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在我国各大医院已普遍开展 ,传统的CABG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的。为避免应用体外循环技术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9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CABG ,OPCAB)。上海长海医院 2 0 0 1年 2月 - 2 0 0 2年 3月施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 10 8例 ,效果满意。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8例OPCAB患者 ,男 82例 ,女 2 6例 ,…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艳  杨慧  陈秀艳 《黑龙江医学》2001,25(3):211-211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 ,一般是在体外循环 (CPB)下进行的 ,随着心外科技技术的日益成熟 ,为了克服体外循环对人体产生的物理及生理、生化的有害影响。我院从 1998- 0 5~ 2 0 0 0 - 10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pumpCoronayArteryBypass,OPCAB) ,成功完成了 5 0例手术 ,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此术式的术中配合的体会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患者中 ,男 38例 ,女 12例 ,年龄 33~ 78岁。全组患者心绞痛分级均在 3~ 4级。其中 ,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是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 ,其手术风险大 ,术后并发症多[1] 。我院自 1 996年 5月~ 1 999年 7月共进行CABG术 1 3例 ,除 1例死亡外 ,其它 1 2例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 3例 ,男性 1 0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2~ 71岁 ,平均年龄 62 .5岁。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 ,冠状动脉移植 3支 4例 ,移植 4支 9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 6~ 72h,监护 4~ 7d ,转至普通病房。除 1例术后 1 1h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它 1 2例均顺利转出ICU。2 术后…  相似文献   

4.
陀健琳 《华夏医学》2002,15(5):595-596
冠状动脉造影 (CAG)是诊断冠心病、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最准确的方法[1] 。但由于该项技术为有创性检查 ,如处理不当 ,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将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4 6例施行CAG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由于该项技术为有创性检查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顾虑较多 ,存在紧张、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 ,应着重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指导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 ,并把以往作CAG的成功病例向其介绍…  相似文献   

5.
吴勇娟  刘莉  刘忠惠 《农垦医学》2002,24(5):377-378
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搭桥的血管一般采用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 ,其目的是改善心脏供血通畅 ,保证心肌供血正常。CABG术后病情变化凶险 ,而手术后良好的监护工作 ,是促进疾病愈合、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我院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1月共完成 5 3例 ,近期效果满意。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3例中男性 49例 ,女性 4例 ,年龄 3 3~ 69岁 ,平均 5 6.7岁 ,95 %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合并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8例 ,84.9%的病人心绞痛 (CCSIII~IV级 )。除 2例非体外循环下行…  相似文献   

6.
检测43例冠心病患者、39例高血压病患者及41例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及脂蛋白(a)(LPa)水平,发现:TG、apoB100在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较健康人显著升高,而apoA1/apoB100则显著降低;LP(a)仅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在预测冠心病危险度的各项血脂指标中,LP(a)较TG、apoB100、apoA1/apoB100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作为单独手段或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结合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1]。作者自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用单纯TMLR治疗冠心病患者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5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4岁±7岁,其中70岁以上占30%。男∶女为37∶13。术前平均心绞痛(加拿大分级[2])为37级±07级。全组病例中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占66%、高血压病66%、糖尿病38%。中或重度肺功能障碍者1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PTCA)术后再发心肌缺血者各4…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肌梗塞 (perioperativemycardialischemi a ,PMI)死亡率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再发心梗无疑是雪上加霜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临床资料从 1996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共开展CABG术 2 8例 ,低温体外循环 (CPB)下CABG 18例 (其中序贯桥 5例 ) ,常温CPB不阻断下 3例 ,非CPB下 7例。术后 1周内 3例发生心肌梗塞 ,其中男 2例 ,女1例 ,术前均发生过心梗 ,心功能Ⅲ~Ⅳ级 ,2例合并高血压 ,1例合并糖尿病 ,冠脉造影 3~ 5支病变 ,射血分数平均 4 2 %。手术方法均采用冷晶…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血管血运重建后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血运重建后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PTCA)及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前后的24小时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TCA及CABG后QT和QTc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管重建术后能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QTd,可能反映了部分顿抑或冬眠心肌的“复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这种方法虽有其优点,但也引起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不用体外循环,手术期间保持心脏跳动,减轻了病人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而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选择[1]。我院于1999年1月~4月共施行CABG7例,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49~65岁,平均57岁。均有心绞痛史3个月~6年,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4例,狭窄程度60%~10…  相似文献   

11.
刘维波  赵枫 《浙江医学》2002,24(4):236-23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监护治疗是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自1997年6月以来 ,我院ICU收治了112例CABG术后患者。现将术后早期治疗体会总结如下。本组男性74例 ,女性38例 ;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61.2岁。病程3个月~31年。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26例 ,有较典型心绞痛病史63例 ;ECG示心肌梗死23例 ;合并有高血压病47例 ,糖尿病39例 ,脑梗死4例 ,风湿性心脏病9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内径缩短分数 (FS)22 %~41 % ,左室射血分数(EF)35 %~72 %。搭4支血管…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现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我院胸心外科从 1 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共施行CABG 9例 ,均康复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1例。年龄 38~ 6 7岁 ,平均 5 1岁。体重 5 0~ 83kg,平均 6 9kg。不稳定型心绞痛 8例 ,无心绞痛史者 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 2例 ,糖尿病 1例 ,室壁瘤2例 ,左室附壁血栓 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造影示 9例均为 3支以上病变。狭窄程度 4 0 %~95 % ,其中 90 %以上 9支。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E…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搭桥术(以下简称CABG)是当代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CABG可在低温体外循环(以下简称CPB)下进行,也可以在非CPB下进行。我院于1999年1月在非CPB下行4例CABG,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6月~ 1999年 7月 ,为 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 ,其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对CABG术后监护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8例冠心病行CABG术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5~ 6 5岁 ,体重 6 0~ 88kg。其中用乳内动脉搭桥 1根的 1例 ;用大隐静脉搭桥 2~ 3根、左乳内动脉搭桥 1根的 5例 ;大隐静脉搭桥2根 室壁瘤切除术的 2例。其中 1例因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以下简称低心排 )抢救无效死亡 ,余均顺利恢复出院。2 术后监护2 1 血液动力学监测 CABG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对心肌的损…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配合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35岁以上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达48%~6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在国外已广泛开展多年,是改善病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院自1980年至1999年6月施行CABG手术17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全部取得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男156例,女1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7岁。症状期3个月~35年。冠状动脉单支系统病变4例,其余均为多支系统病变。二、洗手护士手术配合要点1CABG是利用自体的一段游离大隐静脉远端与冠状动脉阻塞病变远端作端侧吻合,近端与升主动脉作端侧吻合术。2手术医生上下两组同时进行:(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否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方法 选择行PTCA的慢性冠心病患者18例为观察组(PTCA组),怀疑有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患者20例作对照组(SCA组),观察血清心肌酶CK-MB、LD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MN%)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所有PTCA均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小于15%。手术后上  相似文献   

17.
杜俊峰  王洪斌 《农垦医学》2000,22(5):305-306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我们从1997年1月到1999年11月,共做53例,近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3例中男49例,女4例;年龄33—69岁,平均567岁。心绞痛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18例,Ⅳ级27例。病程6个月—15年。17例有心梗史。合并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12例,肾功能不全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左心室壁瘤形成6例。冠状动脉(CA)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8例次,左前降支53例次,回旋支49例次,右冠状动脉50例次,对角支48例次。限期手术16例,择期手术37例。左室射血分数(EF)27%—60%。二尖瓣病2例,主动脉瓣病变1例,双…  相似文献   

18.
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36例,均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2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5%,9例45% ̄30%,除1例在非体外循环左外侧小切口下手术,余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0例采用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桥。结果36例CABG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除1例手术死亡外,其余病例心绞痛均得到明显缓解。笔认为,CABG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刘永春 《医学文选》2001,20(2):212-215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用多种形式的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或消除心绞痛;其后,为了间接地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和治疗心绞痛,而开展了心肌固定术、心肺固定术、心脏心包固定术、心脏网膜固定术、冠状静脉窦的动脉化等。60年代出现的直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的手术方法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1]得到迅速普及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CABG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和常规手术,因百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CABG的发展1.1CABG的建…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冠状动脉硬化病(CAD)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病死率及远期效果。方法总结了从1994年9月至1997年5月为76例CAD病人行CABG的临床资料及术后1个月至2年8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为2.6%,术后心排血量(4.96±1.56)和心脏指数(2.75±0.76)较术前(分别为3.88±1.74和2.17±1.06)明显增加(P<0.01),余74例在随访中仅2例出现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缓解率为97%。结论CABG可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消除心绞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