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夹夜法与鼠迹板法调查鼠密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夹夜捕鼠率与鼠迹板阳性率的相互关系。方法:首先用鼠迹板法调查,然后用夹夜法。结果:夹夜捕鼠率与鼠迹板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r=0.8926),用夹夜捕鼠率推算鼠迹板阳性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4.8717+3.6878x;鼠迹板阳性率推算夹夜捕鼠率的回归方程为:^X=0.2161Y-1.3130。结论:两法对灭效评定、鼠密度监测和制订灭鼠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不同地区住宅区鼠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住宅区鼠类消长规律、季节分布和鼠种构成。方法夹夜法和粉迹法。结果共捕获各种鼠类2科4属6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60.99%,其次为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分别占25.30%、9.38%、2.89%和0.48%;但不同地区鼠类优势种略有不同。鼠密度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廊坊地区采用不同监测方法的监测结果显示,夹夜法监测鼠平均密度为0.87%;粉迹法监测鼠平均密度为3.36%。石家庄和唐山地区住宅区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年平均值分别为0.83%和0.67%,两个地区农村的鼠密度均高于城镇。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重点防制鼠种。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本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态势,1997年继续开展监测工作。1内容及方法1.1传染源调查疫区捕鼠野外采用夹线法,室内采用夹夜法。捕获鼠鉴定种类,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比;无菌剖肺,冰冻切片,计算鼠带病毒率和带病毒鼠指数。1.2隐性感染调查...  相似文献   

4.
鼠迹法检查灭鼠质量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鼠迹法在检查灭鼠质量和鼠情调查中的作用。方法:对251个单位用粉块法、拖食法、鼠迹法同步配对测定。结果:鼠迹法检出阳性率为75.0%,高于粉块法检出率(62.14%),μ=2.38,P〈0.05,但鼠迹法有误判现象。结论:以新鼠粪及鼠迹法与粉块法互补的方法,能正确评估灭鼠质量和鼠情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鼠类本底情况,做好鼠类监测工作。[方法]从1999年4月~2000年3月,采用夹夜法对常熟口岸的鼠类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438只,隶属4属7种。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42.51%,屋顶鼠为首次发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5.0%,3~7月为高峰期;鼠类繁殖高峰期为6、10月。[结论]应根据鼠类季节消长情况和繁殖高峰期特征,适时开展灭鼠工作,并与经常性灭鼠相结合,有效地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2年无锡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夹夜法。结果2005、2006年全市各监测点鼠类总密度分别为0、97%、0.84%,共捕获鼠类272只,雌雄比例为1:2.4,雌鼠怀孕率为12%,幼鼠比例占24.67%。褐家鼠占优势,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未见其他鼠种。结论鼠情调查为控制鼠类,选择合适的灭鼠方法和灭鼠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大榭口岸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为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为大榭港区创建国际卫生港口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从2006—2010年,采用夹夜法对大榭口岸的鼠类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从2007—2010年,采用鼠笼法捕捉活鼠,对鼠类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夹夜法共捕获鼠类486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44.14%;大林姬鼠为首次发现;年平均鼠密度为0.38%,4月和9月为高峰期。在用鼠笼法捕捉到的44只活鼠中检出寄生虫64只,经鉴定隶属蚤、蜱、螨3类。结论大榭口岸鼠密度较低,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延吉机场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外寄生虫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月下旬连放3天,连续12个月,对该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外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150只,隶属2目4科7属8种。蚤80匹,螨23只。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64%;该口岸年平均鼠密度为4.18%,密度变化呈双高峰,7月和8月分别为8.08%和8.25%,10月为12.9%;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33%,平均蚤指数0.53;鼠体平均染螨率为6.67%,平均螨指数0.15。结论延吉机场口岸鼠密度高于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鼠密度高峰期正处于该地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应经常开展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摸清岚山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紫外线灯诱捕法、勺取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鼠类采用夹夜法.[结果]捕获蚊类1904只,隶属3属7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全年蚊类活动呈单峰型,高峰期为6月.捕获蝇类5221只,隶属4科20属28种,以家蝇为优势蝇种;年平均蝇密度为5.89只/笼*天,高峰期在5月下旬;气温及湿度与蝇类消长有关.捕获鼠类191只,隶属2种4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80%,全年出现2次高峰;雌鼠妊娠率为21.11%;鼠体染蚤率为25.00%,蚤指数为0.42.[结论]蚊类的季节消长与该地区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是一致的;春季的灭蝇措施主要应针对丽蝇和腐蝇,夏季则主要针对家蝇;年平均鼠密度较初次本底调查有明显下降,表明岚山口岸地区采取的防鼠灭鼠措施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正判断交通工具上是否有鼠?在现有的鼠密度的调查方法中,以鼠迹法最为快捷,通常当时检查完就能出结果,且适合室内外鼠密度的监测。其它适合交通工具鼠密度调查的方法如夹夜法、粉迹法、盗食法、笼捕法、粘鼠板法均需要经过一夜后,第二天才能确定是否有鼠和鼠密度的高与低。鼠迹法是城市灭鼠达标和创建卫生城市中首选的鼠密度监测方法。只用手电筒即可,无需其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粉迹法应用于城市社区室外鼠密度监测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同时采用粉迹法和鼠迹法,对黄石市10个社区室外鼠密度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社区室外鼠密度监测,粉迹法监测有效粉块率为89.11%,鼠迹阳性率为6.41%;鼠迹法监测结果,路径指数为20.08处/km。将两种方法的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407,P=0.243)。结论选择适宜的天气,粉迹法可应用于城市社区室外鼠密度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航空器上的老鼠种类和危害及其处置方法。方法采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监测与控制航空器发现的鼠类,辅之以粉迹法调查鼠类活动情况。结果入侵航空器的鼠类中小家鼠比较常见;正确使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可成功捕获航空器上入侵的鼠类。结论航站楼鼠类的监测与控制是航空器鼠类综合管理(IPM)的重要组成部分;粘鼠板、鼠夹和鼠笼捕杀是航空器鼠类处置较理想的手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杀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浙江省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每个监测点分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监测类型。结果 2010年浙江省主要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次为小家鼠和黄胸鼠。全省平均鼠形动物密度为0.97只/100夹,农村自然村鼠形动物密度相对较高,平均为1.23只/100夹。杭州、海盐地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衢州地区以黄胸鼠为优势种。鼠类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江山市监测点鼠密度最高。结论浙江省存在多种媒介鼠,建议加强鼠类综合监测,降低鼠密度,控制鼠传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验证围栏捕鼠(TBS)技术在天津地区对鼠害的控制效果.方法 在玉米田建立4个TBS区和3个对照区进行害鼠控制研究.结果 天津地区玉米田的主要害鼠种类有大仓鼠、褐家鼠和少量的黑线姬鼠;TBS技术捕鼠效果是普通夹夜法的2.1倍;TBS技术在投入玉米田防鼠后每667 m2可增产21.7 kg,33.3 hm2共增产10 839.15 kg,折合经济收入为14 090.90元,投入效益比为1∶3.88.结论 研究表明TBS技术在天津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农村城镇化后不同生境鼠类的群落结构,为开展鼠害的科学治理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农村城镇化后鼠类的群落结构,每个样区布放300个夹夜,夹距5 m,夹线间距50 m以上,鼠夹晚放晨收。结果农村城镇化后,城镇与农田结合部成为鼠类最重要的栖息环境,家栖鼠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大幅度增加,野栖鼠类的优势度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城镇和农田结合部,褐家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和危害最大的害鼠;在离开城镇500 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板齿鼠、褐家鼠和黄毛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而在离城镇2 km的农田,黄毛鼠为第一优势鼠种,其次为小家鼠,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危害最大的害鼠。结论农村城镇化间接为鼠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引起农田鼠类群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必须针对这种变化趋势加强鼠害的可持续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营区和不同生境鼠类种群和侵害特点,制定科学的鼠类防治措施。方法针对鼠害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并利用夹夜法和粉迹法检测鼠害和灭鼠效果。结果 6个部队营区鼠密度水平为粉迹法5.98%和夹夜法2.71%;捕获鼠形动物78只,鉴定为2科4属6种,室内外鼠类群落构成以褐家鼠(47.4%)为优势种;室内以食堂、伙房鼠密度(8.83%)最高,室外飞行区鼠密度明显较宿舍和办公室四周为高;通过综合性鼠类防治措施,粉迹法和夹夜法考核灭效分别下降88.3%和93.4%。结论不同营区和营区不同生境鼠害存在明显差异,每年开展2次大面积灭鼠对防治鼠源性疾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温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相关鼠形动物种群密度季节消长,为控制其孳生和繁殖及其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5-2010年用夹夜法监测温州市鼠形动物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变化情况,收集温州市2005-2010年HFRS发病资料。结果 2005-2010年共捕获室内外鼠形动物4种390只,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4.36%和33.33%,鼠密度分别为1.28%、1.11%、0.86%、0.88%、0.96%和0.80%,平均鼠密度为0.98%。鼠形动物全年均有分布,密度高峰期在6-8月;HFRS发病无明显季节分布,发病数随鼠形动物年平均密度下降而减少,鼠形动物密度季节消长与HFRS发病无相关关系(r=-0.066,P=0.840)。结论 温州市鼠形动物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HFRS病例时有报告,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鼠形动物及鼠传疾病监测预警,防范鼠形动物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上海市奉贤区鼠类密度和季节性消长规律,科学有效防治鼠患.方法 采用夹夜法,于2011-2018年每月中旬监测1次.结果 于2011-2018年共捕获鼠类2科4属5种185只,优势种为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6.22%;平均鼠密度为0.60%,其中室内、宅周、农田分别为0.96%、0.53%和0.14%.对不同生...  相似文献   

19.
饵料消耗率检验口岸范围鼠类侵害程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鼠类对不同饵料消耗率的比较,对口岸范围鼠类侵害程度进行研究。方法以盐城"陆、海、空"口岸范围内各类型单位室内外鼠类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饵消耗率,分析阳性频度分布趋势,确立鼠类侵害程度指标值。结果根据鼠征阳性率范围均值、离散度及频度分布理论,考虑卫生检疫实践,提出盐城口岸范围内鼠征法侵害程度分级标准:Ⅰ级(不足为害)侵害率0~2%;Ⅱ级(轻度侵害)侵害率〉2%~10%;Ⅲ级(中度侵害)侵害率〉10%~30%;Ⅳ级(重度侵害)侵害率〉30%。结论提出用饵料消耗率区分口岸范围鼠类侵害程度分级标准,可与鼠征法同时或单独使用,适合口岸大范围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