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丝光绿蝇幼虫形态学变化筛选日龄推断的指标。方法在20℃、24℃和28℃下饲养丝光绿蝇,瘦猪肉诱其产卵,每隔12h取样1次,直至50%以上幼虫化蛹为止,采用形态观察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丝光绿蝇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规律性变化,幼虫后气门平均光密度、咽骨骨化面积及其平均光密度这3项指标是推断幼虫日龄较理想的指标。结论在恒温条件下,幼虫前气门、后气门、头咽骨均发生规律性变化,为法医学中尸体死后间隔时间的精确推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丝光绿蝇抗菌肽的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高温处理对丝光绿蝇抗菌肽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丝光绿蝇Ⅲ龄幼虫针刺体壁诱导后,48h后提取其血淋巴,分别于100、80和60℃水浴0、0.5、1、3、5min等不同时间后,观察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后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丝光绿蝇幼虫经针刺诱导的抗菌肽100℃水浴1min仍有抗菌活性,100℃处理3min后活性丧失;80及60℃水浴5min后仍有抗菌活性。结论针刺诱导的丝光绿蝇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饲料对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成虫形态的影响。 方法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 ,分成两组 ,即鱼粉组和麦麸组 ,分别采用两种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 ,分别随机测量两组室内第 1~ 5代成虫头宽 ,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 成虫头宽经 t检验 ,组间比较 ,第 1、4、5代成虫头宽两组间雄性以及雌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第 2、3代鱼粉组成虫头宽显著性大于麦麸组 ;组内比较 ,两组内雄性以及雌性成虫头宽第 1代均显著性大于其第 2~ 5代。 结论 可能提示幼虫饲料添加鱼粉有利于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连续饲养 ,成虫形态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雌家蝇产卵器和足上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形态学上观察分析雌家蝇产卵器和足上与产卵基质选择行为相关的感受器。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雌家蝇的产卵器和足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雌家蝇的产卵器和足上存在6种形态的感受器,包括感受鬃、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感受鬃、刺形感受器和毛形感受器分布最广泛,其次是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感受鬃毛体伸展方向与体表的夹角较大。毛形感受器与体表连接膜的分节可见或不可见。第5腹节上的刺形感受器长300~700μm,而足上的刺形感受器长度不超过120μm。肛下板上的锥形感受器着生在臼状窝内,端部稍微变细、较钝;而足跗节上的锥形感受器基部不具有臼状窝,端部突变尖细。在中足胫节基部有一腔形感受器密集的区域。在左侧肛尾叶末端有一腔锥形感受器。结论家蝇可能通过这些感受器的感受作用,获取产卵基质的机械和湿度信息,对产卵行为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刺体壁对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规律。方法 丝光绿蝇三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金黄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滤纸片法作抑菌试验,用于显示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活力的大小。提取诱导后48h的血淋巴,设置3、5、7ul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设置不同稀释浓度,记录不同浓度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观察诱导后48h的血淋巴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等8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丝光绿蝇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高峰出现在处理后48h。平板滤纸片法抑菌试验中,以加7ul血淋巴的抑菌效果最佳。丝光绿蝇诱导48h血淋巴1/2、1/4、1/8、1/16、1/32、1/64的不同稀释浓度,对金黄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丝光绿蝇诱导后48h的血淋巴,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等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结论 针刺体壁能诱导丝光绿蝇体内产生抗菌物质,诱导的抑菌活力峰出现在处理后48h。抑菌试验加样以7ul为宜,诱导后丝光绿蝇的血淋巴,稀释至64倍,对金黄葡萄球菌仍有抗菌活性,提示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提示具有较广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体壁诱导丝光绿蝇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丝光绿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设置3μl、5μl、7μl、10μl不同的加样量,观察对溶壁微球菌24 h后的抑菌效果。设置1/4、1/8、1/16、1/32、1/64、1/128不同的稀释浓度,加样量10μl,观察对溶壁微球菌24h后的抑菌效果。[结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不同加样量对溶壁微球菌均有大而明显的抑菌环产生,10μl环太大易变形,不易测量,以加7μl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稀释1/4、1/8、1/16、1/32、1/64浓度组均有抑菌环产生,抑菌环随稀释倍数增加而减小,稀释1/128时观察不到抑菌环。[结论]针刺诱导丝光绿蝇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溶壁微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丝光绿蝇抗菌肽针刺诱导及初步电泳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丝光绿蝇抗菌肽的诱导及电泳分离方法。方法丝光绿蝇3龄幼虫针刺体壁诱导后,第48小时提取其血淋巴,设置3、5、7、10μl不同的加样量和pH值60、6.5、7.0的琼脂平板,观察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置于100、80℃水浴30s、1、3和5min后,观察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去杂蛋白效果和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并对各样品进行电泳分离。结果随加样量增加抑菌环直径增大,10μl环太大易变形,不易测量,以加7μl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平板pH值6.0时,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最大,随pH值增加而抑菌环直径减小。血淋巴100℃水浴30s、1min仍有抑菌活性,处理3和5min无抑菌活性;80℃水浴30s至5min均有抑菌活性,电泳显示100℃处理3和5min的样品与其他相比缺少2条蛋白区带。结论针刺诱导的丝光绿蝇抗菌肽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更强,分离时血淋巴预处理采用80℃水浴1—3min去杂蛋白效果较好,诱导的血淋巴100℃处理3和5min即丧失抗菌活性,电泳显示缺少2条区带,此2条差异区带可能为抗菌肽组分。  相似文献   

8.
丝光绿蝇室内种群连续2代产卵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在整个产卵期内的产卵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观察丝光绿蝇室内种群第6代及第7代成虫整个产卵期内每天的产卵量,并进行分析.结果第6代成虫于产卵期第4天和第11天出现2个产卵高峰,产卵量分别为1 252和1 290粒;第7代成虫于产卵期第1天和第8天出现2个产卵高峰,产卵量分别为858和763粒,后期产卵相对较少.结论丝光绿蝇室内种群产卵期内产卵量不稳定,后期产卵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宁德市不同海拔高度重要蝇类的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采用捕蝇笼诱捕法 ,每旬观察 1次 ,以平均捕蝇数计算密度指数〔只 /(日·笼 )〕。结果 两城区共捕获蝇类 4科 2 1属 2 8种 ,其中 5 7.19%种类相同。宁德市蝇类平均密度为 2 3 4.9只 ,家蝇为优势种 ,周宁县平均密度为 14 5 .5只 ,大头金蝇为优势种。低海拔的宁德市主要蝇种家蝇和丝光绿蝇全年均有活动 ,大头金蝇 2~ 3月未捕获 ;高海拔的周宁县家蝇和丝光绿蝇的活动时间为 3~ 12月 ,大头金蝇 1~ 3月未捕获。周宁县重要蝇种密度高峰期比宁德市推迟 1个月。结论 低海拔沿海城区蝇类种群密度比高海拔城区高 ,重要蝇种活动高峰期比高海拔城区提前 1个月。  相似文献   

10.
丝光绿蝇室内连续5代成虫产卵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丝光绿蝇室内连续人工饲养的各代成虫产卵特征。 方法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 ,采用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 ,观察记录其室内第 1~ 5代成虫产卵结果。 结果 成虫第 1~ 5代产卵天数 (x± s)分别为 :5 .5 0± 0 .17,8.2 5± 0 .96 ,8.2 5± 0 .5 0 ,7.2 5± 1.5 0 ,8.5 0± 1.2 9;产卵次数分别为 :18.0 0± 1.41,2 7.75± 9.0 0 ,2 3.0 0± 8.12 ,2 3.5 0± 11.5 6 ,33.2 5± 12 .89;第 1、2、4、5代产卵指数分别为 :0 .36 0± 0 .0 18,0 .788± 0 .32 0 ,0 .6 42± 0 .2 91,0 .819± 0 .40 6。室内第 1代产卵天数少于第 2、3、5代 (P<0 .0 5 ) ,与第 4代无显著性差异 ,第 2~ 5代间产卵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产卵次数及产卵指数室内第 1~ 5代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本次实验丝光绿蝇引入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成虫产卵特征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夷山口岸蝇类的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方法选择武夷山机场及其周边3个自然村为观察点,采用笼诱法,每旬观察1次,以每次平均捕蝇数计算蝇密度〔只/(日·笼)〕。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各种蝇类13929只,隶属6科32属51种;平均密度48.4只/(日·笼);大头金蝇为当地优势蝇种,占全部捕蝇数的43.07%,其次为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家蝇,分别占15.16%、8.56%和8.08%。4~5月为当地蝇类活动高峰期,但不同蝇种的活动高峰期各异,大头金蝇主要出现于4~10月;家蝇的高峰期分别出现于4、10月份;丝光绿蝇出现于4~9月,而巨尾阿丽蝇则于冬春季的1~4月为活动高峰。结论武夷山口岸及其周围环境蝇类种群丰富,密度较高,环境治理是控制蝇密度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绵竹市苍蝇种类、成蝇密度及滋生繁殖场所,了解其季节消长趋势,以指导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对不同环境采用人工捕蝇,观察幼虫滋生场所,对成蝇密度现况进行调查。结果绵竹市2003—2007年笼诱法监测5年内共捕成蝇1459只,平均蝇密度指数为1.73只/笼。有铜绿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家蝇、棕尾别麻蝇、市蝇、巨尾阿丽蝇和厩腐蝇共8个种类,且各年无明显蝇种变化。统计各月累计蝇密度显示高峰均在夏秋季节(5—9月)。化学灭蝇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灭成蝇药物选择以卫生敌敌畏加凯素灵为佳。结论降低蝇密度,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应采取城市综合治理措施,消除滋生场所。灭蝇要选择低毒、长效和联合用药,防止蝇类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口岸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夷山口岸蝇类种类、重要蝇种的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情况.[方法]选择武夷山机场及其周边3个自然村为观察点,采用笼诱法,每旬观察1次,以平均每次捕获蝇数计算种群密度(只/笼·日).[结果]本次调查其捕获各种蝇类13 929只,隶属6科32属51种;年平均密度48.36只/笼·日;大头金蝇为当地优势蝇种,占全部捕获蝇数的43.07%,其次为巨尾阿丽蝇、丝光绿蝇、家蝇,分别占15.16%、8.56%和8.08%.4~5月为当地蝇类活动高峰期,但不同蝇种的活动高峰期各异,大头金蝇的活动高峰期主要出现于4~10月;家蝇的高峰期分别出现于4月和10月;丝光绿蝇出现于4~9月,而巨尾阿丽蝇则于冬春季的1~4月为活动高峰.[结论]武夷山口岸及周围环境蝇类种类丰富,种群密度较高,环境整治是控制蝇类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绵竹市苍蝇种类、成蝇密度及滋生繁殖场所,了解其季节消长趋势,以指导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对不同环境采用人工捕蝇,观察幼虫滋生场所,对成蝇密度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绵竹市2003-2007年笼诱法监测5年内共捕成蝇1459只,平均蝇密度指数为1.73只/笼.有铜绿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家蝇、棕尾别麻蝇、市蝇、巨尾阿丽蝇和厩腐蝇共8个种类,且各年无明显蝇种变化.统计各月累计蝇密度显示高峰均在夏秋季节(5-9月).化学灭蝇药效测定结果 显示灭成蝇药物选择以卫生敌敌畏加凯素灵为佳.结论 降低蝇密度,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应采取城市综合治理措施,消除滋生场所.灭蝇要选择低毒、长效和联合用药.防止蝇类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朝阳地区厕绳科Fanniidae厕蝇属FanniaR.-D,1830.10种,并对其中3个模式产地种(朝阳厕蝇.亮黑厕蝇,类项圈厕蝇)简要记述如下:1.须厕绳Fanniabarbata(Stein,1892)分布:建昌(大黑山)。2.夏厕蝇Fanniacanicularis(Linnaeus,1761)分布:全朝阳地区。3.朝阳厕蝇FanniachaoyangensisZhang,1995《医学动物防制》11(4),图1-4,正模合,辽宁凌源(大河北),1992,VI30,张连它采。本种近似夏厕蝇Fannisca。icwhris(Lnnaeus,1761)。但新种下眶鬃11对,胸背板具2条暗灰色纵条,下颚须棕黑色,豆十2和3背板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巴克图口岸蝇类种属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选取巴克图口岸4个固定监测点,采取诱蝇笼捕获法进行监测。结果通过1年的监测,共捕获成蝇5 50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7属7种,丝光绿蝇为优势种,占总数的76.01%,平均蝇密度为85.97只/(笼·d)。结论加强专业人员培养,重视本底调查工作及环境治理工作,对蝇传疾病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从采自珠海横琴岛的蝇类标本中 ,发现溜蝇属国内一新记录种。现简单描述如下 :四点溜蝇LispetetrastigmaSchiner ,186 8(图 1)。特征 :♂体长 8.0~ 8.5mm。在髭的上方 ,每侧有 2个强大的鬃 ,其长度至少达髭长之半 ;下颚须狭匙形 ,黑棕色 ;腹侧片鬃 1∶2 ,但不呈等腰三角形排列 ;前足股节前、后腹面均有一列短粗刺 ,并有一列完整的后腹鬃 ,胫节后腹面具有较疏的长缨毛 ,其基半部较短 ,并在端部后腹面有 1根长鬃状毛 ;中胫亚中位后鬃 1;后胫前背鬃 1,前腹鬃 1;腹部具浓蓝灰色粉被 ,第三、四背板具略呈三角形的棕色侧斑。分布 :珠海…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粪缸阳性滋生物的蝇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村小粪缸阳性滋生物滋生蝇种的种类 ,我区于2 0 0 0年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 季节消长调查应用天幕式捕蝇笼 ,5 0 0m1采水塑料勺和 5 0 0ml广口玻璃瓶。方法 :5~ 11月份每月中旬分别取自城镇附近农村小粪缸的阳性滋生物 5 0 0 g,放于广口玻璃瓶内 ,放入天幕式捕蝇笼内 2 0d ,观察羽化的苍蝇 ,记数并分类。在同地区用天幕式捕蝇笼做蝇密度调查 ,每月 1次。2 结果与分析2 .1 苍蝇种类及季节消长  7个月共计滋生成蝇 46 5只 ,其中大头金蝇占 5 1.2 % ,丝光绿蝇 2 5 .6 % ,巨尾阿丽蝇占17.6 % ,麻蝇占 5 .6 % ,未捕到家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0年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内不同季节、不同海拔高度蝇类种类和密度变化,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在三峡库区上、中、下游选择4个典型消落区作为监测点,分别于退水后的6月份和蓄水前的9月份进行监测。在消落区中按10 m海拔高度差设置3个监测海拔梯度,每个海拔梯度中用3只诱蝇笼进行蝇类密度监测。结果 2010年共捕获89只苍蝇,隶属7蝇种,其中棕尾别麻蝇45只,占51%,为优势种;其次是市蝇24只,占27%;家蝇10只,占11%;丝光绿蝇7只,占8%;伏蝇、铜绿蝇和夏厕蝇各1只,各占1%。结论在三峡消落区范围内,存在着多种蝇类,均处于低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威海市城区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蝇类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威海市城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环翠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选择1个农贸集市、2处餐饮店外环境、1块绿化带、1个居民区为为监测点,按照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于2011年和2012年的3~11月采用捕蝇笼诱捕法捕蝇。结果2011年和2012年的3~11月,合计捕获蝇类1090只,平均蝇密度为4.04只/笼。平均蝇密度,2011年3.75只/笼,2012年为4.30只/笼。蝇密度2年均在10月最高,分别为6.33只/笼和19.13只/笼,2011年5月出现小高峰,密度为5.53只/笼。2年平均蝇密度,农贸市场为2.23只/笼,绿化带为6.33只/笼,餐饮店外环境为3.33只/笼,居民为2.93只/笼。捕获的蝇类分属5科11属14种,其中家蝇占43.49%,中华海花蝇占17.71%,厩腐蝇占16.79%,棕尾别麻蝇占9.9l%,黑尾黑麻蝇占3.49%,丝光绿蝇占1.74%。结论威海市城区蝇密度高峰在10月,家蝇、中华海花蝇、厩腐蝇为优势蝇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