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由鼻中隔偏曲引起或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约占15%~20%。现将我科两年来治疗的该种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鼻腔通气功能,而且还可以引起鼻出血、头痛及慢性鼻-鼻窦炎等病症。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日益成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由于光线好,视野清晰比额镜下传统鼻中隔手术更为优越,术后并发症少,但也可能发生鼻中隔血肿、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多发且常见疾病,重要临床症状有头痛、鼻塞、鼻出血等症状,治疗方法以手术矫正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额镜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手术,术后可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了265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其中局部偏曲的患者68例,在鼻内镜下行局部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68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顽固性鼻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32~84岁。合并高血压42例,鼻中隔偏曲7例。  相似文献   

5.
鼻出血以儿童鼻中隔利特尔区出血多见。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我科采用微波联合硝酸银局部烧灼治疗鼻出血,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1月~2010年6月,我科门诊治疗利特尔区鼻出血患者218例。男性129例、女性89例;年龄5~65岁,平均10.3岁。局部血管破裂158例、黏膜糜烂58例、毛细血管瘤2例。诊断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关于鼻出血的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排除血液病和严重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某些患者鼻塞、鼻出血或头痛等症状仍未缓解,检查发现仍有鼻中隔偏曲或骨棘(矩状突)、骨嵴存在,需再次施行鼻中隔矫正术。我科于2000-2004年在鼻内镜下对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效果满意,症状也基本消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鼻中隔前下方出血较鼻腔其他部位出血较多,且有时出血来势凶猛。我科于2005年2月~2007年1月将390例(471例)鼻中隔前下方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鼻中隔黏膜划痕术、改良鼻中隔黏膜划痕术、微波热凝术,并进行疗效对比,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2003—2005年收治鼻中隔偏曲伴鼻中隔结节性肥厚者18例,均用微波对结节进行处理,效果较理想,鼻中隔偏曲术后不再弯曲,无鼻中隔穿孔及术后出血发生,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58岁。主要症状中,鼻塞11例,头痛7例,有鼻出血史3例,并发鼻窦炎15例。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隔结节性肥厚多居中隔高位,基底宽广,质地柔软。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显示鼻中隔偏曲情况,及有否鼻窦炎和鼻中隔结节性肥厚,在CT片中,鼻中隔结节性肥厚者可见中隔表面黏膜明显增厚,且多为单侧,多与中隔偏曲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9.
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科于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利用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3例。例1为女性,18岁,1年前行微波止血治疗后,发生鼻中隔穿孔,穿孔直径约1.5cm;例2为男性,45岁,10年前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穿孔直径约1.0cm;例3为女性,32岁,在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中致双侧黏膜对穿,穿孔呈裂隙状,约0.5cm×0.3cm。以上3例均为鼻中隔前位穿孔,鼻中隔已无明显偏曲,例1和例2患者有鼻腔干燥、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穿孔可明显影响鼻腔功能。穿孔发生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较多见,因此,在鼻中隔矫正后对存在潜在穿孔因素者应同期做"预防性修补",以防术后形成穿孔。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将鼻中隔矫正术中的黏膜破损分为2类:Ⅰ类为双侧对穿;Ⅱ类为单侧黏膜穿破,偏曲的凸、凹处或嵴突尖处剥离后组织菲薄,黏软骨膜撕裂等,但未形成对穿。2008年3月~2010年9月我们对采用手术治疗鼻中隔严重偏曲144例,发生Ⅱ类穿孔28例,均进行了"预防性修补",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物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物的选择可以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于2001年10月~2004年4月对98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应用不同填塞物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筛窦入路利用自体骨行个体化重建眶内侧壁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经鼻-鼻窦入路,根据患者眶内侧缺损大小及鼻中隔形态,行个体化重建眶内侧壁治疗16例,观察患者术后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凹陷、复视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6 例患者术后随访3~13个月,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凹陷、复视基本恢复,未出现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眶内感染、视力下降、移植骨片脱位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在术后第5天因不慎挖鼻后反复出现鼻出血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窦入路,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个体化重建眼眶内侧壁,疗效较确切。  相似文献   

13.
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7年5月采用鼻中隔矫正结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软组织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黏膜肥厚又称鼻中隔结节,我科近2年共发现22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科采用鼻内镜下自体鼻中隔软骨或骨质修补鼻中隔穿孔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0年8月~2010年8月,我科收治鼻中隔穿孔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3~58岁,平均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手术在临床上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鼻中隔进路垂体瘤摘除术等.我们运用吸引剥离子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17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2001年,我科采用糖皮质激素溶液喷鼻,辅以抗生素软膏涂鼻中隔利特尔区治疗儿童原发性鼻出血,经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右侧间断性鼻出血1年于2009年1月1日就诊于我科。无明显诱因,伴右侧鼻塞,无疼痛,曾在外院诊断为鼻息肉。体格检查:右侧鼻腔可见淡红色新生物。纤维鼻咽镜检查显示:鼻咽顶后壁及鼻中隔后端可见不光  相似文献   

19.
本科自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共行鼻中隔手术224例,其中31例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连续喷嚏、多量黏清涕、鼻塞、鼻痒等鼻腔高反应症状。本文就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鼻中隔手术术式与术后处理对鼻中隔穿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惟一手段,但是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或操作不仔细,以及术后护理不当,均可能造成鼻中隔穿孔。本文总结18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