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激活蛋白 -1(AP- 1)信号转导级联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5 (IL -5 )基因转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哮喘模型。从每只大鼠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KC激动剂12 肉豆蔻酰 13 乙酸佛波酯(PMA)组、PMA和AP -1顺式诱骗元件(CDODNs)组及PMA和AP -1突变顺式诱骗元件(突变CDODNs)组进行培养。两种CDODNs分别经脂质体转染至后两组细胞。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检测AP -1活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IL -5mRNA表达。结果 (1)PMA组的AP -1活化(86 777.2 2±2 2 5 7.79)和IL 5mRNA表达(0 .810 0±0 .0 316 )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 0 70 8.5 4±96 8.0 4和0 .30 5 0±0 .0 12 9)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2 )PMA和AP -1顺式诱骗元件组的AP -1活化(2 3475 .90±75 7.99)被抑制,IL -5mRNA表达(0 .345 0±0 .0 12 9)亦减少,与PMA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PMA和AP 1突变顺式诱骗元件组的AP 1活化(86 95 5 .71±16 0 0 .38)和IL- 5mRNA表达(0 .8175±0 .0 2 2 2 )与PMA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3)T淋巴细胞AP -1活化和IL 5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0 .0 1)。结论 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在树突状细胞(DC)水平对过敏性哮喘TH/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rhGM-CSF和rhIL-4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的DC并予鉴定,ELISA法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IL-10以及与自身T细胞反应后,RT-PCR检测T-bet和GATA-3 mRN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分泌的胞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外周血DC分泌IL-10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干预后DC分泌IL-10降低,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外周血DC分泌IL-12低于对照组(P<0.05);黄芪干预后DC分泌IL-12增加,但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培养第7天哮喘组T细胞内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组IL-4/IFN-γ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干预后T细胞内IL-4水平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FN-γ水平增加,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FN-γ比值降低,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T-bet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哮喘组GATA-3 mRNA的表达强度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组GATA-3/T-bet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黄芪干预后T细胞GATA-3 mRNA的表达强度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bet mRNA水平增加,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T-bet比值降低,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哮喘患儿DC功能缺陷,产生IL-12减少、IL-10增加导致TH2优势分化,从而使TH1/TH2平衡向TH2倾斜,合成IFN-γ减少,进而造成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而致哮喘发作.黄芪对DC的调节主要通过降低IL-10的分泌水平,从而降低其抑制TH0细胞向TH 1分化的功能,即间接抑制了TH0细胞向TH2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哮喘大鼠CD4+T细胞IL-4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不同的反义寡核苷酸(AS-1反外显子-1;AS-2反外显子-2;AS-3反翻译终止部位)和空白对照分别转入经免疫磁珠阴性分离的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细胞培养28小时后,用ELISA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4和细胞内IL-4 mRNA的水平.结果不同组RT-PCR结果(IL-4/β-actin相对吸光度)AS-1、AS-2、 AS-3及空白组分别为0.261 5±0.147 6、0.288 5±0.141 1、1.101 2±0.364 1及1.206 8±0.383 6(F=22.597,P<0.01).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IL-4结果AS-1、AS-2、 AS-3及空白组分别为13.800±7.233、15.329±7.358、52.643±12.075及58.286±14.100(F=34.976,P<0.01).经AS1、2干预后细胞内IL-4mRNA和细胞培养上清IL-4的水平均较AS-3和空白组干预后 IL-4的水平低(P<0.01).结论IL-4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IL-4和IL-4mRNA表达;不同序列IL-4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模拟微重力对肺T淋巴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分离肺T淋巴细胞,利用的旋转式细胞组织培养系统(RCCS,即旋转生物反应器)模拟微重力条件.培养T淋巴细胞后,采用PepTag非放射性PKC检测试剂盒测定PKC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达核因子-cB(NF-κB);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白介素-2(IL-2)生成;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面抗原CD25.结果普通细胞培养容器组培养的T淋巴细胞,刀豆素蛋白A(ConA)组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PKC活性增强,NF-κB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增加,IL-2生成增加,表面表达CD25的细胞增多(P<0.01);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与普通细胞培养容器培养的T淋巴细胞相比较,ConA刺激后,PKC活性降低,NF-κB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减低,IL-2生成下降,表面表达CD25细胞减少(P<0.01);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加入PKC特异的激动剂PMA,和ConA共同培养的T淋巴细胞组,与同样条件下ConA组相比,PKC活性略增强、NF-κB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IL-2生成的量、表面表达CD25增加(P<0.01).结论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T淋巴细胞的激活受到抑制;PKC的活性降低,表达NF-κB细胞数减少,表面表达CD25的细胞数降低,T淋巴细胞分泌的IL-2降低;同样条件下,PMA对T淋巴细胞的上述指标有部分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CD86单克隆抗体对卵蛋白干粉(OVA)致敏并刺激小鼠TH1和TH2细胞因子比例的变化,为防治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OVA致敏的雌性Balb/c于激发前腹腔注射抗CD86单克隆抗体及同型对照IgG2α 50 μg,末次激发48 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以OVA致敏并激发的哮喘对照组小鼠BALF中IL-4、IL-5水平升高[分别为(64.23±3.91)pg/mL、(379.84±73.02)pg/mL],与PBS对照组[分别为(22±2)pg/mL、(245.75±50.01)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VA致敏并激发的哮喘对照组小鼠BALF中INF-γ水平降低[(98.73±16.41)pg/mL],与PBS对照组[(218.35±48.63)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CD86单克隆抗体组小鼠BALF中IL-4、IL-5水平降低[分别为(35.78±4.88)pg/mL、(222.98±58.68)pg/mL],而INF-γ水平升高[(206.92±47.8)pg/mL],与哮喘对照组及同型对照IgG2α组(98.73±16.41)pg/mL、(102.32±15.49)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CD86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共刺激信号,纠正TH1/TH2失衡,从而达到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哮喘大鼠脾淋巴细胞IL-4、IL-5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8只,哮喘组(B组)8只,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腹腔内注射致敏,2周后给予1%卵蛋白雾化吸入激发哮喘。(1%卵蛋白/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周后,24h内体外分离培养对照组大鼠和哮喘组大鼠脾淋巴细胞;通过RT-PCR半定量法和ELISA法测定2组大鼠脾淋巴细胞表达Th2细胞因子IL-4、IL-5mRNA转录水平和分泌蛋白的基础水平,观察外源性NGF和LIF体外干预后淋巴细胞IL-4和IL-5表达随干预浓度的变化。结果:(1)哮喘组IL-4、IL-5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外源性不同浓度的NGF、LIF干预下,IL-4、IL-5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比前一梯度低浓度干预组有显著升高(P0.05),NGF、LIF上调IL-4、IL-5mRNA和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在哮喘大鼠中,NGF、LIF可能通过上调Th2类细胞因子IL-4、IL-5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参与促进和放大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霉酚酸(MPA)或与抗B7-1单克隆抗体联用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建立T细胞反应系统,BrdU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RT-PCR及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FN-γ、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50 μmol/L MPA能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2)MPA可抑制IL-2、IFN-γ表达,增强IL-10表达。IL-2蛋白表达水平在MPA 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2.73 ng/L±14.64 ng/L vs 99.70 ng/L±9.15 ng/L,P<0.01);IFN-γ蛋白表达水平在MP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87 ng/L±4.22 ng/L vs 82.42 ng/L±25.55 ng/L,P<0.05);与对照组比较,MPA明显增强IL-10表达水平(770.95 ng/L±126.85 ng/L vs 545.71 ng/L±22.45 ng/L,P<0.05);联用抗B7-1单抗能加强此效应(941.90 ng/L±56.61 ng/L vs 770.95 ng/L±126.85 ng/L,P<0.05)。(3)IL-2、IFN-γ mRNA表达量在MPA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4±0.10 vs 1.17±0.15,0.52±0.05 vs 0.75±0.12,P<0.01);IL-10 mRNA表达水平在MPA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但与抗B7-1单抗联用后,其表达水平高于单用MPA组(1.28±0.06 vs 0.84±0.09,P<0.01)。 结论: MPA可改变细胞因子表达谱,促使Th1亚群向Th2亚群偏移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联用抗B7-1单抗可能有一定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在蛋白激酶C(PKC)对支气管哮喘T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 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豚鼠以及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别加入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13 乙酸佛波酯 (PMA)和NF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培养。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的表达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比色法测定增殖反应 ,用原位末端终止法观测凋亡。结果 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NF κB活化细胞百分比和增殖率与空白对照及加入PMA培养的正常T淋巴细胞相比均显著升高 (P <0 .0 1) ,而加入PDTC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 (P <0 .0 1)。加入PMA培养的哮喘T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与空白对照及加入PMA培养的正常T淋巴细胞相比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加入PDTC后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 (P <0 .0 1)。T淋巴细胞NF κ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增殖率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1~ 0 .72 ,P <0 .0 0 1) ,与凋亡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5~ 0 .71,P <0 .0 0 1)。结论 T淋巴细胞PKC活化后导致增殖增加及凋亡减少的生物信号可能是通过激活NF κB来转导的。T淋巴细胞PKC NF κB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可能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豚鼠白介素-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CD4+和CD8+T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雷公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哮喘组、雷公藤治疗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豚鼠,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L-5、GM-CSFmRNA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和CD8+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IL-5、GM-CSF-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处理组和对照组(P<0.01),而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哮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组(P<0.01),CD8+表达低于对照组和处理组(P<0.05).结论哮喘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IL-5、GM-CSFmRNA表达增高、CD4+表达增高,CD8+表达降低,而雷公藤甲素可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IL-5、GM-CSFmRNA表达,并可提高CD8+表达,降低CD4+表达.表明雷公藤可能在抗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饱和脂肪酸(SFA)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FA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性反应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SFA干预组、二甲双胍+ SFA干预组、AMPK抑制剂Compound C+二甲双胍+SFA干预组;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蛋白的分泌,Western blot分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FA干预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FA组比较,二甲双胍+SFA干预组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分泌水平均降低(P<0.05),而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强(P<0.05);与二甲双胍+SFA干预组比,Compound C+二甲双胍+SFA干预组TNF-α、IL-6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均升高,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二甲双胍激活AMPK降低饱和脂肪酸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心肌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和ACE2的表达,以及依那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HR随机分为2组:SHR对照组(n=7)和依那普利组(n=8),分别给以安慰剂、依那普利15mg.kg-1.d-1灌胃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左心室,行RT-PCR、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同步取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结果SHR心肌的ACE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都显著高于)WKY组(1.68±0.34 vs 0.33±0.12, P<0.05;1.21±0.14 vs 0.71±0.11, P<0.05),而ACE2 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皆明显低于WKY组(0.50±0.15 vs 1.16±0.24, P<0.05; 0.71±0.24 vs 1.22±0.14, P<0.05)。依那普利明显降低ACE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0.44±0.19 vs 1.68±0.34, P<0.01; 0.87±0.13 vs 1.21±0.14, P<0.05),提升ACE2的mRNA表达(1.77±0.49 vs 0.50±0.15, P<0.05),对ACE2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0.42±0.22 vs 0.71±0.24, P>0.05)。结论 SHR心肌ACE明显升高,ACE2显著降低,有利于血压上调。依那普利能降低ACE,提升ACE2,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的降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L-23在哮喘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IL-23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p19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表达;分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内IL-23p19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23p1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血清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肺组织中IL-23p19mRNA及IL-23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高(P<0.01),哮喘组脾脏T淋巴细胞内IL-23p19mRNA及IL-23p19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小鼠中,IL-23在血清、肺组织、脾脏T淋巴细胞中表达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提示IL-23参与哮喘发病,且可能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激活后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及两者表达相关性,探讨cyclin D1在PKC调控哮喘大鼠ASMCs增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卵清蛋白(OVA)吸入制备SD大鼠2周哮喘模型,原代培养ASMCs。采用正常大鼠(N组)和模型大鼠(A组)第3-6代细胞,分别应用PKC特异性激活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及抑制剂Ro-31-8220干预ASMCs, 根据不同处理分为4组:(1)空白组;(2)10 nmol/L PMA组;(3)10 nmol/L PMA+5 μmol/L Ro-31-8220组; (4)5 μmol/L Ro-31-822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等方法观察药物对ASMCs增殖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PKC-α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KC-α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线性相关分析评价PKC-α和cyclin D1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1)在哮喘组,与空白对照比较,PMA组、Ro-31-8220组S+G2/M期比例、吸光度A值、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1)。在正常组,与空白对照相比,PMA组、Ro-31-8220组S+G2/M期比例、吸光度A值、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显著(P<0.01)。(2)哮喘组内PMA组、Ro-31-8220组PKC-α以及cyclin D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正常组和哮喘组变化趋势一致。(3)在mRNA水平,大鼠ASMCs PKC-α和cyclin D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76,P<0.05),在蛋白水平两者的表达亦呈明显正相关(r=0.899, P<0.01)。结论:PKC-α能促进正常大鼠和哮喘大鼠ASMCs增殖,其在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KC-α可能通过调节cyclin D1而影响ASM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标本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和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NF-1α、HNF-4α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HNF-1α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18±0.371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0.383±0.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4α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846±0.384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0.397±0.105,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1α和HNF-4α mRNA 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HNF-1α 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92.3%)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42.3%),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4α 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96.2%)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HNF-1α和HNF-4α 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NF-1α与HNF-4α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HNF-1α和HNF-4α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下调,这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蛋白激酶C(PKC)致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8只)和对照组(8只)。应用PKC激动剂PMA和NF-κB抑制剂PDTC干预哮喘组和对照组大鼠ASMCs。采用流式细胞术、MTT法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检测ASMCs增殖;免疫荧光技术及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检测NF-κB活性。 结果: PMA干预哮喘组ASMCs 后S期细胞比例、A值、PCNA表达率、NF-κBp65阳性率及结合带的灰度值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的哮喘组ASMCs (均P<0.05),PDTC预处理后再给予PMA上述指标均低于仅用PMA干预及未干预者(均P<0.05)。仅用PDTC处理的哮喘组ASMCs上述指标均低于未干预的ASMCs (均P<0.05)。结论: NF-κB参与哮喘大鼠ASMCs增殖,在其增殖中存在着PKC-NF-κB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6.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道炎症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IL-17、RORγt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RORγ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RORγt mRNA、蛋白水平及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RORγt蛋白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BALF、外周血中IL-17含量、肺组织IL-17 mRNA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789、0.795、0.902、0.669、0.806、0.883,P值均<0.01).结论:RORγt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HO-1表达的转录调节机制。分离1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对照组、加入NF-κB激动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同时加入TNF-α和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醇吡咯烷(PDTC)组。培养6h后留取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培养24h后留取细胞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O-1的表达。发现TNF-α组T淋巴细胞H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44.48、29.94,P均<0.01),而同时加入TNF-α和PDTC培养组T淋巴细胞H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NF-α组(q=43.23、27.99,P均<0.01)。可见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HO-1基因转录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进行调控。T淋巴细胞NF-κB-HO氧化激活途径可能是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转基因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中ICOS信号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极化的影响.方法 1.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ICOS转基因(ICOS-Trangenic,ICOS-Tg)小鼠及其野生型对照(WT)小鼠脾细胞CD4+T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在不同时期的表达趋势及特征;2.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悬液中干扰素(IFN)-γ、IL-21、IL-23、IL-17的水平;结果1.野生型RA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ICOS的表达水平从4w到12w为上升趋势(%)(4 W:6.5 ±1.0;7 W:13.2±1.3;12 W:23.5±:2.1);ICOS-Tg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三期同样呈上升趋势(%)(4W:8.2±0.9;7W:17.2±1.5;12W:31.6 ±3.0),但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各期均表达上调(均P<0.05);2.野生型小鼠IFN-γ从4W开始表达上升,7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趋势相同但表达在各期呈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W~20 W均P<0.05);野生型小鼠的IL-21、IL-23及IL-17的表达于4周上升,12周达峰值后下降,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三者的各期表达趋势相同但呈上调趋势(IL-21和IL-17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小鼠在其致病过程中共刺激信号ICOS呈上调表达;ICOS-Tg小鼠同野生型小鼠相比,其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呈显著下调趋势;Tfh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IL-21、IL-17则均显著上调表达.Tfh细胞及其作用因子很可能参与了RA的免疫应答,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哮喘患者诱导痰中GM-CSF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非创伤方法获取样本的方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哮喘气道炎症的指标.方法3%高渗盐水诱导痰液,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和各种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哮喘组15例,痰中嗜酸细胞百分数为(33.4±6.7)%,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组(15例)的(2.1±0.4)%和对照组(10例)的(0.8±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的炎性细胞GM-CSFmRNA为0.32±0.05,与慢支炎组的0.19±0.02和对照组0.06±0.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支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患者(7例)治疗后诱导痰中嗜酸细胞为(32.6±11.9)%,与治疗前(29.6±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诱导痰中炎性细胞GM-CSFmRNA表达为0.42±0.12,与治疗前的0.66±0.2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诱导痰中炎性细胞GM-CSFmRNA表达增高是一较特异的气道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中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与磷酸肌醇3激酶(P13K)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与IFN-γ中的作用.方法 人PBMC先用P13K抑制剂Ly29400Z、PKC抑制剂Rottlerin或NT-κB抑制剂TPCK分别预处理1h,再加入结核杆菌低分子量多肽抗原(Mtb-Ag)和rhIL-2刺激3 d,最后用低浓度PMA Ionomycin短时再刺激后检测γδT细胞IL-2和IFN-T分泌;并同时检测,αβT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无抑制剂的对照组γδT和αβT细胞中分泌IL-2的比例分别为44.5%和15.2%,分泌IFN-γ的比例分别为51.1%和10.7%;Ly294002、Rottlerin、TPCK组分泌IL-2的γδT和αβ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后二组分泌IFN-γ的78T和αβT细胞亦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Ly294002组分泌IFN-γ的γδT和αβT细胞反而上升至77.2%和22.3%(P<0.01).结论 PKC途径活化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与IFN-γ;PDK亦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但在其分泌IFN-γ中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