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蒋玖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9,(5)
印度加尔各答市一直是霍乱的高发区,但目前几乎不能分离到“可培养”的O1群霍乱弧菌。相反,却意外地分离到大量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为了确定环境中非O1群霍乱弧菌是否具有引起霍乱或有关腹泻的潜在可能性;是否能成为毒力因子的环 相似文献
2.
3.
4.
O1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霍乱的病原体[1]。根据其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00多个血清群[2]。根据其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型(Classical biotype V.cholerae,CVC)和El Tor型(El Tor biotype V.cholerae,EVC)2个生物型。古典型与El Tor型不仅在表型和基因特性上不 相似文献
5.
收集、分离、鉴定来自我省临床患者的 51株O1 39霍乱弧菌 ,用埃尔托霍乱弧菌的分型噬菌体VP1 ~VP5对它们进行裂解实验 ,它们被分成 1 1个类别 ,其噬菌体裂解谱相同于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 1、2、1 2、1 1、2 0、2 5、31、5、7、1 9、32型的裂解谱 ,显示O1 39霍乱弧菌可以进一步区分。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 1~ 6型是流行株 ,是使人致病的主要菌型 ;而本文中O1 39霍乱弧菌不论被VP1 ~VP5裂解得如何 ,都是使人致病的菌体。作为霍乱致病菌的埃尔托型和O1 39型菌株 ,O1 39霍乱弧菌使人感染的类别更多 ,传染性更强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3组套式PCR用于检测及区分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霍乱弧菌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套式PCR,可特异扩增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群;针对霍乱弧菌毒力协调菌毛A亚单位(TcpA)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外引物可特异扩增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群,内引物只能特异扩增霍乱弧菌O1群埃尔托型和O139群;针对O139群特异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套式PCR,可特异扩增O139群。先利用针对ctxA基因设计的套式PCR进行初筛,再进一步用另外两组套式PCR,可检测及区分霍乱弧菌O1群古典型、埃尔托型和O139群。对48株EVC,2株CVC,6株O139群和33株非O1非O139群进行检测,扩增结果与设计均一致。套式PCR检测的敏感性可达到1~10CFU。本文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特异和敏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在形态学和生化方面不易区别,但它对O∶1群弧菌抗血清不凝集,因此被称为非霍乱弧菌(NCV)或不凝集弧菌(NAG)。非O∶1群弧菌可引起胃肠道炎性疾病,从轻度水样泻到伴发热的血性腹泻。O∶1群弧菌很少引起胃肠外感染,而非O∶1群弧菌则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特别易侵袭有免疫 相似文献
8.
刘冬莹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3,(6)
在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发生由产毒性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腹泻流行。加尔各答的流行报告病例超过150。例,死亡230人。本次流行不仅是在印度,而且可能是在全世界由非0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首次大流行 相似文献
9.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性。方法:对O1群霍乱弧菌Eltor型小川1b型3株和稻叶1d型3株,及O139群霍乱弧菌6株,从酸敏感性、肠粘膜粘附、产肠毒素及相关基因等方面对两群菌株的致病性做以比较。结果: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酸敏感范围为pH3.05~4.60;平均肠粘膜吸附菌数分别为4.04×106和3.58×106cfu/cm2;兔肠段积液平均分别为1.85和1.80ml/cm;兔红细胞凝集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12株霍乱弧菌都携带有ctxA、zot、ace、tcpA基因。结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用性。方法 取患者粪便标本,先用碱性蛋白胨水35℃增菌6h,然后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作霍乱弧菌常规培养,培养出细菌后用血清凝集法作为鉴别诊断O1群霍乱弧菌的金标准,用统计学方法对胶体金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700份样本中,常规法培养出O1霍乱弧菌105株,胶体金法试验阳性108株,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表明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与常规培养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性为98.32%,阳性预测值为90.74%,阴性预测值为97.18%,假阴性率为1.68%,假阳性率为6.67%。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O1群霍乱弧菌特异性高(98.32%),灵敏度好,与常规培养法的一致性也较高,在快速检测O1群霍乱弧菌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5年8月自1例败血症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霍乱弧菌,经血清凝集试验证实为O9血清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对O1群霍乱弧菌的究研报导较多,并己证实O1群弧菌产生的肠毒素是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因,而对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腹泻与产生毒素的关系及发病机理、致病性等研究尚不多。本文就非O1群弧菌有关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简述。作为人类病原的新认识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在形态、生物学性状等方面与O1群霍乱弧菌难以区别而仅与O1群抗血清不出现凝集的密切有关的弧菌。过去曾称之不凝集弧菌(NAG),迄 相似文献
13.
娄峥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4,(5)
在发现O139菌株之前,霍乱的流行和大流行只与霍乱弧菌O_1群有关。非O_1群霍乱弧菌被认为是自发或局部爆发的腹泻病病因,偶尔与侵入性肠外感染有关,但与霍乱流行从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珠江河口水体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型特征,探讨环境水体监测的方法和疫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珠江河口选择24个水样采集点,每月采集一次,进行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并利用实时PCR监测样品增菌液中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采样同时测定气温、水温等气象资料.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监测期间共采样862份,霍乱弧菌分离阳性率7.77%,实时PCR阳性率为26.33%.按月的水样检测阳性率与水温变化趋势相似;城区监测点阳性率高于其他区域,在一家海产品批发市场排水口下游检测到产毒O139群菌株;菌株的菌型构成中,分离菌株主要为非产毒株;O1群E1 Tor小川和稻叶型以及O139群菌株的分离无季节变化趋势;PFGE分析75株分离株被分为49种带型,相似性为57.4%~100%,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结论 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多样性.水体监测提供产毒菌株的指示,可作为环境危险评价的指标,且能在霍乱弧菌的监测和霍乱疫情预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耐药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霍乱病例及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霍乱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2008年广东省O1/O139群霍乱病例分离株38株,环境株145株,以毒素基因ctxAB的PCR检测区分产毒株与非产毒株;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分析霍乱弧菌对11种抗生素在体外的药物敏感性。结果183株O1/O139群霍乱弧菌中,ctxAB阳性44株,ctxAB阴性139株。分离自病例的菌株和ctxAB阳性菌株中,小川型菌株只对四环素、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耐药;稻叶型菌株对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100%耐药,而O139群菌株对四环素、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有一定耐药;分离自环境的菌株和ctxAB阴性菌株中,小川型和稻叶型菌株对四环素、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有一定耐药,而O139群则仅对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有一定耐药;分离自病例的菌株和ctxAB阳性菌株以耐多药为主,耐多药率分别为78.9%和75.0%,高于分离自环境的菌株和ctxAB阴性菌株的31.7%和30.9%(P0.01)。结论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中分离自病例的菌株和ctxAB阳性菌株耐多药率较高,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非○1群霍乱弧菌可引起散在腹泻病例,与○1群霍乱弧菌比较,它也可引起侵袭性疾病,本文报告一例来自北欧的非○1群霍乱弧菌菌血症病例。患者男,61岁,14岁做过胆囊切除术。于夏末因发热39℃以上,上腹痛、恶心,中度稀便三天而入院。出现症状四天前曾于波的尼亚湾(北纬64°)捕鱼并自制食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外环境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霍乱流行的必要手段 ,本中心每年进行多次外环境抽样监测。采用准确可靠的检测法 ,从一批牛蛙体内分离鉴定出 1株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 ,并对该菌的形态及生化等特性进行观察 ,该菌株在我县外环境水栖动物监测中首次检出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样品来源 2 0 0 3年 9月在农贸市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处、公共厕所等处采样 4 8份 ,其中包括第一次随机采样 18份样本及第二次针对阳性样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采样 30份。1.1.2 培养基及试剂 碱性蛋白胨水、四号琼脂 (批号2 0 0 30 6 2 3)及其它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