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3例重度深覆(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10例兼有颅颌系统功能紊乱症)用肌位咬合垫消除深覆对下颌运动的限制,调整髁突位置,观察2月待(牙合)位稳定,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用铸造支架咬合垫式义齿作(牙合)建修复。(牙合)重建后下颌边缘运动时水平向的位移增大,垂直向的位移减小,息止(牙合)间隙减小,快速开闭口运动速度加快,咀嚼效率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有所改善,说明(牙合)重建修复是成功的,重建了咬合,关节、肌肉的生理平衡。  相似文献   

2.
牙齿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牙合)的类型,(牙合)干扰的类型,牙列缺损与缺失,(牙合)接触状态及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矫治方面,对牙咬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关系进行了评判。认为牙咬合错乱是一致病因素,往往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在治疗方面,应首先通过调(牙合)或修复,以使正中关系(牙合)与正中(牙合),正中闭合与正中(牙合)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MKG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运动反映口颌系统的肌肉、关节、咬合三者间的关系,如三者关系正常,则下颌运动正常,反之,则出现下颌运动异常。下颌运动异常是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临床表现之一,因此,有人认为诊  相似文献   

4.
颞颌关节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肌肉压痛,关节弹响,下颌运动障碍。许多学者对本病的发病因素有不同的见解。Prentiss等认为咬合异常是主要的发病因素。Schwartz等认为本病主要因素是关节肌肉的不协调,同时也和精神紧张有关。他们认为咬合并常是本病的结果而不是原因。Ramfjord等认为精神紧张和咬合失  相似文献   

5.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病,它是继龋病,牙周病和错牙合畸形之后发病率最高的口颌系统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障碍等症状,其病因复杂,但公认与精神、牙合、肌肉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牙合因素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深覆的致病机理,对56例伴深覆的颅颌功能紊乱患者从临床,X线摄影。下颌运动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结果:①弹响以开口初、闭口末居多(75.61%);髁突以后位居多(76.79%);②有31例临床上表现牙位与肌位不一致;③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深覆(牙合)患者自然开闭口及由姿势位闭合至ICO时下颌向后运动的人数显著多于非深覆(牙合)患者,但戴咬合板由姿势位闭合至ICO下颌则呈前上方向运动;④经肌位咬合板治疗,患者症状消失,但牙位与肌位仍不一致.结果提示深覆(牙合)的主要致病机理:①切道斜度大,下颌运动受限、下颌后退导致髁突后位,盘突关系不协调;②导致牙位与肌位不一致,造成关节内微小创伤。肌位咬合板可消除或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7.
许多因素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如结构异常、压力所致肌肉活动过度、以及创伤所致关节负载过重等。但是对于牙齿咬合因素一直不清楚。文献报道对于特殊的(牙合)导(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磨牙关系以及非工作侧接触与TMD产生之间的关系是有争议的。本文目的是对有症状囊内TMD患者的磨牙关系、侧导以及非工作侧接触与无症状志愿者进行比较。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263名有症状TMD患者和82名无症状志愿者。无症状志愿者符合下  相似文献   

8.
<正>咬合(occlusion)狭义上是指下颌各种功能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广义概念则是指咀嚼过程中口颌系统(包括牙、颅面骨骼、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等)各组分间的功能关系[1]。临床上,不同类型的错(牙合)畸形影响上下颌牙列间动态和静态的接触,进而导致整个咀嚼系统的功能紊乱。咬合接触异常会造成(牙合)干扰,引起牙周组织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对13例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RW-splint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3例患者治疗后下颌运动分、关节杂音分、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颞下颌关节指数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诊分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W-splint治疗能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疼痛、下颌运动、弹响。  相似文献   

10.
<正> “(牙合)紊乱可以导致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已日益为广大学者和牙科医生所重视。Mongini指出:(牙合)决定髁突的改建,而且可以使关节形态有明显的变化,(牙合)紊乱可能是使关节产生典型变形的原因。Scott认为咬(牙合)不调可引起牙周膜变化、肌肉痉挛和颞颌关节改变。Perry.H.T强调(牙合)对颞颌关节的重要性并指出颞颌关节功能异常与牙齿咬(牙合)有一定关系。Ingervall通过正畸临床证明用正畸方法消除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医学界对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但咬合调整作为常见的口腔临床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主要包括调(牙合)、正畸治疗、修复治疗、正颌治疗与(牙合)板治疗等。文章回顾既往文献,梳理常见咬合调整治疗方式及其与TMD之间的关联,为咬合源性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表现为疼痛、弹响、开口受限和下颌运动异常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接受正畸治疗。近年来,关于能否通过正畸治疗改善患者咬合并进一步改善其关节症状,以及正畸治疗能否导致TMDs的发生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TMDs与很多类型的错牙合均有相关性。本文从咬合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分析错牙合畸形和TMDs的内在联系,探讨TMDs与正畸治疗以及正畸治疗后稳定性的关系,以期为正畸临床预防和治疗TMDs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虽然对该病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对其病因仍有不同观点,尤其是对(牙合)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仍有争论。Costen、Ramfjord、Posselt、Weinberg、Mongini等学者认为(牙合)异常是TMJDS的始发因素。(牙合)异常改变髁突位置,损害关节,干扰神经肌肉,引起肌痉挛,从而导致TMJDS。  相似文献   

14.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该病的病因、诊治、命名等目前国际上还未统一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咀嚼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主要表现在颞下颌关节(TMJ)和咀嚼肌的疼痛,TMJ在下颌运动时出现的弹响以及下颌运动障碍。其病因与精神因素、(牙合)干扰、偏侧咀嚼、夜磨牙、医源性刺激等有关。只要能避免或消除导致TMJDS的因素,对该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架与面弓     
(牙合)架(articulator)又称咬合器,是口腔矫形临床常用的一种器械。用以固定患者的上下颌模型,可保持上下牙弓的正中(牙合)位,或上下颌弓的正中关系和垂直距离,以便在口外进行排牙和调磨咬合。复杂的(牙合)架因能较精确地摹拟下颌的功能运动,故可用来研究咬合与下颌运动的关系,或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一、(牙合)架的分类验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较多,本文仅提出两种分类法:①按其摹拟下颌运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疆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812名在读医学生使用Helkimo指数进行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情况调查。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占39.50%。咬合关系中前牙深覆牙合及反牙合,不良习惯中的偏侧咀嚼,夜磨牙为主要危险因素,增加TMD患病的风险。结论 错牙合畸形与牙合应力疲劳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与咬(牙合)有关的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弹响,下颌运动受限或偏移、疼痛。 1.弹响:为卡嗒声或爆破响。卡嗒声是髁突的上面和关节盘下面产生不协调所致,也可能由翼外肌痉挛引起。爆破响多半与髁突上面的破坏和炎性改变有关。它使骨面粗  相似文献   

18.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牙合。 7具尸体没有上述表现者设为对照组。TMJ石蜡切片 ,HE染色观察。动物实验 :18只新西兰大白兔 ,9只以固定矫治技术将第一前磨牙拉向其近中的自然间隙 ,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 ,另 9只作对照 ,3个月后TMJ切片观察。结果 :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 ,咬合紊乱组关节盘明显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关节盘可随咬合紊乱而作厚度方面的改建。  相似文献   

19.
非工作侧牙齿的接触被认为是咀嚼肌活动增大的原因,并且这些接触是功能紊乱,活动(如磨牙、咬牙)的诱发因素,并导致(牙合)的病变。可是在咬合检查和处理的过程中,又常常对非工作侧牙齿的接触忽略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神经肌肉对下颌运动有反射性保护作用,它可以避免下颌运动中有危害的牙齿接触,因此,只靠病人自然侧合运动来确定非工作侧牙齿的接触是不适当的。另外,Mccollun提出:“侧合运动的轨道对牙齿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下颌运动描记仪(SGG),对34例正常(牙合)青年的下颌边缘运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下颌边缘运动受到(牙合)、神经肌肉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特有的生理控制机理,受解剖性因素((牙合)、颞颌关节)控制的运动轨迹重复性优于受生理性因素(神经肌肉)控制的运动轨迹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