣必也。”陈念祖主温心兼清心之说,云:“焦药  相似文献   

13.
《金匮》“随其所得”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内经》论痉,不执一端,从病因方面强调了风、寒、湿、热均可影响经脉而致痉。《金匮》对此有继承,也有发展,强调邪阻津燥,治疗主以汗、下二法,又处处顾及津液。仲景以后,历代医家均有阐发,也大体不出外邪入中、津血亏耗的范围。明清之际,更加注意强调痉病之内因,并通过临床实践创立了大量有效方药,此可补《金匮》之未逮。由此可见,对痉病较为具体的证治虽首见于《金匮》,其对后世亦有相当影响,然所出方治难概临床之全,故有必要对其推源溯流,加以考析,以便较为全面和客观地理解《金匮》所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狼牙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原文曰:“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并注曰:“狼牙汤方,狼牙三两,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锦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历代医家对方中“狼牙”一药辨别和解释不清,有的干脆未加解释,只照搬原文,临床运用更是未闻.如清代吴谦等人在《医宗金鑑》中记载:“狼牙汤洗,以治湿热杀(?)虫也,狼牙非狼之牙,乃狼牙草  相似文献   

16.
“妇人乳中虚”见于《金匮·妇人产后病篇》:“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对此原文,历代注家见解不一,尤对“乳中虚”之释,更是各执一端。兹不揣鄙陋,略陈管见于下。一、医家众说纷纭历代注家对“妇人乳中虚”异议很大,甚至连句读都不能一辙,如唐容川认为“‘妇人乳’作一读,‘中虚’作一句”,但大多是“妇人乳中虚”成句。由于对此句的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戴云:此伤寒,谓身受肃杀之气,口食冰水瓜果冷物之类。病者,必脉沉细、手足冷、息微、身倦,虽身热亦不渴,倦言语。或遇热病,误用此法,轻者至重,重者至死。凡脉数者、或饮水者、或烦躁动摇者、皆是热病。寒热二证,若水火也,不可得而同治,误即杀人。学人慎之。  相似文献   

18.
仲景医著中运用"急"字处颇多,如"急与之"、"急下之"、"急当救表"、"急当救里",是指急不可缓;"脉紧急",是形容脉之至数和形状;"四肢拘急不解"、"脚挛急"、"项强急"等,是描述病人的自觉症状.历代注家,对此急字的解释,有的似是而非,有的视为无足轻重.其实这一急字,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对《金匮》“二着”新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着”是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的肝着与肾着而言。由于本篇原文缺失似多,故常不为学者所重视。但本人通过临床,对“二者”方症均加深了认识,简述于下: 一、“着”字解“二着”之着,历来詝述失真,本人从湿邪“着而不移”和“湿气重者为着痹”等的记载中,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