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此八穴既能治正经病,又能治奇经病.笔者体会:该穴善治涉及诸经或不易辨清病变归属何经之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面瘫的治疗邓盛林[1]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古典医籍,从《灵枢.寒热病》《素问.骨空论》《奇经八脉考》《难经.二十八难》《针灸大全.八脉八穴治症歌》中找到了阴阳跷和任督脉的循行都上头面部,且与手足太阳、阳明等多条经脉交会于目内眦、目锐眦、颊、唇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选择八脉中阴阳跷和任督脉之交会穴来治疗头面部疾患。运用“灵龟八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当在特定的时辰、八脉交会穴中某个穴位开穴时,其经脉所过之处,如目内眦、面颊部等也正是气血最旺盛之时,这时留针候气,就可使“气至病所”,则能更有效地驱除邪气,使…  相似文献   

3.
八脉交会穴运用一得卢锦花指导秦亮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经别、络脉以外的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八脉之间互相沟通,对十二经起着总的联合、统率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盛衰的作用,而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上八个通于奇经八脉的...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65-367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在四肢部相通的八个腧穴,临床中常上下配合应用,即公孙配内关、后溪配申脉、外关配足临泣、列缺配照海。作为一种经典的腧穴配伍方法,八脉交会穴上下配伍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涉及多系统、多部位疾病,具有"异治同病"的特点;目前关于其配伍机制的研究仍局限于单一的西医还原理论,不符合针灸的整体性调节作用,无法解释"异治同病"的特点,复杂网络技术或可为腧穴配伍的机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八脉交会穴是指在四肢部位十二正经上的8个腧穴,其名称分别是: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此8穴是沟通人体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要穴,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八脉交会穴名称首见于金元窦汉卿的《针经指南》一书,此后,历代医家对八脉交会穴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至今依然对针灸临床起着指导作用。 1 八脉交会穴的特点 八脉交会穴位于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相通。奇经八脉对十二正经经气具有溢蓄、调节、转输、汇聚的作用。它与十二正经共同构成经络系统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6.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窦氏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是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八脉交会穴以络穴为主、输穴与跷脉穴并重的选穴特点,阐明其阴阳二组穴位不同的配伍思路与临床应用,为推广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面瘫的治疗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古典医籍,从<灵枢·寒热病><素问·骨空论><奇经八脉考><难经·二十八难><针灸大全·八脉八穴治症歌>中找到了阴阳跷和任督脉的循行都上头面部,且与手足太阳、阳明等多条经脉交会于目内眦、目锐眦、颊、唇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选择八脉中阴阳跷和任督脉之交会穴来治疗头面部疾患.  相似文献   

8.
“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脉交会穴是指十二经脉中与奇经八脉经气相通,位置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的八个俞穴。它们可单独选用,但更多的是配对应用,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由于十二经脉加上奇经八脉的循行与分布,几乎遍及全身,因此,八脉交会穴不但可用来治疗局部、本经的病迹,还可用来治疗相应脏腑、五官等病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取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多种病症,疗效尚属满意,兹录上近期之验案数则,供临证时参考。内关——公孙贲门痉挛陈××,男,65岁,1991年11月11日初诊。因家庭纠纷,致忧思抑郁。半月来,进食时觉食道下端有梗阻感,伴胸  相似文献   

9.
马淑惠 《北京中医》1998,17(5):41-41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它们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强和沟通了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联系。临床上既可应用单一穴位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证,又可相互配合应用,治疗范围颇广,我们将八脉交会穴理论运用于中风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照海穴之记载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1]".又名阴跷穴、漏阴穴,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和阴跷脉交会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临床应用广泛,李梴医学入门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穴的重要性.本文综述古今资料,略谈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以期促进照海穴乃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八法流注医学流派所使用的八个穴位又被称为八脉交会穴。所谓八脉,是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通常统称为奇经八脉。它们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在四肢部位,十二正经有八个穴位与奇经八脉相通,通称之为八脉交会穴,这些穴位分别是:后溪、公孙、列缺、足临泣、照海、申脉、内关、外关。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介绍这8个穴位,对大家治病防病都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奇经八脉针刺法治疗内伤杂病30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灵龟八法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以"四关穴和八脉交会穴"为主穴,特定穴为配穴的"奇经八脉针刺法"治疗内伤杂病,疗效确切、用穴少、操作简便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艳  倪光夏 《河南中医》2012,32(2):222-223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气血经气相通的8个穴位,分别为: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收于元·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中首次提出八脉交会穴的名称,并提出“主应配穴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两种按时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为正经和奇经八脉相通穴,针一穴可治疗两经以上疾病,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八脉交会穴辨证应用及其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脉交会穴是人体十二经脉通于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分别是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该八穴是沟通  相似文献   

15.
八脉交会穴也称为交经八穴或流注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本文从理论上对八穴如何交会八脉及八穴具有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八穴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包括上下配伍成对运用、单穴使用及按时取穴针法,并在单穴使用上提出了独到见解。研究和掌握八脉交会穴,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伟慧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35-1536
八脉交会穴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八穴,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八脉交会穴原属五俞穴和络穴,为临床常用要穴,主治范围广,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因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致的而气机功能失调,临床检查无病理性异常,常出现气逆于上等症,尝试运用八脉交会穴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现列举有效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包括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相似文献   

18.
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奇经八脉是经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奇经八脉的循行、病证、现代研究等方面论证了督脉与脑、肾密切相关,任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冲脉与肾、女子胞密切相关,跷脉与肾、脑密切相关,维脉、带脉与脏腑的相关性尚不确切。"八脉隶于肝肾"之说及"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为奇经八脉与脏腑之间存在相关性提供了佐证。开展奇经八脉的脏腑相关性研究可弥补现有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的不足,为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灵龟八法是明代徐凤将八脉交会穴结合天干、地支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时间特性的针灸疗法。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照海、列缺、申脉、后溪、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为两对阳脉穴和两对阴脉穴,可通过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蓄积和渗灌、协调阴阳,使经络通畅、气血充盈、机体阴阳平衡[1]。现代研究发现灵龟八法可对机体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笔者对近20年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氧化应激、免疫炎症、端粒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对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56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潘永清 《陕西中医》2007,28(2):199-200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人中、印堂、百会等八脉穴治疗。结果:56例总有效率96.4%。提示:八脉交会穴重在调理脑神,平衡阴阳,使五脏六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针刺八脉交会穴可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