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组连续(APN)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分组(APN)连续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周期性排班方式进行改革,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实施半年后,把实施期间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护士身心健康状况与实施前年度同一时期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分组连续(APN)排班后在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排班方式,P〈0.05,差异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APN)排班模式能适应急诊科工作特点,可有效解决特殊时间段人员紧张的问题,减轻年轻护士在岗时专业能力不足的压力,体现护士层级使用,确保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行APN连续排班模式对院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10月的排班模式为对照组,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排班模式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排班模式,观察组采用APN排班模式,比较两组每月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7.77,P〈0.05);每月护理工作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连续排班模式下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均高于传统排班模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PN排班模式能明显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身心健康状况,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何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6):2241-2245
目的:探讨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差异,寻求更有效的急救模式。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救治;另选择我院急诊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急救救治。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92.7%,护理满意率93.8%;对照组患者有效救治总有效率为83.3%,护理满意率79.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抢救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分层成组排班急救模式可以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弹性排班对妇产科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荣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18-119
目的:探讨弹性排班对妇产科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名妇产科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三班倒排班模式,观察组实施弹性排班,观察比较两组护士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护理.结果:观察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排班利于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护士工作压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责任制弹性排班在内分泌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部队总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作为试点病区,采用责任制弹性排班模式进行排班。采用病区分组、分层管理、竞聘上岗、责任制护理、弹性排班等方式对内分泌科护士进行岗位管理,比较实施责任制弹性排班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行责任制弹性护理排班后,护理计划实施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宣教知晓率、患者病情掌握率等护理质量管理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改善,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责任制弹性护理排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内分泌科护士岗位管理中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自行排班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儿科护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排班方式,实验组采取护士自行排班。利用自制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排班满意度调查表、超时工作调查表分析2组护士满意度;分别对实验组收治的103例、对照组110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士的换班次数、换班耗费时间、工作被干扰频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排班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结果,实验组护士在工作家庭平衡、工作灵活、自我掌控时间及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院儿科采用护士自行排班模式可明显改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与热情,护理效果及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实行连续排班(APN)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08年8月~2009年9月实行APN排班模式1年来我科综合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方面情况,并与上年度同期传统排班模式下的情况做比较。结果:APN连续排班模式下,综合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结论:急诊科采用分组连续性(APN)排班模式适应了急诊科的特点,提高了医院综合护理质量是排班管理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弹性排班对临床护士工作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3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的204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实施弹性排班模式的207名护士作为试验组。采用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护士工作职业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护士工作职业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护士各项工作职业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弹性排班模式弥补了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增加了高峰时段的护士人数,减少了护士拖班现象,保证了护士的休息时间,增加了同事间的合作,提高了护士工作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我院急诊科护士排班方法的改革及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排班方法。方法对传统的周期性排班方法进行改革,实行相对固定的小组式排班方法,并对急诊科的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的身心健康情况进行实施前后比较。结果急诊科实施小组式排班方法前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小组式排班方法能合理调配及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增强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当前护理人员数量及培训不足情况下适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排班方法。方法对传统的周期性排班方法进行改革,实行相对固定的小组式排班方法,并对急诊科的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的身心健康情况进行实施前后比较。结果急诊科实施小组式排班方法前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或P〈O.01)。结论小组式排班方法能合理调配及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增强护士的归属感,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促进年轻护士的身心健康。小组式排班方式不能根本解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及流失的窘境,不能减少总的工作与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前组(设为对照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为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组(设为研究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按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进行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出车时间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出车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前急救护理专业小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2名主管护师组成PDCA管理小组,以2014年7~12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为调查对象.此时间段内的患者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就诊,PDCA管理小组成员对此时间段内相关的急诊、急救护理质量进行现状调查,找出目前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改进措施,实施方案、定时监控检查,持续质量改进.对经PDCA管理后的2015年4~9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再次进行统计调查,比较改善前后对应的指标,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将改善前与改善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015年10~12月的相关指标与改善后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巩固调查阶段的急诊急救质量优于改善后的急救质量,且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结论 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显著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DCA管理模式可被用作护理管理层简单可靠的质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患者优质服务链"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实施"患者优质服务链"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按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患者服务态度满意率、临床护理质量、科室量化考核得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态度满意、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检查结果、科室考核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优质服务链"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服务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增加了医护团队合作意识,密切了医护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升了护士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0h工作制排班在肝胆外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传统"三班制"工作模式进行改革,采用10h工作制模式,并评价实施10h工作制排班前6个月和后6个月的患者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10h工作制排班6个月,患者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护士排班可采用10h工作制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化就诊流程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3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6月~2013年6月3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就诊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就诊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挂号、收费、候诊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科就诊流程能减少患者就诊时间,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救治的AM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无间隙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同时记录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诊断率等。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水平,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急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试验组的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AMI应用无间隙护理模式,可提高出诊效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诊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对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6月同科室的120例病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护理,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护理工作模式对病人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护士到位时间、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日均输液呼叫铃声少于对照组,护士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推行责任制护理和开展床边工作制,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改进急诊护理质量持续控制,探讨有效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系。方法:采取护士长质控和科室质控小组质控,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持续的管理和控制,并建立积极的信息反馈制度。结果:通过多方面、持续的质量控制,真正做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从而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消除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结论:护士长-质控小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