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病中治"指西医疾病用中医的思路方法进行治疗,继而对中医药治疗西医疾病的疗效及机理进行相关研究。中医病名欠规范及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复杂性、多样性,都是影响西病中治模式形成的因素。该模式与传统中医治疗模式相比,在论治思路、治疗目标、方药应用中均存在差异。"西病中治"以辨病论治为主,设立专病专方,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但其研究体系还有待完善,完善"西病中治"模式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病与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辨证与辨病均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概念。但笔者在临床当中,时常听到有同行或者对中医略感兴趣的人说:'冲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重在辨证,西医重在辩病。"这种说法割裂了中医学中辨病与辨证的整体关系,忽视了辨病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殊不知,辨病和辨证在中医学及其临床当中,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中医辨证仍是注重部分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辨证规律,涉及到的只是这个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证候特点。而辨病却注重疾病的整个特征。只有通过辨病认识到疾病的整体特征,才能逐步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3.
王琦教授在治疗疾病时倡导"主病主方",特别强调,中医临床既要辨西医之病,也要辨中医之病,还要辨症状论治。辨西医之病时要融中医之论、扬中医之长、辨中医之证以及特异治疗。主病主方"四级"制方思路,既体现辨病与辨证、辨体有机结合,又不失目标指归明确、执简驭繁,为中医临床诊疗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失眠具有高发病率和高共患病性的特点,这一公共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王琦教授在失眠症的治疗方面,结合失眠的病机:阴阳失调、阳不交阴,应用"交合安魂汤"为失眠的主方,疗效卓著,其中半夏与夏枯草为一对药,百合和苏叶为一对药,主要作用是交会阴阳,使营卫运行恢复常度,从而维持机体睡眠与觉醒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 第一篇谈“辨”辨的定义——辨明事实的真相,辨别是非与真伪。辨的目的——实事求是,从证的现象中,找出病的本质来。一、辨什么 1.辨患者是什么“病”-(辨能激之原) ①中医的病名,代有增减,《黄帝内经》有病名约二百余种,汉·张仲景时代有世俗病名二百八十八种,晋唐以来,约有病名千余种。②西医的病名也时有发展,据现代医学统计,人类的疾病已有上万种,总的趋势,总是古简今繁,古疏今密。 2.辨患者是什么样的“人”——(辨所激之体) 有人说,辨病是辨西医的“病”,辨证是辨中医的“证”。其实,无论辨病或辨证,最后总是要落到“人”身上去。从来没有离开土壤的庄稼,也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病证同一”与辨证思维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冠心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等方面,说明了中、西医在宏、微观认识上的统一;论述了冠心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病机是“心气虚、心脉瘀阻”,这一基本病机是冠心病中西医“病证同一”的基础;提出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新的辨证治疗思维模式:即首辨基本证,基本证由基本病枫叶与其相应的临床候组成;再辨主证,就是辨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要证候或主要病机,主证由主要病机与相应的临床证候组成;最后是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6.
辨病与中医病名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证、症是构成中医诊断的最基本的框架,中医诊治疾病必须首先明确病、证、症三级概念。在治疗上,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专方了疗铲对比结合辨证治原则,随症加减用工,必能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因此,中医病名规范是当前首务,根据目前已颁布的国家有关标准,笔者认为在实际运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继承传统、辨中医之病;着眼现代,辨西医之病;探索未来,辨新的疾病;辨病应注意以下两点:病的决定性因素是原发病因;辨病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病证与症状的关系""临床上如何确立病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必要性"三大议题;得出了依标本辨病机、遵缓急立先后,在此基础上参照西医诊断的结论;旨在说明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确立病名、辨析病证、把握病机三者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在关于"辨病"的讨论中,本文着重论述了作为现代中医,如何看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及西医诊断等问题,指出了应在灵活借鉴、为我所用原则下衷中参西,以减少误诊、漏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参照西医诊断进而扩展临床思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讨论小儿肾炎特别是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辨病,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些问题。作者综合了中医对肾炎的认识及西医在肾炎的病理、治疗方面的理论,认为肾炎在中医的病因病机与西医的病理解剖方面是可以互相解释的,而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辨病亦需互相结合。在治疗方面,对慢性肾炎的几个主要症状如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更应适当地使用中、西药物,互相配合,才有助于提高疗效。本文列举了慢性肾炎之水肿、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论治,是针对机体各个部分以及整体的主要功能状态与病理活动,综合评定,提出恰当的处理.而西医的辨病治疗,则是在寻找病源,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源用药.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准确性,重点在全过程;辨证又有助于辨病的个体化、针对性,重点在现阶段.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既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认识,又有阶段性、现实性和灵活性认识,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辨病辨证并治是中医经典的诊疗模式,由《伤寒杂病论》确立。病因病机是疾病的本质,辨病治疗是围绕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治疗。证是疾病的症状,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个同时出现。辨证治疗即是应用方药针对症状的直接治疗,辨病辨证并治强调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同步进行。现代中医界确立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实质上是辨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中医学的发展应该回归经典,传承精华,从恢复“证”的本义做起,提倡辨病辨证并治精神。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呈慢性、进展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在诊治中存在较大难度。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以辨西医之病和中医之证相结合,两者优势互补,各有侧重,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个体化治疗,是实现中医诊治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一种中医疾病,与西医心律失常、心神经官能症表现有相似之处。中医治疗心悸有较长历史,但随着古今异气和体质、饮食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等增大,心悸的发病率依旧较高,辨治方法仍需更新。王晞星教授深耘"和法"治疗疑难杂病多年,在心悸诊疗上提出了病因病机不和,治法治则从和,方药加减用和的独到见解,临床效验甚佳。  相似文献   

13.
中医和西医在我国同时并存,是我国医学的特点,中医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而西医具有现代医学辨病及治疗特点。因此辨证与辨病是医学领域中意义相关但有区别的2种根本不同的概念。尽管如此,但其目的却是一致的,临床实践表明两者是可以结合的。本文拟就现代医...  相似文献   

14.
李四化  陈胜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442-4444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黄斑水肿是它的继发病症之一,治疗上目前暂无特效药物,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虽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却无法显著降低复发率。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视力恢复也较单纯西医治疗远期恢复效果好,本文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近几年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病理特点,中医病名以"血浊"较为适当。应采取病证结合的诊治方法,即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治疗中注意辨五脏六腑与虚实标本,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辨病、辨证的结果合理选用调脂中药。  相似文献   

16.
曲倩倩  马伦  侯茜  康敏 《中医学报》2016,(7):998-1000
中西医结合是推动中医走出去的主要动力之一,病证结合、循证医学、循因医学这几个概念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病症结合是在西医辨病的前提下,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转化规律,实现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循证医学"作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注重对临床证据的总结,以增强西医对中医临床诊断结果的信心,实现中西医结合并且取长补短。循因医学是揭示疾病和治疗手段的本质机制并应用这些本质机制来指导临床,并最终揭示生命的本质机制的医学模式。这三个概念彼此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痹病”的临床辨证与辨病。方法通过对100例胸痹心痛病患者辨病与辨证的分析。结果①疾病分类:冠心病64例;高心病23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4例;其它2例。②辨证分型:痰阻心脉38例,心血瘀阻21例;寒滞心脉8例;心气方虚15例;心肾阴虚10例,心肾阳虚8例。结论①“辨病施治”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②《内经》关于“心痹病”的理论目前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与现代多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谈仲景的辨病与辨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辨病与辨证的学术问题。对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张仲景对某些病证有很深的认识。并揭示了它们的证治规律;《伤寒杂病论》中有些疾病以单个症状命名,存在局限性;张仲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但更多的注重辨证论治,指出,当前不应回避辨病(西医病名)和辨证(中医证名)相结合这一中西医互补而有利于提高疗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奉富的基础理论和宝贵的治疗方法。我们西医学习中医的目的,就是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服务。现就怎样进行中西医结合,提出一点浮浅的看法。 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按辨证全面分析以辨病 中压的“证”是根据中医理论得出来的,而西医的  相似文献   

20.
李庆海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现代医学手段,补充中医诊断的局限。对于西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参考西医疾病名与中医“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治疗;对于西医诊断不明确,中医诊断明确者,治疗时运用西医的症、征和中医的辨病辨证施治相结合;对于诊断不明确或不单一者,参考患者的症、征和证指导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