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肠腔分流条件下猪单纯门静脉阻断的安全时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人工血管行肠系膜上静脉与肝下下腔静脉搭桥建立暂时性肠腔分流动物模型,初步摸索肠腔分流条件下猪单纯门静脉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将14头正常巴马小型猪分为A组(门静脉阻断120 min)、B组(门静脉阻断150 min),(n=7).两组动物在全麻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条件下用人造血管在肠系膜上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间架桥,建立临时性肠腔分流模型,按分组阻断门静脉.对照观察两组动物在阻断前、复流前、复流后2 h及术后1、3、5 d的ALT、AST、TBIL及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①整个阻断门静脉的过程中,各组动物肠管未见明显淤血,颜色基本正常,证实采用人工血管在肠系膜上静脉与肝下下腔静脉间架桥行暂时性门腔分流有效.②A组动物长期存活率为100%,B组长期存活率为57.1%,两组动物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③在复流前、复流2 h、术后1 d各相同时相点,B组动物的ALT、AST、TBIL组较A组明显升高(P<0.05).④A组门静脉阻断120 min,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复流2 h后,病变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出现变性,灶性坏死,肝窦充血,汇管区及肝窦内明显炎细胞浸润.B组门静脉阻断150 min 肝见汇管区大量出血,白细胞聚集,细胞广泛空泡样变,肝组织灶性坏死;复流2 h后,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脂肪变性,内皮细胞肿胀、水肿明显,肝窦广泛充血,汇管区及肝窦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组较A组损伤更为显著,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电镜下B组较A组线粒体水肿,内质网扩张扩张更为明显,且出现细胞核高度浓缩,纤维沉积等不可逆损伤.结论 在肠腔分流条件下,避免肠道淤血,正常巴马小型猪耐受单纯门静脉阻断安全时限为120 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32例(A组)、全肝入肝血流阻断2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时采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并减轻肝功能损害,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区域肝血流阻断对肝功能的影响以及连续性区域肝血流阻断缺血肝的安全时限。方法将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组(n=5),B组为间歇性区域肝血流阻断组(n=20),C组为持续性区域肝血流阻断组(n=20);D组为持续性区域肝血流阻断后复流24 h组(n=20)。间歇阻断法采用阻断30 min开放5 min的方法控制肝左叶和肝中叶血流,共阻断4次;连续阻断法为直接阻断肝左叶和肝中叶至预定时间。阻断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后,分别心脏穿刺采血1 m L测谷丙转氨酶(ALT)值,并留取新鲜肝左叶组织2块,一块进行肝组织ATP酶活性检测,另一块石蜡包埋HE染色。结果血清ALT值随着血流阻断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30 min时像点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90 min、120 min时像点,A组与B组、A组与C组、C组与D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肝组织ATP酶活性检测,随着阻断时间延长,AT... 更多  相似文献   

4.
魏孟奇 《广西医学》2012,34(12):1696-169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肝脏疾病患者施行肝切除术,其中A组36例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B组29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种不同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对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3、7天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各时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肝门阻断均能有效控制出血,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更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出入半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无血半肝切除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于2006年5月~2007年10月实施各类肝切除术96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A组,n=24)、出入半肝肝血流阻断组(B组,n=26)、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组(C组,n=26)和第一肝门阻断组(D组,Pringle,n=20)。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B、C、D四组经比较出血量有差异,以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出血量最少,但A、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四组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四组间术后三天的血浆引流总量分以Belghiti组引流量最少,Pringle组引流量最多;A、B、C、D四组并发症以Pringle组病人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A、B、C组;住院时间以D组最长,B组住院时间最短;A、B、C、D四组输血例数分别是4例(4/21)、2例(2/23)、0例(0/10)和8例(8/20)。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切肝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手术切除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行半肝血流阻断(A组),30例肝癌患者行全肝血流阻断(B组),分析两种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阻断时间及出血量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发生肝衰2例,A组术后未发生肝衰者。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健侧肝脏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再灌注损伤,防止术后肝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董科  温尔刚  俞小炯 《四川医学》2010,31(12):1731-1734
目的研究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出入半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无血半肝切除术在肝切除中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将同期96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分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A组,n=24)、出入半肝肝血流阻断(B组,n=26)组、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组(C组,n=26)和第一肝门阻断组(D组,Pringle,n=20)。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B、C、D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5±115)ml、(275±95)ml、(200±120)ml和(425±125)ml;C组出血量最少,但A、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135±90)min、(145±65)min、(150±70)min和(140±85)min,4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术后3d和7d的血清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且下降程度也较之明显。4组间术后3d的血浆引流总量分别为(185±30)ml、(150±20)ml、(100±30)ml和(250±80)ml,以Belghiti组引流量最少,Pringle组引流量最多。A、B、C、D4组出现并发症分别是4例(2/24)、3例(2/26)、2例(2/16)和6例(3/20),Pringle组患者术后并发腹水显著高于A、B、C组。住院时间以D组最长,术后平均(8±4.5)d,C组住院时间最短,术后平均(6±3.5)d。A、B、C、D4组输血例数分别是4例(4/21)、2例(2/23)、0例(0/10)和(8/20)。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比第一肝门阻断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Belghiti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切肝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损伤分子学机制。方法 用广西巴马小型猪建立全肝供肝原位肝移植对照组(A 组)、右半肝供肝部分肝移植组(B组)和右中叶联合尾状叶供肝部分肝移植组(C组)不同移植量活体部分肝移植模型,动 态检测血清ET- 1和NO水平。结果 A、B组动物7d生存率为100%,C组仅20%。移植肝复流后各组血清ET -1水平显 著上升,1h即达高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C组除存活1例在第7天外,各时相点均显著 高于A、B组;C组动物在复流后1h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达到最高峰值,C组水平显著高于A组,随后迅速下降。比较 血清中ET- 1和NO比值变化趋势,可见C组除1例存活动物在第7天水平外,术后各时相点与A组存在显著差异,而B组 各时相点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清ET- 1、NO水平失衡是导致小体积 移植肝微循环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法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pringle法A组、半肝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C组。阻断肝血流30min后,去血管夹恢复血流,分别于再灌注后1、3、6、24h抽血检测ALT和AST水平,然后取肝组织用于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行肝脏病理学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观察。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ALT、AST、肝组织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肝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C组肝功改变、肝组织MDA含量、SOD活力及肝细胞凋亡率于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保留半肝动脉血供的入肝血流阻断法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轻且安全性优于肝血流阻断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全肝血流阻断带来的生理生化改变,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及低温灌注下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作者采用脾颈静脉分流减压门静脉系统方法,将21只狗随机分为3组:A组全肝血流阻断45分钟;B组1小时;C组在低温灌注下全肝血流阻断1小时,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生理生化及病理学改变和术后生存率。结果表明,常温下狗全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为45分钟;超过1小时,动物发生休克,生理、生化、病理改变显著,术后存活率仅28.5%;低温灌注可起到明显的对肝脏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永飞  陆才德  彭涛  夏涛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17-122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减轻兔肝缺血模型的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经肝门阻断20min后再开放手术建立的30只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及C组为实验组,各10例。A组于术前1 d、10min和术后1 d经耳缘静脉注射5%葡萄糖10 ml。B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用药时间同A组。C组术前1 d及术后1 d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术前10min经门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各组均在术前1 d、术后1、3及7 d分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 3组实验动物无手术或其他原因死亡。3组术后1、3及7 d ALT、TNF-I、L-1、SOD与NO值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1 d ALT、TNF-与IL-1水平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术后3 d3组ALT、TNF-与IL-1值继续升高,但A组仍高于B组,B组高于C组;术后7 d3组ALT、TNF-与IL-1值下降。术后1及3 d SOD值水平B组与C组均高于A组,术后7 d SOD值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术后1 d NO水平A组低于B组,而B组低于C组;术后3 d NO值继续升高,但A组仍低于B组,B组低于C组;术后7 d3组NO值下降。结论异甘草酸镁可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血SOD及NO含量,并降低IL-1、TNF-含量及ALT活性,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肝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异甘草酸镁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转流下阻塞性黄疸肝脏对缺血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在门静脉转流下阻塞性黄疸大鼠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 以胆管结扎后1周大鼠门静脉转流下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10d动物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可逆性。结果 胆道梗阻1周大鼠阻断入肝血流60min以内,术后10d动物全部存活,其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可逆;阻断入肝血流时间超过60min,术后10d动物存活率明显下降;入肝血流阻断90min,肝脏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门静脉转流下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缺血后能量代谢变化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动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大鼠胆管结扎后1周,在门静脉转流下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观察动物存活率、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活性、肝组织、ATP含量及动脉血酮体比值。结果:阻断入肝血流30、60、90min后10d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及40%;缺血后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明显受损,在再灌流后24h,阻断入肝血流30及60min两组动物肝脏能量代谢功能已有明显恢复,而阻断入肝血流90min组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仍维持在显著低水平。结论:胆道梗阻后1周,大鼠门静脉转流下入肝血流阻断60min以内肝脏能量代谢功能损害可逆,动物能安全耐受;而阻断入肝血流90min引起肝脏能量代谢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动物难以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移行吻合术”治疗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新术式,探讨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进行“移行吻合术”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可行性.方法小型猪30头随机分为:A、B、C3组.A组(对照组)于十二指肠上缘分离出一段长约2cm的胆总管;B组分离胆总管同A组,然后以钳夹、电热等方法制造胆管组织物理损伤;C组制造胆管损伤同B组,术后监测小型猪的饮食二便,ALT,AST和胆红素等指标,待狭窄形成后再次开腹行移行吻合术.术后观察饮食、精神状态及尿液颜色,术前和术后1d及术后每7d测ALT、AST、T—BIL、D—BIL,全部手术完成3个月后处死,取部分肝组织,并用液氮保存,待做病理检查.结果从术前到术后30d,A组ALT、AST、T—BIL、D—BIL等指标无明显变化,B组、C组相关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B组术后21d的ALT、AST、T—BIL、D—BIL较术前及术后14d明显升高(P〈0.05).C组行移行吻合术后,各项指标在移行吻合术后14、21d较移行吻合前明显减低(P〈0.05).结论“移行吻合术”治疗小型猪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是切实可行的,为临床以“移行吻合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的肠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远端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做肝门分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肝¨阻断法(Pringle's法)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远端顸处理组(RIPC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0 min,再灌注10 min,然后同IR组.分别取门静脉血清测肝酶(ALT、AST)、内毒素;取肝、肠组织分别作病理学检查、MPO活性测定;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测定.结果:RIPC组较IR组:①血清ALT、AST、内毒素减少(P<0.05);②肝和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MPO活性降低(P<0.05);③肝组织内TNF-α和ICAM-1表达减少.结论:对大鼠肠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发挥远端预处理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前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聚集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祥  李娟  方才 《安徽医学》2011,32(7):895-898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ASA 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 min。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醚,30 min后洗脱15 min;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于麻醉诱导前、肝门阻断即刻、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1 h、6 h、24 h测两组血清中ALT、AST、LDH、TNF-α、IL-1的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1 h、6 h、24 h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S组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方式的安全性和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方法:肝癌肝切除的60例患者,接受全肝入肝血流阻断(A组)、半肝血流阻断(B组)和保留半肝动脉阻断方式(C组)的患者各20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失血量B组多于A组(P0.05),而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1)。A组、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和7 d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阻断的肝切除方式手术安全性好,对肝脏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拟通过肝血流阻断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先给予短期(24 h)禁食预处理,观察其对术后发生的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实验组(术前禁食24 h?禁饮8 h)和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饮),再将两组患者按肿瘤直径及阻断时间分组,于术前和术后(1?3?7 d)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术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DBil明显升高,实验组患者术后1?3?7 d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3 d的TBil?DBil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7 d总蛋白及白蛋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无论肿瘤直径是否<5 cm,无论阻断时间是否<20 min,实验组术后(1?3 d)ALT水平都较对照组降低(P < 0.05)?结论:入肝血流阻断肝部分切除术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短期禁食可能通过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抗炎因子产生?增加自噬效应,减轻肝组织损伤,从而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