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是腹泻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针对腹泻使肠蠕动增快,肠黏膜渗出、分泌增加和肠道内菌群失调等特点,止泻药物大致可分为肠蠕动抑制剂,如复方苯已哌啶、易蒙停等;收敛止泻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2.
杨冬梓 《健康博览》2008,(11):22-22
经常吃大鱼大肉,稍有不慎,就容易腹泻。针对腹泻时肠蠕动增快、肠黏膜渗出和/或分泌增加、肠道内菌群失调等特点,止泻药物大致分为肠蠕动抑制剂(如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收敛止泻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整肠生)等几种类型,此外,活性炭等吸附剂可吸附毒秦减轻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因而也有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3.
腹泻是常见的疾病症状多由饮食不慎所引起。腹泻时肠蠕动 增快,肠 黏膜渗 出或分 泌增加肠道 内 茵群失 调等特点。止泻药物大致分为肠蠕动 抑制剂(如复 方苯乙哌啶 、易 蒙停)、收 敛止 泻剂( 如 鞣酸 蛋白 、次 炭酸 铋 )、黏膜 保 护剂( 思 密 达)微生 态 制 剂(如 培 菲 康 整 肠 生 )等几 种 类型 此 外活 ,性炭 等 吸 附 剂 可 吸 附 毒素 ,减 轻 对肠道膜的刺激因而也有止泻作用。 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曰对症用药。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 感染性 腹泻是 由细菌、病毒真 菌寄 生虫 等病原体引起 如菌痢 细菌性食 物…  相似文献   

4.
夏季是腹泻的多发季节,食品卫生稍有不慎,就容易腹泻。专家说,是药三分毒,切不可随意乱用止泻药。只有合理使用止泻药物,对症下药,才能最大限度地治疗腹泻,避免药品不良反应。针对腹泻时肠蠕动增快、肠黏膜渗出或分泌增加、肠道内菌群失调等特点,止泻药物大致分为肠蠕动抑制剂(如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收敛止泻剂(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整肠生)等几种类型。此外,活性炭等吸附剂可吸附毒素、减轻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因而也有止泻作用。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如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借此可排泄掉  相似文献   

5.
腹泻     
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加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为腹泻。腹泻的发生大多数由肠黏膜分泌增加、肠蠕动过快与肠吸收障碍引起。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感染是常见病之一。由于腹泻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深入,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治疗更趋合理。一、非特异性疗法按药物对胃肠道的作用机制,对症治疗的常用药分为:(1)改变肠蠕动药;(2)吸附剂;(3)改变肠道菌群药;(4)促进肠道分泌药。改变肠蠕动的药物,通常是通过引起肠局部收缩而迅速显效,可使肠内容物蠕动缓慢,  相似文献   

7.
腹泻常见,原因多多。药物引起的腹泻却常被忽视。 每种药物引起腹泻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不外乎:药物不被肠道吸收,存于肠腔内,肠内渗透压增高,将体内水分“吸”入肠内,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可谓“水倒流”;药物损害黏膜吸收水的过程,使肠黏膜分泌水分增加,可谓“水不入”;或药物作用于肠道神经、肌肉,加快肠道蠕动,肠腔内的东西来不及吸收,一股脑儿被推出体外。  相似文献   

8.
肿瘤因素临床常见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易使肠道分泌量超过吸收能力,导致腹泻.肿瘤如发展到一定程度,可造成肠黏膜损伤,进而出现不规则腹泻. 手术因素胃肠道肿瘤手术时,会切除部分肠段,造成肠道功能改变,导致腹泻.常见结肠肿瘤、小肠肿瘤及直肠肿瘤.  相似文献   

9.
夏季容易患肠道疾病引起腹泻,如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有些人腹泻期间,按传统说法或自己"想"出来的办法来对付,结果病情不但没有缓解,而且还会加重。腹泻期间禁食:有些人认为,腹泻时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  相似文献   

10.
每到夏天,吹空调、吃冷饮,很容易致人拉肚子。老百姓有一套自己的腹泻护理方法,如禁食、吃大蒜、吃鸡蛋补肚子等。但专家表示,上述做法都是腹泻的治疗、康复误区。禁食养肠不可取有人认为,腹泻时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烂,应当让肠道休息1~2  相似文献   

11.
蒙脱石——安全高效的止泻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民生 《药物与人》2007,20(7):29-29
临床上常用的止泻药有复方苯乙哌啶、洛哌丁胺(易蒙停)等肠蠕动抑制剂和鞣酸蛋白、次碳酸铋、药用炭等收敛吸附剂。肠蠕动抑制剂可延缓肠内容物的排出,使致病微生物同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使毒性产物  相似文献   

12.
肠屏障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肠屏障相关概念 1.1 肠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它包括:肠黏膜上皮、肠黏液、肠道菌群、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胆盐、激素和胃酸等[1~3].一般将其归纳为三部分:①生态屏障即肠道内的常居菌群;②机械屏障即黏膜上皮;③免疫屏障即黏膜细胞的分泌性IgA、黏膜内及黏膜下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即IELs)、派尔集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MLN).其中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非常重要,它在充满细菌和毒素的肠腔和其他组织及血循环之间构建了一个物理性屏障,一般意义上的肠屏障即指这层结构[3].  相似文献   

13.
慎用泻药     
泻药过去叫通便药,主要是指刺激或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反射或者通过软化粪便、润滑肠道,使肠内容物易于排出体外的药物。按其作用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另一类为接触性泻药,如酚酞;还有一类为润滑性泻药,如液状石蜡、开塞露等。容积性泻药所含多种盐类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口服此种制剂可使肠内容的渗透压增高,体液中的水分向肠腔内移动,肠内容物吸收水分后,体积增大,肠道被扩张,因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肠蠕动而导泻。如空腹服用硫酸镁溶液后能迅速由胃排入小肠,除引起肠内渗透压升高…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EN)有助于保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维护肠黏膜的结构完整性,促进肠黏膜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产生,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多样性。肠外营养(PN)能预防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进一步营养不良的发生,挽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然而PN会增加危重症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全肠外营养(TPN)时肠黏膜免疫受损,肠道菌群(GM)紊乱,滋养性喂养能显著改善肠黏膜的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内稳态的恢复。GM紊乱加重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或将进一步加重肠黏膜免疫的损害。因此,全面理解营养支持、GM与肠黏膜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平  吴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23,(15):2763-2766
目的 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腹泻患儿肠道微生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5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于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后、7 d后检测患儿肠道菌群数(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统计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 d后、7 d后两组患儿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治疗前,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3 d后、7 d后,研究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的8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临床症状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减弱便意的药物排便的过程首先需要有便意刺激肠道,引起肠蠕动,再经由肠道黏液的润滑,干湿适合的大便才能顺利排出。其中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起便秘。止咳药(主要指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复方甘草片等,以及氯丙嗪、安定、舒乐安定等镇静安眠药可能抑制肠神经及排便中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4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所有患儿在给予抗感染、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主要临床症状(腹泻、腹痛)的缓解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肠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肠道菌群指标(乳酸菌、双歧杆菌)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33.17±9.79)h,腹痛缓解时间(42.60±11.38)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NF-α(85.75±19.61)ng/L,IL-6(113.71±24.95)ng/L,内毒素(0.24±0.10)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肠黏膜屏障指标水平D-乳酸(4.61±1.18)mg/L,DAO(4.03±1.0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周后乳酸菌计数(9.97±0.65)logCFU/g,双歧杆菌计数(10.81±1.13)logCFU/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抑制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肠X射线钡餐检查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数字化胃肠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164例进行全消化道X射线钡餐检查,观察小肠蠕动增强、蠕动过快和肠管痉挛等。结果 116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6例,女性患者478例)中小肠蠕动异常者931例,约占80%。其中小肠蠕动增强者共366例,肠蠕动过快152例,蠕动增强并有肠蠕动过快者186例,肠管痉挛者227例。小肠运动功能无异常改变者为233例,约占20%。结论 X射线钡餐检查可作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高军 《保健医苑》2006,(2):42-42
泻药即通便药,指能刺激或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反射或能软化粪便、润滑肠道而使肠内容物易于排出体外的药物。按其作用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接触性泻药如酚酞(果导);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  相似文献   

20.
金石 《健康生活》2006,(8):33-33,34
腹泻也称拉肚子,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不能成形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然而,引起腹泻的疾病很多,有由胃酸过少或缺乏引起的胄原性腹泻;有由肠道感染、肠道炎症、肠道肿瘤、肠道消化或吸收障碍、食物中毒、化学品药物中毒等引起肠原性腹泻;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腹泻;也有功能性腹泻。因此,腹泻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肠道感染给予抗生素,消化不良给助消化药,肿瘤一般要进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