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HLA多态性的分析,包括基因型和单倍型的特征,确定影响患者成功筛选出HLA相合无关供者的关键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HLA室完成的768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以及与其进行HLA配型的1 172名中华骨髓库无关供者的基因型和单倍型数据,确定HLA等位基因和单倍型的分布及特征,比较含有常见基因型(CWD表中的Common基因)或非常见基因型(CWD表中的Well-documented基因及Rare基因)以及至少含有一种常见单倍型或不包含常见单倍型的患者找到相合供者(定义为HLA等位基因9/10相合或10/10相合)的几率、找到的相合供者平均数以及找到相合供者的等待天数.结果 在768名患者中共有481名找到了相合供者,占62.6%.在研究群体中,HLA-A、-B、-C、-DRB1和-DQB1的等位基因数量分别是38、67、34、43和26个,常见的五位点单倍型为25种.通过比较发现,只包含常见基因型的患者找到相合供者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包含非常见基因型的患者(63.91% vs.40.48%,P< 0.01),其找到的相合供者数目也比后者高(1.25±0.55 vs.1.06±0.24,P< 0.01).至少含有一种常见单倍型的患者与不包含常见单倍型的患者相比,其找到相合供者的几率也更高(77.99% vs.44.29%,P<0.001),找到的相合供者也更多(1.32±0.62 vs.1.10±0.30,P<0.001).结论 HLA基因型和单倍型是否常见对患者能否成功找到相合供者至关重要,包含至少一种常见单倍型以及基因型中全部为常见基因是患者成功配型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邻近北京地区的103个多子女家庭进行了HLA-A、B、C、DR、BF、C2、C4A、C4 B等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的分型检测,分析了8位点的HLA扩展单倍型,从而首次揭示了中国华北地区人群的HLA单倍型的面貌。本研究证明HLA单倍型在各位点之间的等位基因呈高度的连锁不平衡,并显示出中国人不同于其他人种的特点;本文同时讨论了HLA单倍型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即有人发现频发反应的结核样型麻风,可出现瘤型症状,从而引起了学者们对此类麻风的注意和研究。此后有所谓“中间类”、“双形类”等报告。1953年第六次国际麻风会议分类中,正式列入了界线(双形)类麻风。但这时期对此类麻  相似文献   

4.
组织样麻风瘤往往发生于经砜类药物治疗麻风病后病情恶化或复发的病例,也可发生于未经抗麻风治疗的瘤型麻风(LL)或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患者中.笔者报道的是一例未经过化学治疗的组织样麻风瘤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县有两家系四代分别有9例和11例麻风患者,现报告如下: 家系1:户主蓝某,汉族,四代共42人,其中麻风患者9例(T~*6、L~(**)3),占21.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阳性39人,阴性3人.第一例患者为父亲,曾与一瘤型麻风同住一年,63岁发病,瘤型麻风;第二代6人其中1人发病,结核样型麻风,发病年龄47岁;第三代20人中发病7例,5子患结核样型麻风,2女患瘤型麻风,发病年龄4~28岁,均与祖父(瘤型麻风)长期密切接触:第四代15人,年龄7~15岁,现均未发  相似文献   

6.
Zou HY  Jin SZ  Li Z  Gao SQ  Wang DM  Xu YP  He LM  Wei TL  Cheng LH  Deng Z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2):2237-2241
目的 分析广东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Ⅱ经典5位点A、Cw、B、DRB1及DQB1的连锁单倍型及单倍型遗传中基因重组事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法及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分别对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HLA配型的198个广东汉族家系共939名个体的外周血样本进行HLA-A、B、DRB1位点及HLA-Cw、DQB1位点的低分辨基因分型,再通过遗传家系分析确定HLA基因重组相关位点;对其中发生基因交换重组的52名家系成员的样本进一步采用基因测序分型(SBT)技术进行序列分析,以判断重组交换是否发生在某基因座位上.结果 198个广东汉族家系543名子一代个体中,发现有9名个体HLA单倍型基因座位发生了交换重组,频率为1.657%.3例为A/Cw座位间的交换,6例为B/DRB1座位间的交换.其中4例重组事件发生在广东汉族人群最常见的单倍型A*3303-Cw*0302-B*5801-DRB1*0301-DQB1*0201上.在9例重组事件中有5例来自母系染色体交换,4例来自父系染色体交换;3例表现为A/Cw座位间交换的个体均为女性,6例表现为B/DRB1座位间交换的个体中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结论 HLA连锁单倍型遗传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主要见于A/Cw座位间及B/DRB1座位间,且基因重组的发生具有单倍型特异性及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例HLA单倍型相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成功造血功能恢复情况。通过与HLA相合者比较,HLA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后不影响骨髓粒单祖细胞(CFU-GM)和造血功能恢复速度;急性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抑制CFU-GM生长和造血功能的恢复。骨髓CFU-GM测定不但是骨髓移植植活的最早观察指标,而且可能是骨髓抑制的最早反应。  相似文献   

8.
麻风病有很多类型。在两个极型,即皮损局限,通常查不到菌的纯结核样型(TT)与皮损广泛,大量带菌的纯瘤型(LL)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分别称为偏结核样型的界线类(BT)、中间界线类(BB)和偏瘤型的界线类(BL)。各型的预后相差悬殊,临床表现呈现连续光谱似的改变,显然反映了宿主对抗麻风菌的免疫力有所不同。 近年来关于麻风患者免疫状态研究的资料很多,往往选择瘤型(包括BL与LL)麻风  相似文献   

9.
对Joseph病黄氏家系中25人(包括患者11人)检测了HLA-A、B位点抗原分型,其中18人作了Bf和C4的检测。发现Bf均为F型、C4均为C4A3和C4B1,因此不能提供分离信息。根据A、B位点抗原分析出单倍型,发现有两种HLA单倍型,HLA-A11、B13和HLAA30、B13始终伴随着患者。根据目前材料计算Lods值为1,27,呈松弛的连锁关系,而此病又呈现出明确的显性遗传,因此推测本病除MHC区外至少还存在有一个以上的调节基因。另外发现没有A11、B13或A30、B13单倍型者均不发病,这一负相关可作为非疾病基因携带者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麻风杆菌细菌密度指数与瘤型麻风患者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1gG.1gA及1gm)含量相关情况。使用皮肤切刮法检查瘤型麻风患者的细菌密度指数,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瘤型麻风患者三种血清1g.80例瘤型麻风患者中麻风杆菌检查阳性的29例。  相似文献   

11.
湖南籍汉族女性HLA—A/B单倍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湖南籍汉族女性人群中HLA-A,B位点单倍型基因频率。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法对50例无血缘关系的湖南籍汉族女性HLA-A,B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查,通过比较连锁不平衡参数来推测单倍型。结果:居单倍型基因频率前3位的是A11-B60,A2-B60,A24-B48,而A2-B52,A1-B13,A24-B52等5种单倍型有显著的连锁不平衡,结论:湖南籍汉族女性HLA-A,B位点抗原,特别是B抗原的分布与国内其它地区汉族人群及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男女混合)比较有其特殊性,A2-B52,A11-B13,A24-B52三种单倍型有显著的连锁不平衡,可能为湖南籍汉族女性特有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12.
周勇  陈春梅 《海南医学》1993,4(4):14-15
1984年以来,我院对86例麻风进行联合化疗,现将有关临床、细菌、麻风反应和毒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停药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共有患者89例,接受联合化疗(MDT)的86例,占96.6%。其中瘤型(LL)44例,界线类偏瘤型(BL)14例,中间界线类(BB)6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22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15~85岁,平均47.4岁。病期0.5~42年,平均6.7年。分为初治组(未经抗麻风治疗)50例,经治组(曾用过抗麻风药物)36例。86例麻风中属复发病例的36例。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告了使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15例男性瘤型麻风血中几种激素浓度:血浆睾酮(T)浓度非常显著高于参照值,雌二醇(E_2)浓度明显高于参照值,E_2/T比例也显著高于参照值,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  相似文献   

14.
神经脓肿是结核样型麻风外围神经病变的重要特点,但却极少见于瘤型麻风。直至1977年,文献上仅有8例瘤型麻风神经脓肿的报道。由于国内仍未见这方面的资料,故我们将所遇到的两例瘤型麻风神经脓肿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男,57岁,临床上为典型的瘤型麻风。面部、两耳垂浸润性损害(狮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0);而平行接种的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足垫平均菌量为3.68×10~?,表现为局限性增殖.麻风菌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数期明显延长.对裸鼠体内增殖的抗酸杆菌(AFB)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①不能在可培养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②吡啶提取试验失去抗酸性;③在鼠足垫试验中呈典型的麻风杆菌生长曲线,并对抗麻风药物如氨苯砜,利福平完全敏感。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裸鼠体内增殖的AFB是人麻风杆菌. 从受感染的裸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被感染了的麻风杆菌也能播散到其他脏器和非接种部位;又从接种麻风菌的足垫部位的组织切片中见许多大小菌团;呈现瘤型麻风病变. 上述结果证明了裸鼠实验麻风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对今后开展麻风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放以来,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江苏省的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全省性普查普治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麻风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有大批瘤型麻风患者临床治愈出院。如何严格而又恰当地掌握瘤型麻风治愈标准,成为当前麻风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病理活体组织检查对判断瘤型麻风治愈起着重要作用,1963年福州会议制定的暂行标准要求出院瘤型麻风在病理上无麻风性特异性病变和抗酸染色查菌阴性,并在纪要中强调提出出院条件不得低于此标准。。试行十六年来,有些  相似文献   

17.
张丽煌 《医学综述》2011,17(9):1337-1341
鼻咽癌是与病毒相关的癌症,在东南亚和北非地区高发。几组基因连锁分析研究显示,易患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和单倍型与鼻咽癌的发展相关。HLA系统是高度多态性的,根据人类种群研究发现其有能力赋予鼻咽癌易患性或抵抗性。现概述在鼻咽癌发病率不同的各个地区间的HLA阳性、阴性与鼻咽癌流行的信息。根据HLA相关的免疫功能及HLA基因与鼻咽癌易感假基因之间存在的潜在连锁不平衡关系,来重点讨论这些相关性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从中国人体筛选的 HLA 标准抗血清33型,对179例广东汉族入进行了 HLA 测定。共测出32个型,并测知各型 HLA 抗原分布的频率。以本文调查的资料与我国南北方一些省份的 HLA 调查资料相比较,结果显示华南地区 HLA—A11基因频率占首位,而北方是以 HLA—A_2基因频率占首位,还显示 A_1,A_3,B_(14)基因频率有从北向南逐渐减低的趋势,而 A11,B17,B40,BW46,的基因频率有从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汉族,黎族,蒙族,藏族之间,就现有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各型 HLA 基因频率未发现明显差异。上述南北方的差异之确切含意尚不清楚。本调查共检出14条连锁不平衡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975~1977年在江苏太县溱湖医院发现组织样麻风瘤16例。其一般临床表现与瘤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相似,组织样损害分为四型;临床资料提示其为耐砜类药物菌株所致。8例中之6例经鼠足垫试验证实为耐氨苯砜菌株,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典型组织样麻风瘤4例,不典型12例;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疫学检查。作者认为麻风杆菌耐砜类药物突变株可能是产生组织样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眼的损害在麻风病患者中常见,“任何疾病都不象麻风那样经常引起眼部病变”[1]。由于麻风眼病进展缓慢、症状不够明显,往往被忽略,但最终却危及视力甚至造成失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我们对44例住院麻风性眼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4例中男29例,女15例;瘤型29例,结核样型13例,界线类2例;年龄(17~35)岁10例,(36~45)岁20例,(46~55)岁10例,56岁以上4例;病程(1~5)年14例,(6~10)年20例,10年以上者10例。2方法按麻风眼病检查的常规检查法确诊:①观察眨眼运动;②询问眼有无疼痛或视力模糊,检查并记录视力;③眼部检查先从眉毛开始,然后依眼睑、睫毛、结膜、巩膜、角膜、虹膜和瞳孔顺序进行;④用裂隙灯或角膜放大镜检查角膜、虹膜,用笔灯检查角膜反射;⑤测定眼压;⑥测定眼闭合不全;⑦检查角膜感觉;⑧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结果1麻风性眼病与性别关系44例中患眼睑病变35例,男25例(71.42%),女10例(28.57%);泪器病变29例,男22例(75.86%),女10例(28.57%);角膜病变30例,男23例(占76.66%),女7例(占2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